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们由进程通信,引入并讲述了管道,匿名管道和命名管道和匿名管道。本章我们将继续讲解进程通信的另一种方式,通过共享内存的方式来进行进程间的通信。还要学习几个系统调用接口,并用代码实现两个进程通过共享内存来进行通信。目标已经确定,接下来就要搬好小板凳,准备开讲了…
之前我们学习进程地址空间时就已经对进程地址空间的构成有了相对的认识【进程地址空间 - 复习】:
共享区
。假设有种接口:
此时两个进程各自都完成了,第一步创建共享内存,第二步分别将共享内存挂接到各自的进程上下文里面。
优点:
解释:
在共享内存里只要保证这个key是唯一的就可以了。至于这个key是多少不重要。
创建key值的函数:
Linux系统给定了ftok接口,将用户提供的pathname
工作路径,以及proj_id
项目编号转换为一个共享内存的key(其实就是int类型)。
inode
和指定的项目id
这两个数字做组合形成一个唯一值,返回给一个key。返回值:
使用前提是要有一个唯一的key值:
如果我们申请的是4097,那么操作系统申请的是8KB,但是我们只能用4097,因为只要了这么多。
shmflg
的设置:IPC_CREAT
:创建共享内存,如果已经存在,就获取之,不存在就创建之。获取
:可以获取成功,但是不知道这个共享内存,是本进程创建还是别的进程创建的拿过来的。IPC_EXCL
:必须配合IPC_CREAT
使用(用按位或|
配合使用),如果不存在指定的共享内存,创建之,如果存在了,出错返回。核心作用
: 可以保证,如果shmget
函数调用成功,一定是一个全新的share memory
(共享内存)。0666或权限值
:指定共享内存的访问权限。这些权限值使用八进制表示,例如0666表示可读可写权限。返回值:
如果成功的话返回一个标志符号,如果失败的话返回-1,errno
被设置。
key值得由用户来提供。
shmget
接口,获取共享内存的时候,操作系统给一个key值。能够将key值设置在内核里
,那另一个进程则可以用同样的key值找,就可以看到同一个共享内存了。通过上述讲解,我们只要获取到唯一的key值,调用shmget
函数就能获得共享内存了,创建好了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有哪些IPC
资源呢?
看一下ipcs指令的几个选项:
ipcs -c #查看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
ipcs -s #单独查看信号量
ipcs -q #单独查看消息队列
ipcs -m #单独查看共享内存
ipcs -m
查看shm list
。
如果不显示删除共享内存那么就只能通过重启云主机的方式来删除共享内存了。
为什么删除共享内存要用shmid而不用key呢?
shmid
。shmid
。shmctl
这个函数可以用于操作共享内存:
IPC_RMID
如果被设置了,shmid_ds
设置成nullptr
就可以了,还有一些其他的属性设置。第二个参数可以是:
IPC_STAT
:用于获取共享内存段的状态信息,包括共享内存段大小、访问权限等。IPC_SET
:用于设置共享内存段的状态信息,如更改访问权限、起始地址等。IPC_RMID
:用于删除共享内存段,释放相关的资源。此外,第二个参数还可以与其他标志进行按位或操作,以指定额外的选项或标志,例如:
IPC_INFO
:用于获取当前共享内存资源的统计信息。SHM_INFO
:用于获取当前系统上共享内存段的信息。SHM_STAT
:用于获取当前共享内存段的详细信息。返回值:
shmat
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void*
类型的指针,所以我们就可以像使用malloc
一样的方式使来挂接共享内存了。同样的道理另一个进程也需要挂接这个共享内存才能实现两个进程通过共享内存来进行通信。
注意:
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知道,管道是有访问控制的进程通信方式,当写端没有写入数据的时候(空管道),读端的read
接口会进行等待,直到有管道中有数据写入。
而共享内存的申请更想是我们直接向操作一个malloc
出来的空间一样,进程只要有权限,就可以直接拿来用,不向管道那样是个文件,还要通过read/write
接口来访问。所以操作系统没有办法帮我们进行访问控制
管道:
write
把数据拷贝到另一个进程的上下文。Log.hpp:
#pragma once
#include
#include
std::ostream &Log()
{
std::cout << "For Debug | " << "timestamp: " << (uint64_t)time(nullptr) << " | ";
return std::cout;
}
Comm.hpp:
#pragma onc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Log.hpp"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PATH_NAME "/home/Zh_Ser/linux"
#define PROJ_ID 0x14
#define MEM_SIZE 4096
#define FIFO_FILE "./.fifo"
// hpp是将头文件和源文件写在一起的方式
// 函数的定义可以放在里面,一般在开源的项目里用
key_t CreateKey()
{
key_t key = ftok(PATH_NAME, PROJ_ID);
if (key < 0)
{
cerr << "ftok: " << strerror(errno) << endl;
exit(1);
}
return key;
}
// 创建命名管道
void CreatFifo()
{
umask(0);
if (mkfifo(FIFO_FILE, 0666) < 0)
{
Log() << strerror(errno) << endl;
exit(2);
}
}
#define READER O_RDONLY
#define WRITER O_WRONLY
int Open(const string& filename, int flags)
{
return open(filename.c_str(), flags);
}
int Wait(int fd)
