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人曾有言:“心如江海,静以养神。”
内心最好的状态,便是保持该有的平静,哪管它时而情绪高涨,时而情绪低落。唯有保持内心的平静,你才能涵养自己的精神。
江海为什么可以源源不断,长久不息?因为江海做到了“细水长流”。虽然处于低下的位置,但还是不改常态。
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不长久,就是由于它们身处于“争斗”当中,被过分躁动的内心所影响,最后自食恶果,一无所得。
尤其是现代人,从小到大就保持着“急躁”的状态,也不知道涵养自己的心灵。直到中年的某一天,他们才感悟,“不静”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过分强调“动”了,完全没有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试想,只会动而不会静,机器都有损坏的那一天,又何谈是血肉之躯的人类呢?
人心不静,万事皆失。内心是否平静,也许对你晚年的寿命,有着巨大的影响。
02
谈到“寿命”,相信我们绝对会想到“养生”二字。
在你看来,怎样养生最好呢?或者说,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养生呢?是吃保健品呢,还是修身养性呢?
用外物来调养身体,那终究是没用的。唯有从“内心”来调养身体,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见过一些经常吃保健品的人,年纪轻轻就去了。见过一些极度消极的人,连50岁这关都过不了。见过一些匆匆忙忙的人,一辈子都活得不幸福。
别相信什么保健品,别相信什么药物,我们需要相信“自我调节”的效果。心,是人类存活于世的根本,你的内心阳光积极了,那你的身体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谓的“修身养性”,其本质就是在“养心”。
遇到大事的时候,不要急躁,不要动不动就大吵大闹,而是需要沉静下来,思虑解决之法。越是急躁,越是难以解决问题。
生病的时候,不要杞人忧天,也不要过分忧愁。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现实,那我们就平静地接受结果。越有好的心态,疾病越好得快。
为何我们总是强调“身心结合”呢?因为身体和心理会相互影响,是不可分割的存在。你的心理好了,那你的身体也不会太差。
03
无论人去到哪个阶段,都要以“静”为主。
帝师翁同龢有言:“每逢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人,没必要一遇到问题就焦虑不堪。天不会掉下来,事情也不会变得太严重。这世间之事儿,又有什么比“生死”更严重的呢?
单位中的老李,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毛毛躁躁的人,内心根本静不下来。只要遇到了事儿,就会像火药桶一般爆发。
35岁那年,老李因开车过分急躁而出了车祸。幸亏他好运,没有伤及关键的部位,不然差点就走了。
自从有过那一次教训之后,老李愈发活得平静,哪怕工作特别忙,遇到什么琐事,都特别有耐心。在他看来,做人还是沉静点比较好,这是用生命换来的感悟。
为何我们要强调“静”呢?因为做人安静,那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年少的时候,如果你不安静,那你读什么书呢?一个字也读不入脑。
跟人争执的时候,如果你不安静,那你很容易会做出极端的行为,稍不留神就进去了。
中年的时候,如果你不安静,那你如何缓解家庭的矛盾呢?急躁,只会加剧家庭的矛盾。
晚年的时候,如果你不安静,那你如何修身养性,长寿到老呢?静,才是长寿的根本。
04
在国外,有人做过这么一个调查,心理健康状况非常好的人,比心理状况不佳的人,寿命平均长4.7个月。
心理问题,本质上跟“修身养性”有着极大的关联。
为什么现代人患抑郁症的几率那么高?为什么总有一些人喜欢走极端?为什么轻生的人越来越多?
因为他们都受到了“快节奏”生活的影响,把自己的人生绑在了所谓的“钱财名利”上,所以他们的心理就会受到极大的扭曲。
心理阴暗扭曲的人,不见得会长寿。我们不妨想想,有哪个苦着脸一辈子的人能长寿的?基本上就不存在这样的人。
不论你是年轻人也好,还是中老年人也罢,都要好好地“涵养”自己的内心,让它逐渐平静下来,就像是流水一般,缓缓而动,细水长流。
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人越急躁,欲望就越重,不利于我们修养自己的德行。人越静,越能够修养个人的心性,让品德越来越高。也许,有品有德的人,才能够安稳晚年,幸福一辈子。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