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征文--好像是现场作文比赛一等奖

    日子,似门前那条小河。涓涓;潺潺;细细流。点点滴滴汇聚的爱,因为母亲而显得弥足珍贵。

阳春三月,童趣在草叶间疯长的季节里。母亲不停地摇着破浪鼓,我不安分地躺在她的小背篓里,感受着新奇;众星捧月,温柔的夏夜里我静静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看着“明月别枝惊雀”听着“清风半夜鸣蝉”,然后在母亲的摇篮曲中甜甜地睡着;正直“却道天凉好个秋”之际,卷起裤管,光着脚丫子。母亲眼带笑意地看着我在“稻花香里说丰年”里一路狂奔;寒风刺骨的冬天,不仅是季节同样是生命的轮回。我下定决心,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定要折下一枝傲雪寒梅,背起年迈的母亲,回家。

一声鸟鸣即可捎回我的童年,那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点滴的爱不仅藏于季节里,同样还偷偷地躲在村头的那棵大榕树下和古井旁……

墙角斜倚着一把锄头,那是谛听春天的耳朵。紫的,粉的,牵牛花绕着竹篱笆,一路笑到了村头。浅浅的池塘里,几只凫鸭因“春江水暖鸭先知”而大摇大摆地游来游去。村头的那棵大榕树下,有一古井。母亲弯着腰,坐在小矮凳上洗着衣服。卷起青衣袖子,露出“皓腕凝霜雪”。泛绿的柔波,被春风吹皱的同时也倒映着母亲可人的脸庞。我在旁边,骑着木马,傻傻地看着她额前因无暇顾及而散下来的那一撮秀发。木马嗒嗒的响声同母亲捣衣声十分默契地配合着。那时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玩,而现在的心绪变得有些复杂。我长大了,木马嗒嗒的响声自然没有了。而母亲的手,从前“指如削葱根”的纤细与柔美的触感被现在的粗糙和青筋所代替。水面黄昏,她枯瘦的身影踩在榕树泛黄的落叶里,像极了一句凄苦的诗。母亲给了我们足够的爱,让我们飞翔。对于“月逐舟行,尘随马去”的游子来说,日子就是母亲手上缝缝补补的衣裳。在外面,感到无助和疲惫的时候,尤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之际,定要抽空写封信或是打一通电话给家里。毕竟那是避风的港湾,是打工者擦落尘埃的地方。然后,要很骄傲地对自己说:“我不是在天涯的断肠人,我有我的‘小桥流水人家’”要相信,在村头翘首盼望孩子归家的满头白发的亲娘是恒暖游子心头的太阳。回忆的翅膀收起,母亲替我拭去眼角的泪花,给了我一个会心的微笑。回想起来,最早“红袖添香”日日夜夜陪伴我们的人,是母亲呀!

是否记得零八年汶川地震那条令无数人感动的短信。一位年轻的母亲,给自己孩子留下的最后话语。“孩子,当你看到这条短信的时候,记住我爱你!”另一个让我为之动容的是一段发生在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对话。

“人死后,会到哪里去?”女儿如是问道;

“会到天上去”妈妈回答说。

“我要去找你。”“你要怎么找”

“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去找你”。

多年后,回想起来,那女儿最后说的这句话,还是一如既往地似乎是有魔力一样能在脑海里重复出现令我一遍又一遍地去复述。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母爱,让废墟上开出了一朵小红花,在风中摇曳生姿;“一朵云一朵云”去找,即便路断了,崖尽了,仍不放弃的决心。有人说,母亲的手里永远紧紧地攥住一条线,而孩子们则是这线尽头的风筝。不言而喻,“牵挂”,“担忧”“爱与被爱”全在这条线上寄着了。

末个午后,阳光敲打着屋檐。院子里,挂在竹竿上的衣服,帽子,还有被子随风起舞。慵懒的情绪渗透到空气中的每一个角落。暖洋洋地趴在母亲的膝盖上,让她掏着耳朵。彼此,“笑从双脸生”!我慢慢的闭上眼睛,忘却“钢筋水泥”,忘却“纸醉金迷”。全世界只听到我和母亲的心跳,还有小黄狗的汪汪声……

 找个时间,回家帮妈妈洗一下脚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节的征文--好像是现场作文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