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11.我们的课程帮助了谁——思考意愿

前面两篇分别讲述了探索能力与推理能力,这是我们认为数学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两大能力。不过对于健康学数学而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没有它,恐怕能力再强,也走不上健康学数学的道路,它就是思考意愿。

在数学学习或人生成长中,“探索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起点会很低,这两个能力是逐步提升起来的,当然也可能停滞不前。只要不出很特殊的意外,这两个数学能力不会下降。

而“思考意愿”这方面却很不相同,大多数孩子在未接触数学或者刚接触数学时,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思考意愿非常充足,总想探究里面的奥秘。但是在国内,随着数学学习不断的深入,大部分孩子的“思考意愿”急剧下降,甚至几乎不存在,所有未知的问题都需要依赖他人讲解或书本内容而得知;很少一部分孩子还能在数学学习中继续保有“思考意愿”,虽然可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得不到任何结论;而极少的孩子能将“思考意愿”更进一步,形成思考习惯,让思考的意愿与能力的提升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思考意愿的缺失,对孩子而言,是非常大的损失。

往小了说,数学乃至其它学科的学习,只能依赖模仿或者记忆,探索与推理能力很难再有提升,陌生问题完全无计可施。

往大点说,凡涉及研发与创造方面的任务,会有困难。没有意愿去思考,导致思考能力有限。无论是分析、推理、总结,还是想象、创造、创新,无不需要很强的思考意愿与思考能力。

再往大点说,个人的进步最取决于一个人的思考。一切外界的讲座、课程、书籍等,只有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有本质上的吸收与改变,这才算得上真正的进步。而自己在学习状态下究竟思考还是不思考,最取决于思考意愿和思考习惯。

众多学校、机构,众多老师、家长,不会很看重思考意愿,因为在模仿模式或记忆模式学数学的情况下,孩子的思考对于题目是否掌握、考试是否高分没有太多的关系。

但是对于我们健康数学而言,思考意愿会被看作比探索能力和推理能力更为重要的部分。只有愿意思考,愿意去想、愿意去试,才可能有经历、有感觉、有体会、有发现、有认知,慢慢就提升了思考经验、探索能力、推理能力,才有机会真正走上思考模式学数学的道路。

而什么时候,孩子的思考完全没有意愿了,并且我们没有办法激活孩子的思考意愿了,那么我们能对孩子的帮助也就几乎为零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思考意愿受哪些方面的影响,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思考意愿。

影响思考意愿的事项非常多,我们这里主要分为环境、目的、心态、状态四大类,下面将一一进行解读。

(一)思考环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思考意愿方面也不例外,具体分为下面三部分。

1、思考机会

如果孩子不会做,老师或家长就立即帮忙;如果孩子做错了,老师或家长就立刻讲解;如果孩子刚接触一道题,老师或家长就讲述解题方法,那么孩子的思考机会就非常匮乏了。

再比如,有的孩子思考十多分钟,毫无结果,老师或家长就开始质疑是不是走神、有没有在思考了;有的孩子本来发现一个问题正要展开思考,结果老师就强制地要求上课听老师讲,认真记笔记。长此下去,很多思考意愿强烈的孩子,慢慢的也就没有了思考意愿。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有给予孩子大量思考机会的可能,只是看是否真的愿意给孩子这些思考的机会。

2、思考观念

仅仅给予孩子思考时间、思考空间还是不够的,老师、父母对思考持有怎样的观念,也会非常影响孩子。

在给予孩子思考机会的时候,要给予鼓励,而不要给予压力;无论思考后是什么结果,即使什么也没思考出来,也要给予肯定,而不是否定孩子或否定思考。

要知道思考不像模仿或者记忆,思考的成长是慢功夫,是需要长期积累然后才能爆发。当孩子思考时有一点点小发现的时候,他已经做得很棒了,需要多鼓励与肯定。

如果父母或者老师,自身就喜爱思考,是最好不过的了,言传不如身教;如果父母或者老师,都觉得思考意义不大,孩子不喜欢思考也是正常的。

3、思考内容

在环境中,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因为孩子一开始思考能力不强,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非常有限,所以拿什么样的问题来让孩子思考,是非常值得研究,甚至非常难以研究的事情。

在这里,不得不说,我们国内数学的学习内容,确实不太适合孩子思考。拿校内的数学内容来讲,很多孩子模仿或者记忆起来,难度不大;可要是让孩子自己想出来做某类题的办法,那就非常的困难了。课外奥数更不必说,绝大部分孩子模仿起来都很有难度,更不用说独立思考出来了。

很多孩子在课堂中并不缺少思考的机会,在家里并不缺少父母对于思考的支持。但现实是,孩子所面对的问题中,很多是绞尽脑汁、全力以赴地思考,仍旧什么都思考不出来。结果可想而知,太多次的尝试失败之后,恐怕剩下的只有放弃了。

思考机会与思考观念这两点,只要家长们与老师们接受这个理念,就都可以努力的做好;但寻找到大量适合孩子思考的内容,却是非常艰难的事。事实上,我们健康数学大量的时间、精力、心血,都是在研发真正适合孩子思考、并能不断继续思考下去的内容。


