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觉醒》读后感

樊登读书最新分享的是《家庭的觉醒》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大智慧,尤其谈到的教育的七大迷思,帮助我们了解我们不小心就踩到的坑,作者还开出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或思路,非常值得学习并不断的实践。

教育的七大迷思

1、教养都是为了孩子:教养的核心对象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孩子本自具足的智慧,我们不需要以我们自以为的知识(而不是智慧)去教育他们,反而是我们需要拨开心中的尘埃,我们需要学习并成长为合格的父母。

比如说阅读习惯的养成及氛围的培养,那么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是在刷手机还是读书呢?

2、成功的孩子总是在前面:若把孩子的能力比喻成五根手指,外在成就只是“小拇指”

我们过度最求外在的成就,而忽略了更加重要的东西,比如真诚,善良,快乐的意义。

3、孩子有好坏之分:很多家长为了回避对自身的反思,他们的办法是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的,现在的他们是前世的积累。孩子对我们吼叫的做法也是从我们身上学到的,需要反省的是我们父母自己,一定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下定论说孩子不努力,不上进,孩子内心也渴望被肯定的,只是他们还没找到好的方法或道路。

4、好家长是天生的:成为好家长是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学习和自我成长的

我们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很多的习性也是从我们的父母身上习得的,并不都是好的或者正确的,所以我们也需要进行大量的学习,以及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比如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如何和他们相处也都是需要学习的。

5、有爱就是好家长:爱是一种能够全面地看见、接受且尊重他人本来面貌的能力

接纳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态度及能力,基于此才能更加全面的去爱孩子,尊重孩子的本性。当然我们不能以爱的名义来伤害孩子。

6、父母的使命是培养快乐的孩子:人生有它本来的样子,挫折有它本身的意义

轮回观三世论也告诉我们,现在的我们是因为过去的积累,未来的我们需要现在的积累,我们往往是希望主动提前帮助孩子们规划好他们的人生,包括不希望他们多走弯路,少一些挫折,但其实挫折也是孩子人生的一种必经的体验,从挫折中学会如何面对,否则也不是完整的人生。

7、家长要控制一切:家长真正能够掌控的只有一个东西,就是自己的情绪和反应

家长本身都很难掌控好自己的一切,更不用说要掌控孩子,孩子虽然是自己生出来的,但他们也都是独立的个体,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越是要掌控他们,越是难以和谐相处,反而是做好家长的本分,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和反应。


新的教养技巧

1、从期待到投入:放下对孩子、对你的家庭过多的期待,而投入地生活在每一天的互动当中

活在当下才能造就更好的未来,每一天的生活都用心去经营好,和孩子们保持良好的互动。

2、从无心的反应,到用心的陪伴:比如跟孩子说话要走心,不要说那些教训人的话、站在高处的话

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我们自以为走过的路和经验其实很多不不适合孩子们,所以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想着有资格教训孩子,尤其不能站在高处训话,这点是要不断提醒自己的。

3、从混乱到平静:一个家里边声音越大的人,权威反而越小。而靠平静的情绪与倾听,在家里的话语权会更大

情绪和反应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实理性的对话比大吼大叫更加有用,依靠声音压住孩子的气势并不能说服孩子,反而更加听不到孩子的心声。我们的脾性很自然的会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孩子,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现在还在表现很多来自我们平时的表现映射。

4、从有角色到无角色:应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有自己人生目标的人,而不是谁谁谁的父母

孩子们需要独立自主,作为父母未尝不是这样子的,我们和孩子也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各自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一定是重叠的,孩子并不一定要去完成我们未竞的事业。

5、从情绪到感受

当我们自己铺一条通往内心感受的清晰而直接的路线时,我们便不再害怕在必要的时候对它进行反省,也不再被他们挟制。

我们需要时刻感受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而不要成为情绪的傀儡,同时不断的观察反省自己,不断积累慈悲心。

6、从干涉束缚到独立自主:家长要学会情感自主,不要把孩子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完全裹挟在一起

孩子都还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有自己的情绪,我们作为父母的也一样情绪也会波动,两者不要混淆这一起,尤其是不好的情绪发生的时候不能话赶话,说出很多伤人的话,就难以收回。

7、从批判到共情:真正的共情不是操纵,而是不会对他人有所期待,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

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这个是挺难的,我们一直担心孩子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容易遭受挫折,但如果我们能考虑到挫折也是有必要的,孩子也都本自具足的智慧,我们只需要开启他们,有时候安静的在旁边就可以了。

8、从纪律到开明的规矩

好规矩有两个特点:服务于你和孩子更高层次的自我、有商榷的余地。

建立开放民主的机制,更多的通过协商来达成共识,沟通比结果更重要,需要更多的耐心。

9、从斗嘴走到交谈桌:与孩子一起进步,既不溺爱,同时也不争夺

和孩子的关系是亲人朋友,而不是di ren,所以碰到问题可以协商谈判,说服对方,而不轻易开启斗嘴,那样达不到既定目标,同时也带来巨大的伤害。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的觉醒》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