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孙键老师解读《书正宪扇》.

这个暑期,心和青少年商学院先后开启了山西、山东贵州三站问道系列研学,分别向晋商(乔家王家)、孔子以及王阳明隔空问道,学习先辈圣贤们宝贵的精神品质。

国内研学问道系列——贵州站

在贵州,我们亲身走进阳明文化园,感受着阳明先生的点点滴滴。

孙键老师在课堂上特地为大家选取了阳明先生的一封家书《书正宪扇》来进行解读,告诫大家不要骄傲,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方能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书正宪扇》原文: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为臣而傲,必不能忠。

象之不仁,丹朱之不肖,皆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一生,做个极恶大罪的人,更无解救得处。汝曹为学,先要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进。

“傲”之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之药。非但是外貌卑逊,须是中心“恭敬、撙节、退让”,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己受人。

故为子而谦,斯能孝;为弟而谦,斯能弟;为臣而谦,斯能忠。尧舜之圣,只是谦到至诚处,便是“允恭克让”、“温恭允塞”也。汝曹勉之敬之,其毋若伯鲁之简哉!

这篇文章是阳明先生书于扇面,用以告诫儿子王正宪的一封家书。


正宪时年17岁,父亲王阳明在剿匪战役中立下军功,得到皇帝赏赐,正宪也因此有了锦衣卫副千户的身份,官至从五品;不仅如此,阳明先生还有爵位,事业如日中天,府中进出的都是当代精英人士。

这些人出于对阳明先生的尊敬和敬畏,难免会对正宪说很多好话。而且当时,阳明先生就正宪一个儿子,这也意味着正宪将来是爵位的唯一继承人。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正宪在当时就是身份尊贵、物质富裕的“官二代、富二代”

虽说这样尊贵和富足的条件是父亲创造,不是自己挣来的,正宪并没有资格骄傲,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于是阳明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文章,告诫正宪不要骄傲。


阳明先生说到,“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因为骄傲,为人子就不会孝顺父母;为人弟就不会尊敬兄长;为人臣就不会忠于君主。

就像古代舜的弟弟象和尧的儿子丹朱那样,因为骄傲而误了自己一生,葬送大好前程。因此我们读书学习,先要根除“骄傲”这个病根,只有根除了傲心,我们才会有进步的余地。

一点不懂得谦虚的人,一定不会懂得感恩;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也一定不会懂得敬畏。而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那么将来在社会上一定寸步难行。 

所以,当我们有一点成绩的时候,请不要骄傲自满,你绝不能把大地踏穿,也绝不能与山比高。无论何时都不要骄傲,为我们自己的进步感到喜悦就好。

《尚书》中同样有言:“满招损,谦得溢”,意思是骄傲自满只能招来损害,谦虚谨慎才会得到益处。

如项羽与刘邦,刘邦出身贫寒,为人谦虚,深谙用人之道,会虚心采纳别人的建议,于是成就了汉王朝的开端。反观项羽,虽出身高贵,却心高气傲,听不进老臣的意见,认为刘邦不足为惧,留给了其充足的发展时间,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唏嘘。

“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现代人都标榜自己的个性,其实我们缺少了这样的一份“谦”。表面上觉得自己还挺谦虚的,实际上往深里挖,那个病根是一个大大的“傲”字。

克“傲”的秘诀在哪里?我们不停地告诉自己要谦虚,可是好像有的时候也确实不管用。关键在于去掉“我”, 把那个大大的“我”去掉,才能真正去掉傲慢。

每次研学,当我走近小组的时候,我总是听到大家在说“我以为”、“我想要”、“我觉得”,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骄傲、不谦虚的表现。

阳明先生认为,傲的反面是“谦”,谦虚是医治骄傲的对症良药。一个人学会谦虚,心中就能秉持恭敬、节制和礼让,时常检讨自己的过失。

要做到真正的谦虚,才能容纳别人,才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尧舜先王,就是因为谦虚到了极点,才流芳百世,做到了诚实恭谨,能够宽容让人,也能温和、恭谨、诚信、笃实。

一个人的成就和他的傲慢心是成反比的,成就越高,傲慢心越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傲慢心反而越重。

最后,阳明先生要求正宪一定要谨听教诲,勤勉努力。不要像春秋时期的伯鲁那样,不仅完全忘记了父亲写的家训,连把父亲给他的写有家训的竹简都弄丢了。


春秋时期,太子伯鲁作为嫡长子,理应成为赵氏集团的下一任宗主。但父亲赵鞅感觉伯鲁资质平庸,恐怕不足以担当大任。于是赵鞅多次对他的儿子们进行考察,寻找最合适的继承人。

他在两块竹简上刻下同一段话,分别把两名儿子伯鲁和无恤叫过来,把竹简交给他们,并嘱咐“你们要牢记在心”。

等到三年之后检查复习情况,没曾想伯鲁竟把这事忘了个精光,竹简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相反无恤则熟练地将竹简内容背出,问他要竹简,他也立马就从袖子里掏出来。

于是赵鞅力排众议,废嫡立庶,让无恤取代伯鲁成为太子。赵鞅明白,乱世之秋,人才为本。为了赵氏宗族的百年大计,选拔一个杰出的领袖太重要了。无恤虽然出身卑微,但谋略过人,心思缜密,更重要的是有一颗谦虚、敬畏的心,能够接过赵家的大旗。

后来的事实证明,赵鞅选接班人的判断完全准确。多年之后,赵无恤攻克了父亲梦寐以求的代国,成就一段佳话。

阳明先生写给儿子的这封家书,从正反两面分析了“骄傲”和“谦虚”所带来的不同后果。时至今日,我们读来依然是振聋发聩。

骄傲使人退步,虚心使人进步,当我们真正谦到至诚处,我们的良知、言行、给人的感觉便是温暖的,是诚实的,是光明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孙键老师解读《书正宪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