(二)思考目的

孩子最初的思考往往是自发的,很自然的就好奇、就问为什么、就思考,渐渐大了,尤其上小学后,思考就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这很正常,但此时究竟为了什么而思考,是决定未来思考意愿和思考能力的主要因素。

1、为攀比

不少孩子思考是因为这个,别的孩子思考出了什么,我也要;或者说我要思考出来什么,来显得比别人强。

虽然孩子的思考是主动的,但显然这不是好的出发点。攀比心的问题有很多,这里单纯说对于思考的影响。为了攀比而思考的孩子,思考的重心是放在比较上,而不是思考上的。纵使一些问题有了思考结果,也难以形成一定的思考经验,让自己的思考能力成长,这是一方面问题。另一方面,一旦发现怎么思考也比不过他人了,也就不愿意再思考了。

2、为他人

为了应付他人而思考,结果可想而知。思考时不专注、不用心、难以获得思考经验,都是很容易出现的结果。

所以这一点是要留意的,家长或者老师在给予孩子思考机会和思考观念的时候,要观察孩子思考是为了孩子自己,还是为了我们。不是只看到一个思考的形式就觉得可以了。

3、为结果

为了解决面对的问题而思考,这个是正确的目的。虽然最终未必能解决问题,但是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思考。

4、为过程

思考最佳的目的,是既为了结果,也为了努力思考的过程。这两者并不矛盾,就像有些学习的目的,既为了高考得高分考上理想的大学,又为了体会感受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并不矛盾。

可以说,很多时候努力思考也解决不了问题的,但并不意味着这次思考就是失败的。纵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在思考过程中,有了一些思考经验,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有了一些探索发现,或者只是发现某几个思考的方向是错误的,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情。

真正喜欢思考的人,一定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快乐或满足的。


(三)心态

有些孩子思考环境和思考目的已经都很不错了,可是最终思考意愿还是非常不理想,这有可能就是心态的问题。

1、图快

这个可能跟性格或做事习惯有关,图快在有些方面可能是优点,但在思考过程中,图快是弊大于利的。

首先,图快容易失误、容易想错,甚至自己想的和真正需要想的问题都不一样;其次,思考时图快难以形成有效的经验积累,一味追求快速得到结果,导致对思考过程的经验吸收很有限,也许都是不经意间蒙出来的;最后,图快的思考一旦得到结果,注定会缺失反思这一步,为什么别的想法做不出来,而这样想就可以了,这步思考很关键,一旦缺失,思考能力的提升是有限的。

2、拖沓

图快是不好的,拖沓也是不好的。虽然健康数学会提倡、鼓励孩子思考,思考时间越长越好,但这是在确保进行有效思考的前提下说的。

如果思考时拖沓,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思考连续性不够。思考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思考经验的吸收会出现很大的缺失。而且,拖沓的思考影响的不只有思考效率,也影响思考结果,很多时候离正确答案很近很近了,却因为一时的走神而不得不从头开始。

3、抗挫

纵使思考内容设计的很完美很适合自己了,也有很多时候的思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就需要孩子要有很好的心态来面对挫折。

很多时候这些挫折也不是孩子轻易就能承受的,需要我们老师或家长的一些办法,比如言语的鼓励或安慰,比如肯定思考的过程,比如陈述思考的观念等,与孩子一同面对这些挫折,比任由孩子自己调整要好,也比避免孩子接受挫折要好。

当孩子能独自面对思考中的种种挫折时,思考意愿就不会轻易的降低了。


(四)状态

思考意愿还会受到孩子目前思考状态的影响。

1、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强的孩子,自然更容易解决问题,容易具有强烈的思考意愿。当然,思考能力往往是由良好的思考环境、正向的思考目的、积极的思考心态以及不断的思考得来。所以思考意愿与思考能力一旦链接上,是互相促进的过程。

2、自信程度

在思考方面越自信,自然越容易产生思考意愿。

3、成就感

在思考中容易获得成就感的孩子,也容易产生思考意愿。

成就感与自信接近,但确有先后的顺序。有的孩子是因为自信,所以不断地思考,最后获得了成就感;有的孩子是思考思考着,有了重大的发现,获得了充足的成就感,渐渐就有了自信。

当然也有孩子,成就感不少,但自信不足;也有孩子,很自信,但在思考中成就感匮乏。

可以看到,影响思考意愿的方面非常多。总的说来,能让孩子在思考中做到以下几点,就是很不错的事情:主动思考;在一些思考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在一些思考结果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健康数学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帮助有思考意愿的孩子保护思考意愿,帮助思考意愿缺失的孩子激发思考意愿,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是需要家长们的支持与协助的。

而没有思考意愿的孩子,是完全学不好我们的课程的。因为我们的课程没有笔记、没有作业、没有大量的练习、没有大量的讲解、几乎没有需要记忆和模仿的内容,需要的就是孩子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发现,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最终能用自己的思考来解决数学问题。

如果孩子通过独立思考能解决很多陌生的数学问题了,那么距离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其它问题也就不远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八章 11.我们的课程帮助了谁——思考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