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化学 ——法布尔的《趣味化学》

化学是一门具有历史性和生命性的学科,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原始社会火的应用到现在人类的现代化发展,化学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肯定知道他的著作《昆虫记》,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他除了《昆虫记》还有另一部代表作《趣味化学》。书中通过两位好学的少年跟他们的保罗叔叔学习化学的故事,用浅显明白的对话和简单生动的实验,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有系统、有步骤地一一讲解,读这本书,仿佛在读一本动人的小说,它能把你吸引到故事里去。你将跟保罗叔叔在一起,一边听他亲切地讲解,一边看他忙碌地做实验。你会发现,化学其实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学科。


、高品位、低门槛,启迪思维品质:

物质不是消失,而是转变形态。在宇宙中即使是最小的一粒尘埃、最细的一线蛛丝,都不会因任何外力作用而消失,他只会转变形态而继续存在。

为了弄懂这个道理,作者举个例子:例如我们想建造一栋大厦,在建造时工人需要把砖头、瓦片、石块、三合土、房梁、木板、水泥等建筑材料,一一安置到位,大厦建成,高高耸立,似乎坚不可摧。但如果我们想损坏这座大厦,大厦就转变成了砖头、瓦片、石块等材料。但材料又可以用作其它用途, 砖头即可用来铺路,又可用来砌墙。

书中处处渗透着激励性话语:生活中的化合反应这样提到不但有趣,而且也非常有用处,就是因为它有用处,我才把它怎样使物质发生奇异变化的情况讲给你们听。

是的,虽然结论看似不合常理,但事实我们必须接受,既然事实证明面包可以受热分离成木炭和某种气体,那就让我们认清这个真相,并牢记于心。

还以实验探究为基础,通过实验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例如:

我明白你的顾虑,第1次听到这种事的时候,我们的确很难完全相信,因为这和我们固有的知识概念太矛盾了,所以我没有让你们片面的相信我所说的话,你们可以自己去想办法证实这些话,其实我一开始就以简单明了的实验为依据,来证明这种看似离谱的事情了,想一想,我们之前在广口玻璃瓶里,所生成的黑色物质吧,既然硫磺和铁屑都能改变,那么木材和英文的结合会使她们失掉原有的性质,而变成面包也就不足为怪了。


、简约、形象,激发化学兴趣:

文章中有很多描述实验现象的地方,读的时候仿佛法布尔和他的叔叔就在你的面前做实验一样。有一处描写金属镁燃烧的片段是这样的:“那镁条一经燃烧,便发出极耀目的强光,把屋子里所有的东西都照得雪亮,正如日光一样,燃烧时没有噪音,四周也没有火星。”再和他描写的其他金属作对比,镁看上去就像一个文文弱弱的小姑娘,在角落里独自发着耀眼的白光,而那光却照亮了整个屋子。


书中还有这样一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在第九章两只麻雀中,法布尔把盛在氮气里的麻雀描写的十分逼真,惟妙惟肖“麻雀摇摆着身体,张大了口转动着胸脯,似乎剩下最后一口气的样子。然后是一阵的抽搐,它全身扑倒,开合着它的嘴,无目的地挣扎着,终至木然不动。”但是盛在氧气里的麻雀却是截然不同的“这麻雀的行动反而比平时更活泼起来,它跳跃着,拍打着翅膀,踮着脚,用嘴啄着瓶壁,像患了热病而发狂的样子。后来,它的嘴急促地喘着气,胸部猛烈地搏动,显得筋疲力尽了,但它的发狂一般的动作还是有增无减。”法布尔用十分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这两只麻雀处于两种不同环境下的样子摆在了我们的眼前,从这两个明显的现象差异不难得出结论,氮气是一种不可供生物呼吸的气体,而氧气是一种可供动物呼吸的气体,但是如果氧气的浓度过高,大自然中的生物就会像那只麻雀一样发狂。


书中有很多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场景,比如一片面包发霉了,一根铁丝生锈了,这本书从生活的各个常见的情景出发,详细的为我们讲述了“霉”、“锈”这些东西的由来与成因,带我们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为我们解答了许多压在心底多年的疑惑。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 ”化学的世界想要走进去,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对化学本身的兴趣,这本书就恰好可以让你摆脱复杂无聊的概念和方程式,和法布尔一起走入另一个新鲜,充满乐趣的化学世界,从实验中学习化学,在生活中感受化学,爱上化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孩子爱上化学 ——法布尔的《趣味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