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课堂语言学习 ——以《雨巷》教学实录为例

师:上课,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咦,同学们,你们怎么都没有带教材资料?(很惊奇)


导入语简单直接。


师:没事,同学们,诗歌是用来读的,也是用来听的。这节课,好好读,认真听,我们一样可以走进深深雨巷。(语调平和,鼓励)


语言中,平静学生的心情,让学生安定下来。说出诗歌学习中的重要方法:读、听。也说出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好好读,认真听。


师:来,请个同学读读这首《雨巷》,其他同学注意听。

师:嗯,读得真好。好,请坐。同学们,诗歌种植在文本里,更要种植在我们的心里。没有文本,听了朗读,这首诗你们多多少少能记住了一点。女同学,告诉老师,听读这首诗以后,你记住了什么?

 

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会,读完之后的第一印象,就像第一次见到一个人,第一感觉是什么样的。

 

师:丁香一样的——雨巷!哟,我第一次听到这样一个非常特别的解释。这个男孩子其实想说的是“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又觉得这个“丁香”不只是形容了这个姑娘,它的芬芳也弥漫了整条雨巷。你们的回答和各自的性别角色非常一致。(生笑)她喜欢那条悠长的雨巷是女孩子的忧愁,你喜欢丁香。说说看,你为什么会喜欢丁香呢?


关注学生的回答。读诗的个性体验,性别不同的读者读起来,关注点当然不同。

 

师:嗯,说不出来就对了。(场笑)诗歌好多都是说不出来的。(场笑)读诗歌,只要你心里觉得喜欢,那种感觉才是最重要的。来,请一位同学帮他读一读写丁香那部分的诗句。哪位同学愿意?(指向另一位同学)你有文章吗?有,好,你给大家读一读。

 

很多时候,觉得文字好,尤其是诗歌,但是说不出好在哪,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体验和感觉。


师:同学们,听别人读这首诗,也是学诗。没关系,教材没,一样可以学。如前面同学回答的那样,当你听过这首诗的诵读,你一定会对诗中的雨巷、丁香非常神往。这也很符合诗的阅读审美。再想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你来说。

 

诗歌的阅读审美是什么?每首诗都有语言文字表达的相应的感情基调,而理解感情基调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


师:也就是哀怨、惆怅并神往的意思吧。(生9点头)好,同学们,大家多有这样一种感觉,诗中有伤感也有一种神往。那么,这样凄美又感伤的诗,读的时候节奏快还是慢的?

 

朗读诗歌,先把握好诗歌的节奏。


师:比较低沉,比较舒缓,是吧?(生点头)接下来,同学们,我想请位同学整首诗朗读下来。哪位同学?(有学生举手)哦,角落里有一位同学。你有教材吗?(生点头)你有教材,你举手了,那能不能把机会让给你身边这位没有举手的同学?(场笑)


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内向,不爱举手的学生。


师:听见了没有?一首诗开头的第一句就不能随意。我们为什么让两位同学都读一读?就是要看一看谁沉得住气。你的雨巷是不是那种幽静、愁怨的雨巷?所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注意,这首带着伤感的诗,一定要读出它的舒缓、低沉,读出它的哀伤,它的希望。哪位同学愿意再读一读?哪位同学举手了?前面两位同学举手,我们就请中间不举手的同学读读。(场笑)就读第一节,因为教材都不在身边,第一节诗句,大家好记一些。


师:读得真好。怎么就能读得这么好呢?当然,不要只被他天然的声音陶醉。(场笑)那是天然的,自带的优势。如果你也能(像他那样)真诚地进入诗歌的语言深处,你读得肯定也好。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诵读的好天赋好嗓音,但诗歌的朗读最重要的是用情用心。这首带着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现代诗,读的时候,要舒缓,慢速。尤其这个“慢”,你得牢牢记住。(看向生11,提醒)前面几个同学都已经读了第一节,这个“油纸伞”就“撑”得随意,歪歪扭扭。第一个字也不能随便来。自己练一练,“撑着油纸伞”(注意“撑着”的朗读),开始。