{
uint32_t values = 0;
ssize_t s = read(fd, &values, sizeof(values));
return s;
}
void Signal(int fd)
{
uint32_t cmd = 1;
int s = write(fd, &cmd, sizeof(cmd));
}
void Close(int fd, const string filename)
{
close(fd);
unlink(filename.c_str());
}
IpcShmCli.cpp:
#include "Comm.hpp"
#include "Log.hpp"
// 充当使用共享内存的角色
int main()
{
int fd = Open(FIFO_FILE, WRITER);
cout << "Client: " << fd << endl;
// 创建相同的key值
key_t key = CreateKey();
Log() << "key: " << key << endl;
// 等待Server端先创建共享内存
sleep(1);
// 获取共享内存
int shmid = shmget(key, MEM_SIZE, IPC_CREAT);
if (shmid < 0)
{
Log() << "IpcShmCli shmget: " << strerror(errno) << endl;
return 2;
}
// 挂接
char* str = (char*)shmat(shmid, nullptr, 0);
// sleep(5);
// 用它
// 用共享内存,竟然没有使用任何系统调用接口
// 直接向str空间写入
while (true)
{
printf("Please Enter# ");
fflush(stdout);
// 往共享内存写数据
ssize_t s = read(0, str, MEM_SIZE);
if (s > 0)
{
str[s] = '\0';
}
Signal(fd);
}
// 去关联
shmdt(str);
// 不需要删除
return 0;
}
IpcShmSer.cpp:
#include "Comm.hpp"
#include "Log.hpp"
// 创建全新的共享内存
const int flags = IPC_CREAT | IPC_EXCL;
// 充当创建共享内存的角色
int main()
{
// 创建管道
CreatFifo();
int fd = Open(FIFO_FILE, READER);
cout << "Server: " << fd << endl;
assert(fd >= 0);
// 创建Key
key_t key = CreateKey();
Log() << "key: " << key << endl;
Log() << "create share memory begin" << endl;
int shmid = shmget(key, MEM_SIZE, flags | 0666);
if (shmid < 0)
{
Log() << "IpcShmSer shmget: " << strerror(errno) << endl;
return 2;
}
Log() << "create shm success, shmid: " << shmid << endl;
// 1. 将共享内存和自己的进程产生关联attch
char* str = (char*)shmat(shmid, nullptr, 0);
Log() << "attach shm: " << shmid << "success" << endl;
// 用它
// 服务器端直接用
while (true)
{
sleep(1);
// 在管道当中等,让读端进行等待
if (Wait(fd) <= 0) break;
// 从共享内存里读数据
printf("%s\n", str);
}
// 2. 去关联shmdt的返回值就是shmat的返回值
shmdt(str);
Log() << "detach shm: " << shmid << "success" << endl;
// 删除
shmctl(shmid, IPC_RMID, nullptr);
Log() << "delete shm: " << shmid << "success" << endl;
Close(fd, FIFO_FILE);
return 0;
}
我们先执行服务端,再执行用户端,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服务端会等待,当用户端启动后两边才开始都跑起来。
这是open接口的阻塞等待:(重点)
写/读
方式打开,并且没有其他进程以读/写
模式打开相同的FIFO,则会发生阻塞。只读
方式打开FIFO,而另一个进程以只写
方式打开相同的FIFO时,两个进程都完成打开操作后,它们之前的阻塞状态将被解除。解释:(重点)
只读
方式打开FIFO时,如果没有其他进程以写
模式打开相同的FIFO,则读
取操作会一直等待
。只写
方式打开FIFO时,如果没有其他进程以读
模式打开相同的FIFO,则写入操作会一直等待
。key
,第一个进程用shmget
第三个参数是IPC_CREAT
,第二个进程用shmget
第三个参数是IPC_CREAT | IPC_EXCL
,那么第二个进程会创建共享内存失败。shmget
函数的第三个参数为IPC_CREAT
,则表示如果共享内存不存在就创建一个新的。IPC_CREAT | IPC_EXCL
(即同时设置了IPC_CREAT和IPC_EXCL),表示如果共享内存已经存在,则返回错误。IPC_EXCL
的设置而无法再次创建共享内存,shmget
函数会返回一个错误,第二个进程创建共享内存失败。key
只能被一个进程创建共享内存,防止重复创建和竞争条件的发生。所以正因为有shmget函数第三个参数这样的机制,我们必要时要让参数是IPC_CREAT
的进程等一下参数是IPC_CREAT | IPC_EXCL
的进程,让后者先把共享内存创建好了,前者直接获取。
若是前者先创建共享内存,后者一旦判断同一个key
值已经创建好了一块共享内存,就会返回错误。除非两个shmget函数第三个参数都是IPC_CREAT
,这样无论哪个进程先创建共享内存,另一方都可以获取到对方创建的共享内存。
通过共享内存进程通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