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做一个梦

这一个星期关于袁老先生的撰文太多了,他的离开刺痛了举国上下人的心啊,一个让几亿人吃饱饭的人,真的永远离开了我们,叫我们如何不怀念。

没有正真种过田的人,不足以明白先生对农业的贡献。

我从小是在水田里长大的,从很小开始,因为无人照看父母下田干活的时候,就得把我带到田间地头,收工之后才会把我带回家。

再大一点之后,大概是五六岁吧,就会慢慢教我下田插秧。开始胡搞一通,后来逐渐学会了,再大一点的时候,栽秧速度还蛮快,嘿嘿!

那时候的农人,有一块巴掌大的地方,都想着开垦出来种粮食,因为传统的常规品种实在产量太低了,不多种一些,除掉需要交出的公粮,自己留下的不多,不足以养活一大家子的人。

没有杂交水稻之前,秧苗要一把同时栽下好几株,因为繁殖能力不行,不开株,种下去多株才会多一些稻苗,所以育秧苗也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备很多的种子。

杂交稻以后基本栽一至两株就可以发出很多小芽,长出很多株稻苗,大大节省育苗难度和工作量。

在高度上也是一大优势,常规稻矮小,稻杆很细,谷穗短,谷粒小,加上开株少,所以产量很低,我小的时候见过管理得最好的产量在5-6百斤亩产。

而同样的管理方式,杂交稻亩产在8百斤以上,土地肥沃的地方可以达到千斤,这是一个了不得的突破。

有了这样的产量,很多人家里才有了足够的余粮,这些余粮被拿到交易市场变卖,换成了学费,让成千上万的像我这一辈的孩子得以有书可读。

所以在我记忆里,自从有了杂交稻,常规稻很快就消失不见了,因为农民不止要吃饱肚子,还要想办法供子女们上学读书,他们除了从土里刨食,并不无他法。

种了一辈子水稻的老人们都知道袁老的大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不止喂饱了很多人的肚子,也喂饱了很多年轻一辈的心灵。

在打电话回家时,跟父亲说起这个事情,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嗯!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如今,父亲也已垂垂老矣。种了一辈子水稻的老父亲,掐指已经有好多年没有种了,以前种那么多田才能喂饱一家老小,现在很多人都不再下田了,大家却从不缺大米了,再也不怕吃不饱饭。

这其中当然有许许多多人的贡献,但袁老先生功不可没,国之大士,实至名归。

今记下心里的一点感念,聊表对老先生的怀念,向袁老致敬!

最后请允许我再一次重复那个梦,在梦里,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的吹过,他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愿先生千古!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生只做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