#开始记日记#1228 在密云山里录节目

2020/06/17 星期三 北京密云

在家待了半天,就被接去了密云。深圳卫视有一档节目在那里录制。我也是为了这个节目赶回北京的,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困在北京了。已经订好了19日飞上海的机票,可是北京人出京一定要有核酸检测证明,在山里录像来不及做,回到城里再去做还要等上48小时,时间来不及,只好退票待在北京了。早知道出京这么难,我就不应该回来。

六点钟起床,六点半吃饭,七点钟化妆,八点多一点开始录制。今天比较运气,太阳不毒,天气不热,农家院的葡萄架下还挺凉快的。今天的主角是中医名家孔令谦先生,他是中医昆仑孔伯华老先生的孙子,和我同龄。我们俩聊起童年往事,有很多相似的经历。粘蜻蜓逮唧鸟,游野泳偷西瓜,凡是北京胡同小孩做过的事,我们都做过。不过孔先生是中医世家,过的比我们讲究许多。见面时孔先生送我两袋酸梅汤,告诉我这是按照孔伯华先生的方子自己熬制的,喝着比外边超市买的放心。

密云的空气质量真好,山脚下水库边,除了晒点没别的毛病。

说起小时候夏天的吃食,记忆中最消暑的还是过水面了。用自来水过上三遍,凉凉的,或是西红柿卤或是茄子汆,简单一点的就是芝麻酱面了。不过做好一碗芝麻酱面也不简单,澥芝麻酱就是个学问,要一点一点的加水,慢慢的调到用筷子挑起芝麻酱,酱往下流成一条线却不能断,这样的芝麻酱拌面条时,才能均匀的裹在面条上;吃的时候还要有切好的黄瓜丝,辣椒油,花椒油和醋,拌匀后再配几瓣蒜,一口面条一口蒜,又好吃又痛快。小时候能吃,家里的大碗一般要来两碗,吃完一抹嘴,跑到胡同里疯去了。现在吃不动了,一碗面就饱了,吃完抽根烟,过上一会儿泡杯茶,迷迷糊糊的一天就过去了。

在农家院吃了几个菜团子,别说还挺好吃的。下午上山找了个地方继续拍

摄。节目是大暑那天播出,因此讨论了一些暑热时期吃什么的话题。我曾经为《北京青年报—青美食》写过类似的文章,于是大致说了一下。按照传统的说法,高温下人变得懈怠,胃纳消化也受影响。这个时候的饮食需要“减酸增苦”,益肝补肾。传统医学认为,酸能补肝,夏天火气盛,不宜补肝,所以要减酸。火旺而水弱,肾主水,因此要补肾,达到肝肾平衡。苦味食物去火,所以要增加一些苦味食物。我们常见的苦瓜、芥菜、苦菜等蔬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等带苦味的饮品,都含有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不仅能祛燥消烦、提神醒脑,还有增进食欲、健脾利胃的功效。

录像的场地选在一个涓涓细流的瀑布旁(如果这点水也能叫瀑布的话)

孔令谦先生

聊天中,孔先生说“刻意的养生就是不养生”的观点我很赞同。因时因地的自在生活,才是生活的最佳状态,也是健康生活的基础内容。很多养生节目总在说吃这个补吃那个补,我就讨厌这样的说法,补什么补呀?中国人有那么虚么?没有那么多欲望,保持正常生活节奏,根本就用不着补什么。而且即使是补,也是因人而异,难以统而概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就能有比较好的生活质量。当然不能像我这样吃的或许丰富又不锻炼,身体毛病自然也就多了。不过我不会去补什么,而是要去看医生,遵医嘱吃饭、吃药。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始记日记#1228 在密云山里录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