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三大病毒

图片发自App

思想对一个人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谈谈我对思想的三大病毒的一些认知。

一,无助感。它通常表现在我没有能力,我做不到,我不行等等。为什么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剖析一下。在我16岁初中下学那年,因为家庭的原因,没有去选择继续读书。我向父母提出想做点小生意来改变家庭的贫困现状。当时我的父母第一反应就是你疯了,你能做什么生意?万幸的是我有一个姐姐特别支持我,并借给我5000元起步资金。事实证明,当时我的小生意做的还是不错的。三年后当我向父母提出想改行做吃的生意时,父母再次向我抛出了质疑,你能行吗?你可以做到吗?你还是老老实实做你这个生意吧!在这里我无意指责父母,我只是想去寻找我没有能力的源头在哪里。

在现在这个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么就去怀疑孩子的能力,打击孩子的一些想法,要么就是一手包办,代办,不让孩子去做他应该做可以做的事情。这些事情久了都可以让孩子在以后产生无助的感觉。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这种无助的感觉,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呢?我认为,第一个,经常肯定,鼓励孩子,不断地向孩子竖起大拇指,你真棒!你真的很优秀!我要向你学习之类的话语。让孩子找到我是有能力的这种感觉。第二个,经常让孩子做一些为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原来这些事情我是可以做到的,让孩子产生成就感!

图片发自App

二,无望感。它通常表现在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如逃学,不愿意去上班等一些行为。这里有个很经典的案例,科学家把狼狗关在一个上方没有盖子的笼子里,然后电击它。结果狼狗一跃而起,轻而易举的跳了出来。后来科学家把这个栏杆不断的加高到3米,这个狼狗跳了七八次,都没有跳出来。隔了一天,科学家把这个栏杆缩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个时候科学家再次电击这个狼狗。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这个狼狗只会在原地嗷嗷干嚎,再也不会跳跃了。这是为什么呢?当这个狼狗连续跳了七八次都没跳出去的时候,它对外界已经产生了失望,无望的感觉。那我就什么都不跳了。反正跳了也是白跳。

其实孩子也是一样,但他始终处在一种高标准,高要求的生活环境中,不管怎么做都达不到父母给的高度时,那么这种挫败感就会在孩子烙印在脑海中。我就什么都不干了。去年连续几天爱人都说我洗碗没有洗干净,后来我就想到,既然你这么说我,那我以后就干脆不洗了。大家想一想,我们成年人都如此,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呢!

那么如果我们的孩子已经产生了无望的感觉,我们该如何来应对呢?我个人认为,放下一切你所认为的高要求高标准。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提一些孩子力所能及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别的孩子打90分都不算高分,对你的孩子来说70分已经是很高了。那么我们就暂定为65分,当孩子连续几次都达到这个分数之后。我们再跟孩子协商,下一个高度。我们要注意的是,一定是跟孩子协商,而不是你认为他可以达到高度。

三,无价值感。它通常表现在我不值得拥有,我不配得到等等。这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一个小女孩从小生活在贫困的家庭生活中,后来她嫁给一位销售人员,这位销售人员在荆门也有将近2万的工资。但她依然穿着朴素,生活极其简陋。这就是典型的不配得感。因为从小父母给她灌输的思想就是,我们家是没有钱的,我们是不可以拥有高品质的生活的等等。这些思想就严重阻碍了她和老公的关系。那么作为她来讲应该怎么去做调整呢?我个人认为,她可以和过去的那个她进行一个告别。过去我家是贫困的,我没有办法过高品质的生活。但现在生活环境变了,我值得拥有高品质的生活,这些都是我应该得到的。在心里不断的给自己暗示。这种不配得感就会逐渐消失。

可以说以上三条病毒性思想:“无助感”、“无望感”、“无价值感”都只是我们头脑的产物。我们的头脑制造了和万事万物的分裂的幻像和身心内外的混乱,头脑阻隔了我们对真理的认知。我们要做的不是消灭头脑,而是超越它不被它控制,并让它为我们所用。我们只有超越了头脑,到达灵性这一层面,我们才能找到生活的快乐,找到幸福的源泉!

这些都是我对思想的三大病毒一些的肤浅认识,之所以把它记录下来,希望给看完此篇的你一些帮助。让你的生活更幸福更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想的三大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