鼓励学生朗读,点明朗读得好不是因为嗓音,而是因为用情用心,进入语言的深处。


师:像诗中的“我”吗?像戴望舒吗?(生摇头,说“没感情”)同学们,诗歌读到最后的时候,都会是一个用感情来理解的故事,每一种情感最后都跟自己有关联。用心感悟,只要你真,你就能读得很好。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撑着油纸伞”,预备——齐。


每个人读诗,都是用与自己相关联的情感来理解的故事。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读出来的故事就不同。

 

师:这首诗整体都读了,哪位同学能把这首诗的画面给大家描述一下?这首诗读完以后在你的脑海中产生怎样的画面?有同学已经举手了。有的还在思考。你说。


师:你们跟我最初读这首诗的感受是一样的。我到现在也没见过丁香,在中学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想,要把一个神往的姑娘要比喻成丁香,那丁香一定是美丽芳香的。同学们,现在我们也能感受到了,“姑娘一样美丽的”丁香。这就是诗带给你的一种感动,知道她很美了。好,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再描述诗中画面?来,这位女同学。


师:她就描绘得更加具体了。一个美丽素雅的姑娘,慢慢地走近,又很快地从“我”身边飘过,只留下一个孤独的长巷,一个孤独的“我”。请坐。所以,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画面我们描绘出来,是在慢慢读诗的过程中我们心有触动去想的。


不仅要通过读体会语言,还要通过想象体会诗境画面。每个人经历不同,所想象的画面也注定不同。那老师就不能先入为主,给学生提前“剧透”。


师:接下来我们请一同学整首诗完整地读完,然后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个画面。你愿意吗?(生23点头)那记住慢一点,低沉。《雨巷》把标题带进去。


师:还是你,喜欢丁香的男孩。这首诗读起来特别好听吧?(生点头)真的很好听,戴望舒写诗,怎么会让我们觉得读起来特别好听?

 

师: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读诗的好方法,边读边想画面。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讲一讲?戴望舒这首诗,为什么你觉得读起来特别好听?他有什么方法让我们觉得这首诗读起来特别好听,能够这样自然地把这中情感传递给我们?这位同学举手了,好,你来。

师:有一些相同的想法。请坐。同学们,这首诗写于1927年,九十多年了。同学们,他刚才说这首诗会引发我们自己共同的想法,那么你在什么场景下会想起这首诗?把这首诗移植到我们的生活场景中,移植到你的生活中。在什么场景下,在什么场合中,你会想起戴望舒的这首《雨巷》?(学生思考)

师:其实,每一个人对一首诗都会有自己的联想,这是正常的。想要把它读好,你还要去雨巷好好地思考感受一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漫长、孤独又幽暗的雨巷。告诉老师,你有吗?

师:学诗,读诗,最重要的是把别人的诗读成——自己的诗,那才是真正的解诗。面对生活的机遇和压力,很多人都会吟唱起这首戴望舒的《雨巷》,《雨巷》的意义就会在诗人精心设置的音节中透露出来。今天你们没带课本,那我们先不谈(音节)这个话题。想不想听一听班级里男女生同学一起朗诵这首《雨巷》?(学生点头)好,我们就请男女两位同学。来,大家听一听。记住,男同学读第一节,女同学读第七节。


师:个别词上有点差别,但是大家发现前后的诗句,语言、字词基本上是相同的。雨巷,就这样回环,就这样婉转,反反复复地,慢慢慢慢地把这种飘渺的感情一次次带给我们。《雨巷》特别好听,特别动人。最后我们再请一位男同学、女同学把这首诗读一读。好,女同学。男同学,哪位?我要找一位——好,就你。(叫起一位羞涩的男生)用心好好地慢慢地读进去。记住,每个人读一节,第七节你们可以合起来读,你先读。


师:那个结着愁怨的姑娘一定会出现在我们人生的路上,只要你不放弃你的心。感谢这样的相逢,感谢这样的雨巷。好,下课。

 

肖老师的课堂总有一种哲理的意蕴在其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肖培东课堂语言学习 ——以《雨巷》教学实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