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9《老王》教学思路梳理

《老王》教学思路梳理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3、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

1. 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1. 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杨绛《丙午丁未年纪事》片段:

可是我虽然每天胸前挂着罪犯的牌子,甚至在群众愤怒而严厉的呵骂声中,认真相信自己是亏负了人民、亏负了党,但我却觉得,即使那是事实,我还是问心无愧,因为——什么理由就不必细诉了,我也懒得表白,反正“我自巍然不动”。

 杨绛先生在《丙午丁未年纪事》中面对游行,面对喝骂,她说自己“问心无愧”,可是在《老王》中她却用到了“愧怍”一词,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老王》

[if !supportLists]二、[endif]检查预习

[if !supportLists]1、[endif]指名读字词。Ppt展示重点字词

[if !supportLists]2、[endif]齐读字词

[if !supportLists]三、[endif]走近老王

【过渡】:本文文体是什么?(散文)什么类型的散文?(写人记事的散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

给老王做一份信息登记表

姓名           老王(地位低)

年龄      不详

职业         蹬三轮车的车夫

单位            无

家庭成员             有个哥哥,死了,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

健康状况                   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家庭住址                 荒僻小胡同里的破落大院里的塌败小屋

四、走进作者

【过渡】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杨绛)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老王》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五、与文本对话——说事件

1、什么将“我”和老王联系在了一起?(钱)

2、在“我”和老王交往的几件事中,可以初步感受到他们怎样的品质?

给我们带送冰块,冰大,车费减半------最老实

“文革”时送我先生看病,不肯收钱,拿了钱还担心我有没钱看病------有良心,不贪钱

给三轮车装护栏,为客着想-----体贴顾客

临终给我送香油、大鸡蛋以感谢---------懂得感恩

老王性格特征: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知恩图报


六、与作者对话——诉真情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怎样理解“幸运的人”和“不幸者”?

2、写作背景:1984年,回忆性散文。      文革时期

3、“我”真的是一个幸运的人吗?

4、怎样理解“愧怍”?研读8—21段,思考:

分别找出描写“我”和老王的文字,从中可以读出什么?

为什么老王明明不想收钱,又收下了钱?

5、“我”和老王在对方眼中会是什么人?

6、为什么“我”会感到“愧怍”?(总结作者形象

七、课堂小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5-29《老王》教学思路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