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感触很深,分享给大家!
有句话: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大家都听过这句话吧
咱们班很多宝妈宝爸
建议可以看一看哈
我们目前当下,很多父母对教育娃那真的是
不写作业
母慈子孝
一写作业
鸡飞狗跳
有没有共鸣的
这个场面既搞笑,又心酸,一言不合,甚至有气晕过去的
心脏支架,呼吸机,随时备着
无奈有些父母喊着我能怎么办
那我们为什么对教育这么焦虑?
许多家长,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
便放弃了自我探索
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
其实
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
打个比方
这很像“成长的断崖”
很多父母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
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40岁死,80岁埋”?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
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
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
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
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
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
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
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
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
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
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妈妈感慨: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
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
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但是,孩子的教养,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
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
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
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
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
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中国人一直以来的观念都是自己难,让后辈活的容易一些,我也希望如果未来我有孩子,我也想做他的榜样,不放弃学习,不放弃成长。
所以最好的教育,是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班班希望,你们在长投认真的学习状态去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你们在长投学到的理财知识,也可以用在孩子教育身上
让你们的孩子从小具备财商
像小狗钱钱里的小女孩一样~
从自身开始做起
自我成长,孩子也就自动被感染了
这个比教育方法和技巧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