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志之诸葛亮,三句诗描绘出壮志未酬的三国第一智者

如果要从中国历史上选出十个最聪明的人,答案肯定多种多样。但选出一个最聪明的人,估计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个人——诸葛亮。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就是智慧的象征。

得益于《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诸葛亮的形象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人民衷心的喜爱。描写诸葛亮的事迹的诗歌更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们选取其中三句来聊一下。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诸葛亮对于蜀汉的建立可谓居功至伟,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刘备的三分天下。回想刘备三顾茅庐,正是他创业艰难之时,连自己的地盘都没有,被吕布打得满地找牙,被曹操吓得满地找筷子,简直惨不忍睹。

诸葛亮对于刘备来说,就像是沙漠里的清水,不仅仅是解渴,更是救命。我们总是讲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这两个的分量是不一样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人遇到了难处,一般人都会躲着你走,这时肯帮你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当刘备显示了自己充分的诚意后——“三顾茅庐”,便得到了建立政权的总体规划蓝图——“三分天下”,事实证明这个规划完全符合历史的发展。诸葛孔明真乃神人也。于是,有了荆州,有了益州,有了“汉贼不两立,王室不偏安”的蜀汉。

“名成八阵图”里的八阵图说的是诸葛亮设立的一种神奇的阵法。《三国演义》里说这种阵法可挡十万大军,诸葛亮曾利用此阵挡住了东吴陆逊的大军。那么,诸葛亮如果多摆几处这种阵法,加上蜀道之难,有谁可打进蜀汉?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三国演义》对诸葛亮过于拔高。笔者认为诸葛亮为三国第一智者不假,但和司马懿、郭嘉等多智之人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对于一个有能力有抱负,也有舞台的人,最痛苦的事是什么?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出师未捷身先死”,万事俱备,就要大展宏图了,可惜天不假年,输给了岁月,这样情况“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就是这种不幸的人,让人无比惋惜。

后世常比较诸葛亮和司马懿,我认为论谋略,诸葛亮略胜一筹,但架不住司马懿活的时间长。说到底,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离开了这个前提,一切休谈。

诸葛亮活得真累,特别是刘备死后,他的死绝对是过劳死。诸葛亮作为一个极重恩义的人,当刘备弥留之际给他一副千斤重担后,他就只能把整个蜀国担在自己的肩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就只为报答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说得真对。皇帝无能,名将凋零,没关系,我自己来,怎么来,只能以死相报了。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人,他坚持北伐,一心为蜀国开疆扩土。只可惜,遇上了同样不世出的司马懿,未能有所突破。诸葛亮的北伐为一些人所诟病,认为他穷兵黩武,大大消耗了蜀汉的国力。不然,蜀汉不会亡得那么快。

好吧,我承认这些人说得有一定道理。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打仗就是“烧钱”。没有国力的支持,战争是没办法进行的。按照这种逻辑,不打仗就行了呗,蜀汉就不会被灭了对吧?诸葛亮完全可以在家里弹弹琴,喝喝茶,享享天伦之乐,颐养天年,最后还是一代贤相。如此轻松的事,何乐而不为?

诸葛亮很难。打仗吧,打赢了还好,打不赢就会说耗费国力。不打吧,就会落一个有负先王托孤重托的骂名。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要做事,就难免犯错误。本来就有人各种羡慕嫉妒恨,你一犯错误,还不唾沫星子淹死你?不做事就不会犯错误,动动嘴皮子,说个天花乱坠,照样可以高官厚禄。可是这样的人,是诸葛亮需要的吗?是蜀汉需要的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诸葛亮实为三国第一智者,但以他的智慧做不到从三分天下到一统神州。不知各位网友你们怎么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英雄志之诸葛亮,三句诗描绘出壮志未酬的三国第一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