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金沙江水电开发,我们不可以忘却一位长者:张冲。
张冲,彝族,1900年出生于云南泸西县。早年曾在地方自组武装,1924年接受改编,历任滇军支队长、副团长、滇越铁路护路司令。1927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旅长、师长、云南盐运使。曾倡修一平浪盐场移卤就煤工程,并兴办弥(勒)泸(西)水利工程。
抗日战争初期,任第六十军一八四师师长,参加台儿庄战役,战功卓著,升任新三军军长;1942年,任第二路军指挥官;1946年,以彝族代表赴南京参加国民党代表大会,后赴延安;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高级参谋、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参与策动滇军在东北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少数民族云、贵、川省慰问团团长、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副省长、省民委主任、省革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8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
现在我们知道:在云南大地上竖有三块石碑,它们分别是:一平浪“张冲创建盐矿纪念碑”、弥勒县太平水库“泽流万里”纪念碑,香格里拉县“虎跳峡纪念碑”。
三座碑分别记述三段传奇,张冲幸哉!80岁的张冲虽然故去,然家乡云南的人民乃至全国水利水电工作者,永远不会忘记他。
“盐神”张冲
张冲,原名绍禹,字云鹏。其父在他十多岁时去世,家境贫困。少年云鹏豪气侠胆,倾慕梁山好汉豹子头林冲,遂改名张冲。1918年,他遭人诬陷,被迫入绿林,拉起了自己的队伍,活跃于红河陆良、罗平、师宗、泸西、弥勒、邱北一带,劫富济贫。
对张冲武装,云南省长唐继尧多次派兵围剿,多次失利,遂决心招抚。张冲接受招抚后,先后任支队长、团长职务,坚持为老百姓做好事。
1927年2月6日,云南的四位镇守使胡若愚、龙云、张汝冀、李选廷联合发动了反对唐继尧的“二六政变”。张冲支持这一行动,龙云取胜并担任云南省主席后,论功行赏,升任张冲为第5师师长。
1931年,张冲任云南盐运使。现代人可能不太了解当时盐在云南人生活中的重要,张冲就任之时,云南正闹盐荒,很多老百姓只能吃淡食。张冲除了改革盐政,又邀请技术专家,改进盐的生产技术。
如今到云南黑井古镇游览,游客会觉得奇怪:这个过去的盐产地,四周山峦怎会全都光禿禿的?这是因为,过去用卤水煮盐,需要大量木柴,四周山上的树都砍光了。要想继续煮盐,还得从远处拉运木柴来此。
为改变这一毁林煮盐的局面,盐运使张冲决定把卤水引到20里外一平浪煤矿,用煤来熬盐。历经数年艰苦努力,他变卖家产投入施工,1937年终于修好一条21公里长的陶釉输卤管道,实现了“移卤就煤”,盐的生产成本降低了30多倍,产量大增,从此云南山区再无“盐荒”。
张冲由此被誉为云南的“盐神”。1988年,一平浪盐矿立起了“张冲创建盐矿纪念碑”
“军神”张冲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云南组成六十军开赴前线抗日,张冲任六十军一八四师师长。途中,张冲在汉口秘密会见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叶剑英、罗炳辉两将军,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坚定了靠拢共产党决心。同时请求共产党派遣政工人员到其部队工作,创办《抗日军人》报,扩大了共产党在他部队里的影响。
1938年,184师师开赴鲁南参加台儿庄会战。当时有一桩趣事:云南士兵都备有一顶避雨的蔑帽,一天行军中,滇军被日寇围追,突然天降大雨,张冲下令士兵扔下蔑帽行军。追来的日军捡起蔑帽戴上。日寇飞机在空中看见黄色蔑帽,当作是滇军,往日军队伍里一顿狂轰滥炸,死伤无数。时人称之为“张冲妙计赛诸葛”。
台儿庄会战中,张冲身先士卒,坚定勇猛,为全体将士所敬仰。当战斗已进行了三天三夜,面对装备优良,凶残顽固的日军,士兵几乎抵不住的时刻,张冲猛地站到高处大声喊道:“我是师长张冲,大家不要跑!我们滇军,在靖国、护国中声威赫赫,名扬四海,有光荣的传统,如果我们连一个小日本都打不赢,我们滇军的脸就丢尽了。我是师长,如果我往后退,你们用枪打死我;你们谁要退,我也用枪打死你们。师长敢冲锋,你们敢不敢!”
