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写,为何读

我是付费阅读拥护者,如果你想体验付费阅读的感觉,不妨滑到最后赞赏一笔再滑回来继续读。

写一些东西,在我自己看来算是一种习惯,从毕业之前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时候开通博客写学习笔记,到毕业后给计算机论坛写稿子挣稿费,也有七八个年头了吧。两三年前一篇技术稿子大约五十块钱,欣喜若狂的加班写,拿钱后在媳妇朋友前炫耀也挺happy的。

今儿没稿费了,我还是在写,看来是练就了一身不为功名利禄所驱使的本领了。

有时候写的很长,有时候简单的两三百字,这多半得益于没人考核没人关注,纯兴趣使然吧。

为何写?

一个比较功利的目的就是我认为

真正的思考明白、真正的知识获取是要和我们现有的知识去嫁接的,从而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而写下来或者向别人分享出来是最好的参考,免得你自己都被自己骗了。

所以,我为了检验自己是否想明白了自己为啥写,每天为啥读,写了这篇文章。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自己乐于沉浸于互联网的交互当中,你可否还记得自己坐在无聊的教室里学习嘛?虽然我是“学霸”,班级里一二吧,可我到现在离开七八年了,每次由于压力大做的噩梦都是在那个教室里学习...真是作孽呀。

今天我在互联网里得以喘口气,因为至少我学习的东西分享出去,有人看,少许有人赞,还有人给钱赞赏,我就想歪着脑袋对那个教室里的老师说一句:“学习不应该是有互动吗?”进入网络里让我看到了互动学习的乐趣,探讨的深入,甚愿这乐趣快快冲走噩梦里的阴森教室吧!

那我们为啥读呢?

阅读基本上两个目的:获取资讯、提升认知。

智能手机的来临似乎带来了一场知识的大爆炸,每天我们一部手机就掌握了一大把的咨询、两大把的认知,因为我们订阅了最前沿的公共号,最渊博的实验室。

关于“知识大爆炸”一说,我就觉得这句话是瞎说八道。

知识从来没有爆炸。人自己自我膨胀的反而要爆炸了到是真的。

不妨退一步想想,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爆炸。

如果我有权给知识下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一切关于上帝和上帝创造的一切。在这个世界人人都享有知识,因为上帝有普遍恩典,恩惠润及万物。

如果非要说一说“爆炸”的话,也许人们想借助这个词来表达“知识”发现的深度瞬间指数级增长吧……

然而,事实并非如何,一项关于人类发明创造的曲线图调查显示这个速度是放缓的,甚至现代人的理论研究仅仅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缝缝补补而已。

信息高速公路,也可能变成谎言高速公路,人们可以快速的找到自己关心的东西,并且毫不费力地、不加辨别地转发出去。

显然有东西爆炸了,就像《釜山行》里面的僵尸堆一样,你挤我,我挤你的向你涌来,那不是知识,是信息而已。每个平台都想让你成为粉丝,每个平台都特别关心你的“喜好”,刷不完的新闻,看不完的话题造成了“爆炸”的假象。

互联网有一个怪现象,我也是“中招”的一员,那就是网盘。我是百度的SVIP,他给我了5个T的空间(换句话说就是无限量),在我刚刚拿到的时候,我真像拿到了一个大口袋,喊谁的名字谁就被我吸进去了,有当年孙悟空的魔法快感。然而,一个嘲讽的事实是我网盘里的东西基本从来没动过。除了满足我心里是拥有的感觉之外,毫无用处。(360公司和三星相继宣布停止网盘服务真是明智的决定。)

害处还没有结束,“免费”大旗还在四处自欺欺人,比如一键收藏,简直就是大师兄手里的葫芦。

我真是盼望微信公众号可以付费阅读,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变为付费9.9元订阅,理由是

一键收藏,一键订阅并不是一键学会,一键明白。“免费”让人付出学习的动力基本是零,包括内容生产者。

很多好文章在网络传播,值得读,值得拜读。好多订阅号值得订阅,但是,谨慎地排查和甄选也成了一门必修课,所以,复杂的互联网环境给自己打一针“防爆”疫苗显得着实重要。

要读,就认真读。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或者打印出来读,读完写个二十字总结。看一篇文章用二十秒的结果也只是浪费了二十秒而已,一个很正常的逻辑是

如果你认为这篇文章仅仅值得一划而过,你觉得还有必要划吗?

我个人的经验就是一个礼拜不读的订阅号果断取消关注,免得“自爆”,再就是谨慎收藏,最好不收藏。

当然,还有一个方式就是去找一些可以付费的订阅平台,花点钱“强迫”自己好好读也蛮不错。

少了,反而好了。

更少更好。

好了,请交疫苗费...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写,为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