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就是改变的开始

假如你出生在一个小山坳,12岁母亲离家,17岁父亲遭遇车祸身故,同年照顾自己的婆婆也去世。你会怎么面对自己的命运?是认命,还是看到人生多样性。

你会发现,这是一篇博士论文致谢词的前半部分,面对人生22年求学路,满目疮痍。却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而在一次职场话题线下沙龙中。有人分享她的经历,她的同事不允许别人动她东西,不喜欢聚会。在她了解同事原生家庭后,得出结论,原来和她的原生家庭有关,难怪会这样。

为什么对这两个人,有不一样的评价。

对于博士生,会觉得遭受这么多苦难,原来还可以走出一样的路。

对于同事,会觉得遭受这么多苦难,怪不得会这样。

这是两种不同的观点,前者是目的论,后者是因果论。

因果论是佛洛依德提出——向内寻找因果,看见自己,认识自己;

目的论是阿德勒提出——看见未知的可能,改变自己的力量。

因果论也好,目的论也可以。重要的是,自己看到原因之后,对未来有什么帮助,可以怎么面对未知。在这一刻,看见了可能性。

1、原生家庭不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不会一味归因父母早年对自己的伤害,而会把他们放回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去理解,并与自己内在的执念和解。

原生家庭很重要,是我们人生的基础。我们会以父母为榜样,不断的模仿他们的行为与思想;也可能以某一个亲人为例子,绝对不要变成像谁一样,比如绝对不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原生家庭是一个归因,但不是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过去的事情,没办法改变,能改变的是对过去的看法。在未来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和过去相似的事情,创伤再次被触发,但我们总要往前看。

2、 从创伤看到未来的可能性

目的论和因果论,看似对立,实际上因果论是描述过去,目的论是展望未来,两者并不冲突。

每一个人过往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创伤。在溯源的过程中,看到自己受过的创伤,一直影响到现在,但不要沉浸在过往的悲伤中,告诉自己这个伤疤需要愈合。可以做些事情改变现状,让自己疗愈。

为什么自己不愿意进入婚姻,因为看到父母婚姻的不幸福,他们每天不是吵架就是冷战,害怕自己的婚姻也是一样。

父母婚姻不幸福是因,自己害怕重蹈覆辙是果。

但和自己结婚的人不是父母,是另外的一个人。他/她告诉你,我们可以一起去面对生活琐碎,处理难题。

看到过往的不幸,对未来的生活而言,我们是可以选择不一样的生活。虽然父母在婚姻中不断的冷战,但在自己的婚姻中,可以选择冷战,也可以积极沟通。选择不一样的因,得到不一样的果。

三、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

自己知道受伤的原因,但更多的时候,在面对类似的情况,依旧手足无措。但看到就是在改变,至于怎么做,时间会告诉我们。

在过往中,自己尝试过很多办法,都没解决问题。到现在也是没办法解决。我们绝无可能提前完成阶段任务,并且总低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这对解决产生阻碍,也会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解决问题。

允许自己不改变,不改变也是一种改变。在潜意识中,自己对于问题是有解决思路,还是会纠结,还想要再找出一个更好的办法。

选择没有好坏之分,每一个选择都是最适合当下。就算是选择保持不变,自己要先看到是什么原因想保持不变。

在日本有非常多百年老店。一文字屋和辅就是一家传承千年的和果子店铺,相传,一千零一十九年以前,今宫神社是日本平安时期京都疫情严重时建造起来,用于祈求祛除疫情,而这家店就是和今宫神社的年纪一样大,据记录是从平安时期存活到现在最古老的一家和果子店。

他们传承一千多年到今天,经营的人压力非常大。总不能在自己手里传承断掉,所以他们就采取很多措施,比如采取家族式传承,保证企业能得以延续。

对他们来说,不变是为保持企业的纯粹性,坚持做好一件事情,长久存活下去。

在一生中,很多人都觉得自己需要改变,甚至幻想改变过去。但过了今天,又是重复昨天日子。自己懊恼不已,甚至恨自己,恨过去,怪罪这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错。

从过去看到自己的行为,从这个模式里,找到行为的意义。看见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哪怕现在没有力气走出去,看见就是在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见,就是改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