“敢”——部下齐声高呼,一时间士气大振,士兵们在张冲的率领下,一跃而起,以锐不可挡的气势杀入敌阵。 184师攻打下一度被日寇占领的徐州重要屏障禹王山后,坚守20天,张冲亲到前线阵地指挥,打退日寇组织的敢死队和大部队进攻,重创了自日寇侵华战争以来号称王牌的板垣、矶谷两个师团。而且在60军三个师中创下了战斗最惨烈,伤亡却最轻的记录。为此,蒋介石单独设宴款待张冲,将张冲晋升为新3军军长,命令把禹王山战例编入军事院校教材。
据说蒋介石接见他时,问他是哪所军事大学毕业的,张冲坦然回答:“绿林大学”,一时传为美谈。之后,张冲又指挥了单城集、富水等战斗,痛击日寇,大获全胜。从此,张冲的“云南军神”美名不胫而走。
1940年,被国民党排挤回滇的张冲出任弥泸(现弥勒、泸西)水利监督。他邀请昆明的大学教授踏勘规划了弥勒太平水库,组织施工。1943年水库建成,当时增加灌溉田地2万多亩,成为云南水库建设史上的奇迹。弥勒县为此立碑“泽流万里”。
1946年,张冲到达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2月云南解放后,张冲回到家乡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4年,张冲代表云南彝族到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大家谈到彝族名称过去带有侮辱和歧视性,毛主席提出“鼎彝”之“彝”这个字好,像宫殿里面放东西,有“米”又有“丝”,有吃有穿,日子就富裕了;鼎彝又是古代祭把用的器具,有庄重美好之意。大家一致赞成。从此,“彝”就被正式定为彝族的统一称呼。
“水神”张冲
云南人都知道,张冲的后半生属“水”。
在担任云南省副省长兼治水指挥长期间,他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逐步解决了云南省内若干水渠疏通治理,修坝储水灌溉,使数以千万亩的稻田变成旱涝保收田。后又致力于研究我国大西南深谷江河水能资源的建设和规划,成为“滇中调水”第一人。他曾9次攀登,实地踏测,提出了在金沙江虎跳峡筑坝蓄水,从石鼓附近向南开挖渠道,将金沙江水自流引入洱海,经滇洱人工运河再引水进入滇池。
1953年,张冲赴大、小凉山工作途中,在雷波县境内的金沙江边发现了马湖天然堆石坝。经考察,这个坝大约是在冰河时期垮山杂乱堆积而成的,它不仅拥有约4亿立方米水的湖泊,而且能通过坝体渗漏给来水以出路,从古以来经过多次大地震和渗透的考验,至今巍然存在。在这个天然堆石坝的启发下,又经过对金沙江等深谷江河的多次实地考察,张冲提出了一个设想方案:在金沙江虎跳峡那样的峡谷“葫芦口”河段,采用定向大爆破,建筑特高特厚堆石巨坝,建造巨型水力枢纽。
这个方案的最大特点是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突破常规筑坝的程序,避开常规筑坝的难题,就地取材,有可能做到工期短、投资少、收效快。由于在深谷江河中,河谷深切,存在一连串肚大口小的峡谷“葫芦口”,在这里,坡陡江窄,两岸高山对峙,水面以上耸立的岩岸高达数百米,这就为定向爆破筑坝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虎跳峡河谷宽仅六十至一百米,峡中的“金川玉壁”笔立千米以上,顺河长几公里。在岸边登高往下看,河槽形如沟缝。在这里定向爆破筑坝,就是劈下两岸高岩,填平沟缝,坝高可达二、三百米,坝厚可达数公里。这种筑坝方法和坝型具有常规筑坝所不能相比的五大优点。
第一,可以不清基。由于大爆破选择的爆破区位置较高,巨大方量的石块从高处以高速冲向坝基,坝基冲积层将受到巨大的冲击力,其力量远比人工加固的功能大,而且相当多的石块将嵌入冲积层中,可把冲积层挤压密实,形成牢固的基础。
