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韩非子》寓言之比较研究

摘要:《庄子》和《韩非子》作为我国古代先秦说理散文的代表,其中的寓言故事,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同为先秦时期寓言故事大家,庄子为道家代表人物,提倡道法自然,韩非为法家集大成者,提倡法、术、势三者并用,《庄子》和《韩非子》中的寓言在反映不同的思想流派上,折射出了庄子和韩非子不同的人生智慧,进而展现了整个先秦说理散文的魅力。

关键词:《庄子》《韩非子》寓言比较研究“寓言”一词出自《庄子》,《庄子·寓言》中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厄言日出,和以天倪”又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意思是寓言是假借另外的故事来说理。“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宣传自己主张的一种手段。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道家的集大成者,庄子是“寓言”一词的发明者,而《韩非子》寓言数量上居先秦散文之首,并在《韩非子·内储说》、《韩非子·外储说》、《韩非子·说林》中有集中的寓言群。对《庄子》和《韩非子》中寓言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庄子和韩非子二人的思想观念,主张,艺术风格等。

一、《庄子》和《韩非子》中寓言比较研究(1)风格不同

《庄子》的寓言是诡谲奇幻的浪漫主义风格,而《韩非子》的寓言则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庄子寓言多为虚构,借助夸张的想象,“皆空语无事实”,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称其“意出尘外,怪生笔端”。例如在《庄子•秋水》中“井之蛙…谓东海之鳖门”,“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井底之蛙的故事,庄子天马行空地想象一只井底蛙和东海巨鳖的对话,并且拟人化且细致地描绘了井底蛙的神态。在《庄子•应帝王》中“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凭空想象有南海神王,北海神王,中央神王。在《庄子•外物》中庄子借粮,涸辙之鲋的故事,庄子和鲫鱼对话,还有著名的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这些都表现出庄子汪洋恣肆,瑰丽多姿的浪漫主义风格。而《韩非子》的语言则多取材于历史事实,真实的历史典故等。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襄公之仁,讲述襄公在与楚国人的战争中因迂腐的仁义而大败且三日后毙命的真实历史事实。在“师旷援琴”的故事中,师旷因晋平公出言不妥而拿琴相撞,以警戒国君的历史典故,从中可以看出《韩非子》的寓言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二)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侧重点不同

《庄子》和《韩非子》中的寓言都是体现了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但继承侧重点不同,《庄子》中的寓言更多继承了老子“道”的思想,而《韩非子》中的寓言更多的继承了老子辩证法的思想。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都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中的寓言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例如:《庄子•养生主》里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世间万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顺其自然,循其规律便可事半功倍。在《庄子•至乐》中以“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的故事,得出“此以己养养鸟,非以鸟养鸟也”的结论,来说明要顺其自然过度的主观能动性只会适得其反。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中指出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更有言曰:“老子思想继承最多的便是韩非子”,在《韩非子》的寓言中多处体现了老子辩证法的思想,例如《韩非子•难一》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自相矛盾的故事,例如“以皮之美,自为罪”,“以美为罪”的故事,都表现了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但是韩非子并不主张顺应自然,他主张创新,主张事在人为,人定胜天。例如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卜妻为裤”的寓言故事就讽刺了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做事方式。在《韩非子•说林下》中“富贾买璞”的寓言故事则说明了发挥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庄子与韩非子理念的不同,才使他们在继承老子思想时的侧重点选择不同。告诫人们做事要专心方可有所成;在《庄子•秋水》中通过“望洋兴叹”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外有人,要谦虚不要自满;在《庄子•山木》中通过“见利忘危”的故事告诫人们见利忘危,危在旦夕,居危思安,有备无患。韩非子的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道。例如在《说林上》中通过“醉寐亡裘”的寓言故事来警醒天子喝酒误国;在《外储说右下》中通过“造父御马”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权,术,势三者统一才能治理好国家的道理;在《内储说上》中通过“越王式蛙”的寓言故事来说明君主赏誉厚而守信就会得民心的道理。

