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588——175 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二)

WH588——175

  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晴

        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现状

        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二)

2、写作过程由被动变主动

      启动此次课题之初,孩子的写话有什么特点?1、兔子尾巴,2、流水账,3、不知所云,4、文采不飞扬,5、文不对题(跑题),6、中心不明,7、格式不准,8、字迹潦草,9、标点乱点,10、错字连篇……大家经常看到一些孩子的习作短小精悍,落花流水,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有的老师说不知道怎么教低年级孩子写作,有的老师说太气人了,只想把他们的作文撕了,忍不住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头上冒火。孩子们的写作是被动的,老师布置了就写,不布置就束之高阁,有的孩子看见写话就头疼,宁愿抄写200个生字,也不愿意写100字的写话,写作态度极其被动。

      课题组实施此次课题研究后,研究成员和同年级其他老师经常碰面,仔细研读孩子作品,千方百计从中找到亮点,大肆强调优点,弱化失误,小步子坚持走,逐渐改变了孩子们对写话的恐惧,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被动写”变成“主动写”,渐渐改变写话难教的僵局,提升了孩子们在写作上的自觉主动性。有些孩子即使没有布置,也坚持写日记,有些孩子自觉主动把日记写到300字以上,有些孩子主动把日记读给同学、朋友听,乐于分享。每周三下午的写话课上,孩子们像过六一儿童节一样,喜气洋洋,每个人都翘首以待,渴望老师朗读他的范文,渴望老师表扬他的名字,以前对于孩子们来说令人头疼的写话,现在竟变成了难舍难分的朋友,这就是激励的力量。

3、随时随地关注生活

      通过两年的写日记、写话,孩子们养成了随时随地关注生活的习惯。在学校里,老师、上课、下课、学习、打架、吃饭、借东西、运动会、班会、体育、音乐、美术等都是孩子们笔下的素材;在路上,清洁工、路人、警察、医生、公交车、洒水车、雾霾车、垃圾车、电动车、摩托车、小汽车、香蕉、苹果、橘子、梨、汉堡包、香肠、正新鸡排、烧烤等也常常出现在孩子们的日记中;在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芭比娃娃、乐高、积木、拼图、多米诺骨牌、各种零食、电视机、电脑、手机等,总是被孩子们诉诸笔端。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处处都是写作素材。

      经过老师的不断夸奖,孩子们捕捉素材的敏感度提升了。写人,开始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的描写;记事,发现了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描景,通过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景物的颜色、形状、气味、质感;状物,心爱的玩具小熊、酷酷的奥特曼打败怪兽、有个性的托马斯小火车,外形栩栩如生,赋予了人的性格,读来饶有趣味。

      法国雕刻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都是写作素材,贵在留心观察,用心感悟,课题组的老师们用“夸赞”的办法,引导孩子们走上探索发现之路。

4、重视阅读对写作的作用

      刚开始,我们课题组着重于对孩子写话的讲评,用身边的榜样引领带动更多的孩子爱上写话,逐渐发现孩子的写话从语言描述到谋篇布局存有局限性,转而通过课文阅读、课外阅读,欣赏名家作品,查找名家写作技巧,引导孩子们通过仿写、续写、扩写、改写等模式,模仿写作技巧,扩展写作思路,感受文风文心。逐步引导孩子,从低头关注眼前自己的作品,走向抬头仰望浩瀚星空,从寥寥无几的课本阅读,迈向中外名著欣赏。

      睡前阅读是每天的必备功课,至少半个小时,多则不限。通过好书推荐课、好书导读课、好书共读课、手抄报设计、故事大王比赛、课外知识竞猜、每月班级辩论赛等活动,督促孩子爱上读书,我们的阅读理念是“让读书像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或缺”。用加分、点赞、点评、互评、说优点等形式,让阅读的理念深入人心,直到养成习惯。

      在两年的熏陶中,孩子们已经养成了睡前阅读的好习惯,不用督促,不用提醒,钉钉打卡,自觉完成。有个小女孩说,老师,我一天不读书就难过,真应了黄庭坚的那句话:“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直接体现在写话的语言开始丰富、凝练,修辞手法多样,联想、想象交错,悬念、倒叙巧妙,情节波澜起伏……其中妙处,不一而足。

      阅读是储存,写作是发散。没有足够储存,哪有东西发散?阅读是向下扎根,写作是向上生长,如果根部不能足够粗壮,哪能承载树冠之重?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孩子们明白了这些道理,那么写作就不是孤立无援的独行侠,而是和阅读携手并进的伙伴。

三、存在不足

      从以上数据分析中,可以发现如下问题:

1、书籍以父母选购为主,自主选购比例极小。

      最佳的购书,应该有一部分书是以孩子的喜好为主,孩子有自主权决定买什么书。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老师的推荐,二是由于家长的功利思想。老师推荐的书一般都经过深思熟虑,希望孩子们尽量购买,学有余力的孩子,再根据自己的爱好多选几本,扩大阅读视野。有些家长的观念中,认为读课外书就是浪费时间,不如多做些题来的实惠,其实这种观念大错特错,没有大量的积累和沉淀,孩子的思维只会局限于狭小的空间,记忆的延展性、思维的灵活性、兴趣的浓厚度都会大打折扣。

2、每天读书时间达到一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下降7.89%

      我们课题组成员约定,每晚让孩子睡前阅读至少半小时,多则不限,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95%的孩子都养成了睡前阅读的习惯,睡前阅读半小时、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的孩子分别增加了66.78%、191.72%,可谓成效显著。奇怪的是,阅读一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竟然下降,经过老师调查得知,一是作业太多,睡前阅读时间过长,影响休息,影响第2天学习;二是自从实行延时服务后,白天学习时间过多,疲惫不堪,下午放学后更想玩玩手机,看看电视;三是钉钉阅读打卡,每次只能录5分钟的音,录到第9个5分钟,前面的录音自动删除,无法突破一小时。

3、有话不知怎么表达的比例上升144%

      这是个好现象,说明孩子们愿意写作、愿意表达,这已经迈出了走向写作的第一步。

      至于怎么表达,它是一个长期积累沉淀的过程,不是单凭一、两个写作技巧就可以学会。课题组老师发现,凡是热爱写作,每篇日记、写话刻意写长,不断练笔的孩子写作能力越来越强,比如王可馨、黎舒颖、王俊哲、李佳成、李佳龙、方书钰、方书杰、曹家铭、杨珍懿、徐若涵等孩子,每篇文章都远远超过了老师的要求,所以他们的佳作能够发表在正规报纸上。“不愤不诽,不启不发。”孩子们愿意表达,课题组的老师们就通过各种方式千方百计激励他们,不断浇灌希望的幼苗。

你可能感兴趣的:(WH588——175 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