第二,可以不作防渗体或简化防渗处理。由于堆石坝体特厚,爆破堆积的坝体密实度高、孔隙小,渗透途径长,渗透坡降小,渗漏流量与大江大河的来水流量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故不致影响坝体的稳定性和对水库的正常蓄水运用。
第三,不导流。由于不清基,不作防渗体,而爆破堆石大坝又是顷刻形成的,因此,用不着导流。只需要在爆破硐室开挖同时,进行发电引水洞和备用泄洪洞的开挖和衬砌工作,爆破形成坝体后,当库水位升至取水口高程即可通过预先打好的隧洞泄水,限制库水位上涨,为整理大坝、安装电站等后期施工创造条件。
第四,不泄洪或少泄洪。峡谷河段,河槽深窄,水库容量及所需坝高可按满足多年调节量而定,不受地形限制。以虎跳峡的上峡口为例,设想坝高290米,当拥水高度达241米即可得库容467亿立方米。而上峡口多年平均来水量仅为422亿立方米。这就是说,水库能够装下整整一年的来水还绰绰有余。有了这样巨大的库容,就能在服从发电需要的前提下,留出足够的防洪库容,实行“以蓄代泄”。
第五,不怕地震和空袭。由于爆破筑成的坝体雄厚,坝坡极缓,且为散粒结构,因而在防震及人防方面也具有常规坝型不可比拟的安全性。
因了对水的痴迷,张冲据虎跳峡至宜宾段1267公里河道考察资料,于1958年绘出了《金沙江梯级开发位置设想示意图》,该示意图由上而下共设想上峡口、下峡口、宝山峡、雷石滩、龙开口、乌东德、金刚峡、溪洛渡、冒水口(孔)、向家坝10个坝址。其设想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后,即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
1960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提出,将金沙江调水入滇中高原作为金沙江流域的开发任务之一。
1976年5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交通部和水利部部长级顾问的张冲不顾76岁高龄且体弱多病,再次前往溪洛渡考察。吉普车不能直接开到金沙江边,张冲无法在溪洛渡峡谷崎岖的小路上行走,他只好坐在藤椅上,叫卫士抬到金沙江边,亲自登上在溪洛渡江面上钻探的木船,看望工程技术人员。感叹道:“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迫使勘探工作断断续续,也许我这个电站都建成了!”
张冲最后一次到溪洛渡是1978年4月。他来时,正值成都勘测设计院的地质勘测队在峡谷间作业,地勘队的同志特意安排了一只机动橡皮船让他乘舟转了几圈。在听取汇报和对峡谷两岸地形地貌、岩层结构、水文情况等再次作了详细考察后,张冲以非常肯定的口吻说:“溪洛渡建大电站的地理条件是蛮好的,电站建成后对国家和人民都将带来很大的利益。”
也就在第九次到金沙江考察途中,张冲病倒了,被送回北京治疗,确诊为癌症晚期。1980年10月30日,张冲老人病逝于北京。这位驰骋疆场的彝族抗日名将,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他热爱的水利事业,献给了他钟情的金沙江。
为了铭记张冲将军对虎跳峡水利事业的关心和重视,1988年10月1日,在从香格里拉来的硕多岗河与金沙江的交汇口,香格里拉县人民政府树立了一块带飞虎雕像的大理石纪念碑“虎跳峡纪念碑”。
碑文最后说:“解放前行人稀少,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加速开发水力资源,对虎跳峡作了全面勘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冲生前为了开发虎跳峡的水力资源,先后九次亲临实地视察;逝世后又遵照他的遗愿,将其骨灰撒于峡谷,以励后人。此举使沿江人民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