(三)受众不同

《庄子》寓言的受众是平凡而又普通的芸芸众生,《韩非子》寓言的受众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庄子把“道”的理论引申到人生方面,多方面地思考人所面临的困境,并寻找处世之道。例如在《逍遥游》中通过“鹏程万里”的寓言故事鼓励人们要坚持梦想,不要怕被嘲笑,要志存高远;在《庄子•达生》中通过“老汉粘蝉”的寓言故事来告诫人们做事要专心方可有所成;在《庄子•秋水》中通过“望洋兴叹”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外有人,要谦虚不要自满;在《庄子•山木》中通过“见利忘危”的故事告诫人们见利忘危,危在旦夕,居危思安,有备无患。韩非子的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道。例如在《说林上》中通过“醉寐亡裘”的寓言故事来警醒天子喝酒误国;在《外储说右下》中通过“造父御马”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权,术,势三者统一才能治理好国家的道理;在《内储说上》中通过“越王式蛙”的寓言故事来说明君主赏誉厚而守信就会得民心的道理。

(四)对“世”所求不同

《庄子》中的寓言所求“出世”,《韩非子》中的寓言所求“入世”。《庄子》的寓言表现的是一个自由的灵魂,超脱物外,洒脱又自我,表现出庄子蔑视权贵,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例如在《庄子•则阳》中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比喻为触蛮之战,蜗角之争,表现了庄子对尘世勾心斗角战争的不屑。在“庄子辞相”寓言故事中,楚王聘庄子为相,庄子宁可做“泥龟”,也不愿做被楚王供奉的“枯骨龟甲”。《庄子》中的寓言它来源于道,参透于道,然后超然于道。从中可以看出《庄子》中的寓言对绝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对名利的藐视,追求出世寻我。《韩非子》中寓言故事所展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比如通过赏,罚来驭臣,驭民,通过法,术,势,来治国,来为君主谋利。以利益牵动神经,以核心利益打动利益既得者,《韩非子》的寓言没有那么多自我精神的表达,它是统治者利益的附属品,它为法家说理,它服务于统治者,它束缚于法,未能摆脱法的禁锢,它所求在于入世谋利。

(五)所表现的世界观不同

《庄子》中的寓言表现悲观厌世的消极世界观,《韩非子》中的寓言表现乐观爱国积极的世界观。悲观的世界观会扭曲对事物的看法,人人啧啧称道的尧舜在《庄子•徐无鬼》中变为有害无益的卑劣之人,“庄子论美女不美”,偏要将美好的事物说成是不美的事物。在《庄子》寓言故事中的动物也往往是是卑劣小人的形象,例如《庄子•秋水》中的鸱,是狭隘贪婪自私的形象,《徐无鬼》中猴子逞能的故事中猴子是个骄傲自满,锋芒毕露察觉不到危险愚笨的形象,《齐物论》中“朝三暮四”中的猴子也是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愚笨不堪,《秋水》中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庄子》的寓言故事也常常讽刺小人,例如《庄子•外物》中“二儒发冢”讽刺伪君子满口仁义道德,行为卑鄙龌龊,在《庄子•列御寇》中“曹商得车”的故事讽刺为了谋利而不择手段卑鄙下流的小人。在这些寓言故事中,无一不深刻表现着悲观厌世的消极世界观。而《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无疑是乐观的,寓言中描绘了许多品德高尚的君子。例如:例“子罕辞玉”中不将美玉占为己有的的子罕;“鲁相嗜鱼”里不肯收鱼之贿的鲁相;例如“曾子烹彘”中对孩子诚实守信的曾子。还有“文子出亡”,“不谢私恩”,“历史让能”,“唯才是举”,“舜耕历山”,“师旷援琴”等等这些描写品德高尚的君子的寓言故事。另外虽然《韩非子》中的寓言所求入世,但是恰恰因为入世而爱国,所有的寓言故事都为统治阶级而服务,换言之曰为国富民强而服务,为国泰民安而服务。法家存在的意义就是积极的,提倡权,术,势并驾齐驱,就要相信君王,相信臣下,相信百姓,对这个国家上至统治阶级下至黎民百姓都是乐观的态度,都是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好。所以《韩非子》中的寓言表现乐观爱国的积极世界观。

二、结论

一切作品都可以窥见背后作家的影子。所以在《庄子》和《韩非子》其中的寓言故事中所展现的就是庄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人生观。《庄子》和《韩非子》中的寓言尽管风格各异,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侧重点不同,受众不同,对“世”所求不同,所表现的世界观不同,但没有高下之分,《庄子》和《韩非子》中的寓言都是先秦说理散文中璀璨的珍宝。

参考文献:

[1]《庄子》

[2]《韩非子》

[3]《史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庄子》和《韩非子》寓言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