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佐藤学做教育》——保障儿童的学习权

哈贝马斯认为:对参与者来说,话语必须被认为是真实的,必须被认为是真诚的。而对话真实与真诚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人格尊严的平等。当课程文化的内容得以丰富,学生的经验被纳入到课程中时,那么教师不是唯一的文化来源,他也成为一个学习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喻文化”。课程文化在对话中产生新的意义,形成新的思考,激发出智慧和生命的力量。只有通过交流,人的生活才具有意义。只有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实教师思考的真实性,教师不能替学生思考,也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真正的思考,即是对现实的思考,不是发生在孤立的象牙塔中,而只能通过交流才产生。

而教育的含义则是,以人的心智既倾向于又能够对文化传承过程中所提供的一切信念和假设做出理性反思这样一种方式,去培养人的心智。人的思想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当课程把思考能力还给学生的时候,学生活跃的思维就会开出更多的思想之花。而且以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片云触动另一片云,当这种创造性环境被创造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惊喜的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是如此的丰富,他们的世界是如此广阔,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中,教师是与学生合作共同探索和追求的同行者,他们相互交流经验,享受思考的快乐。在批判、思考和引进的过程中,课程文化场域中的人们得以自由,更重要的是作为文化主体的学生,在民主的课程文化中,懂得了珍惜自己的观念和经验,他们了解到了自己作为文化创造者的神圣地位,他们不会那么轻易的贬低自己,也不再愿意在课堂上保持沉默。这样思路开阔的、思维活跃的、敢于表达自己的学生群体,是值得我们珍视的宝贵文化火种。文化如果成为一种固体,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只有燃成火,才能照亮学生,同时也照亮文化自身的发展道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随佐藤学做教育》——保障儿童的学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