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大故事

政策与真实

你是一枚称职的吃货,吃遍大江南北,小厨大餐,饮品糕点都擅长。
于是,在朋友们的怂恿下进行了工商登记,开设了一家“吃货私房菜”的馆子
因为重视口味和体验,一下子就顾客盈门,这时候你会期待着自己的小店早日扩张,
成为网红店,成为大 V 店,让更多的人惊艳于绝世美味

但是且慢!
政府出台了一条规定:

根据有关规定,但凡外宾在酒店就餐的,一律不得收费!!

请问,你的梦想还能实现吗!?
或许你会说:

我靠!这规定也太 TMD 的傻逼了吧!凭什么啊!谁会制定这样二逼的规定呢!

隋大业年间,隋炀帝就曾经下个这个圣旨,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有记载:

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丁丑,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达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廷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绐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

在这个政策逼人抓狂的时代,当时的人会怎么选择,他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当他们已经成为历史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知道每个历史人物的结局:谁谁谁起义了,谁谁谁被杀,谁谁谁又揭竿而起,成为新一代豪强。而那些小人物,那些平民们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生活下去的,没有人关注。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小说《隋乱》,正是描写这个时代背景下小人物怎么在乱世苟活,最后成就一番事业的。最初看这本《隋乱》的时候,是网络版本,当时叫做《家园》,现在改名为隋乱,似乎更加贴切。尽管手上拿到的这只是小说的第一部《塞下曲》,未免有几分意犹未尽的感觉,但翻下来,依然深深的吸引了我。

架空与写实

这是一部架空历史小说。虽然看起来说的是隋朝末年的二十年真实历史,虽然杨广、李渊、李世民等等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但这部作品依然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小说而不是历史小说。因为尽管它的情节是真实历史发展为关键节点展开,但他的主人公、以及主人公的观念、主题等都和真实历史格格不入。
尽管这里的主角李旭,在作者酒徒笔下是一个寒家子弟,意在描写的是乱世下小人物的笑与泪。但在我看来,与其说主角李旭是那个时代的小人物,不如说是现代人穿越到了那个时代。因为他追求的,他守护的,他看重的,都是现代人所追求和看重的价值。这个人物,在真实历史上不可能也不应该存在。
也许有人会反驳我:

这毕竟是一部小说,虚构人物很正常啊!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不都是这样子的吗?!

的确,这部小说和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非常相似,甚至第一部出塞曲中,主角李旭同样弯弓射大雕,一展英雄风采。只是,这种人物,因为他们的观点他们的好恶,其实是和作者以及当下读者保持一致的,所以根本不可能在真正的古代出现。这一点,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因此成为成年人的童话,而这部精彩的《隋乱》也难免如此。


尽管主人翁是虚构的,但涉及到当时的文化风俗、待人接物等等,作者酒徒发挥自己一贯的写实风格。比起一般网络小说中写古代就千篇一律的武侠风和武林外传风格,宝刀利剑,横扫千军。作者写的古代场景,要写实的多。比如作者写马槊,这个古代常见、当下早就没有,也很少在小说中出现的兵器,他是这样说的

听了半晌,李旭终于明白,原来一根好的马槊里边有非常多的讲究:
长短、重量、着力点(重心)都有固定标准。
虽然中有人用硬木装以尖头为槊,有人把狼牙棒亦称为狼牙槊。但步校尉手中那马槊则为上上之品,根本不像普通槊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那韧木以做弓用的拓木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不再开裂,方完成了第一步。
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然后用上等的胶漆黏合为一把粗,丈八长(注,汉尺),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
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四左右。前装三尺精钢槊首,后安一尺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距离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悬平,首尾两端不落不坠。这样,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身平衡而不费丝毫力气。
如此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武将可直握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要耗时三年,并且成功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
所以自汉朝以来,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以南梁武帝之富,造了把长两丈四尺长的槊,也要四处跟人卖弄。而在隋,只有皇家禁军嫡系,才大量装备了如此标准的马槊。其他诸府兵马,通常根硬木棒装上铁头充样子,在徐大眼心目中,这种伪劣产品严格的说只能称为矛,与槊半点瓜葛都扯不上。……

一根古代骑兵常用的兵器,都如此用心描绘,轻松把人代入千年之前的乱世当中。在真实历史中,隋唐时代最为津津乐道的战场兵器,大概就是马槊与横刀,这部作品连兵器制作的细节都如此考究,更不必说具体战场上描写的写实、真切。

政治与故事

过去说古代故事,说到底无非是八个大字: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如此而已!
但在分分合合之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凄凉,又有谁注意到?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

“功名只向马上取”

在这部描述隋代乱世的小说中频频出现。不管是朝堂上的昏庸,还是部落的弄权,无非都是两个字——利益而已,分分合合,熙熙攘攘,牵引众生的,无非如此。

  • 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的纠纷争执,是因为利益。
  • 士族豪门和寒门子弟的纠纷争执,是因为利益。
  • 朝廷皇帝和地方门阀的纠纷争执,依然是因为利益。

看起来,故事中的各种诡谲的政治势力纷争,让人目不暇接,作者却始终牢牢把握住了政治的本质都是利益之争。从这一点上,小说一开始李旭舅母趁人之危买卖生牛皮获利,和小说中主角李旭去塞外苦寒之地贩卖锦缎获利,土匪烧杀抢劫平民获利以及京都高官吃拿卡要地方官员获利,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利益之争。都是政治的一部分。

仅仅谈论政治,算不得优秀的小说。这部小说最优秀的地方,就在于一个一个串起来的生动故事,看起来是主角李旭一次又一次因为主角光环获得的种种奇遇,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是作者酒徒的慎密布局。

  • 从李旭逃避兵役塞外贩货的决定,到旷野捕获狼崽的意外;
  • 从舅舅赠送酒店客人遗失的角弓,到边陲仗义助人的豪迈。

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生动真切,似乎自然而然就发生了,而且一环扣这一环。这显示出作者强大的情节驾驭能力。

整篇故事,如同一匹神俊的烈马,被酒徒这个高明的骑士驾驭者,快马轻裘的牵引着读者从小城到塞外,随后从塞外到异域,从湖边篝火旁的卿卿我我,到边关战场上的铁血冰河,看似信马由缰,实际一直紧紧吸引着读者们,伴随着李旭的故事,李旭的经历,时而柔肠百结,时而伤感落泪,时而豪气冲霄,时而悲愤激昂。


如果你真的有一种穿越回古代的愿望,不妨读读这本书,想想自己,真的能在那个乱世生存下来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人物的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