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个学生小a,课堂上心情好的时候能认真听讲,心情不好的时候,不但不听讲,还打扰别的同学,经常因为小事或受了老师批评大发雷霆,稍有不顺就大喊大叫,或自残或打人发泄自己的情感。
学生小b上课经常说话,打断老师讲话,老师提的问题话音没落就说答案,当班里安静的时候,他的一嗓门就打破了宁静,发言不举手,多次提醒无济于事,很少坐正过,不是斜着身子就是脸朝后。
以上两个孩子的行为都属于自控能力差的表现。自我控制是指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控,使个体自觉的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保证目标的实现。自我控制是人的意识对自我的协调组织、监督、校正、调节的作用,使自己的整个心理活动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
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同伴关系和社会适应度,甚至影响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糖果试验”。被试的孩子面前摆着一块糖,并且被告知如果在5分钟之内忍住不吃就得到第二块糖。经过追踪调查,那能能够很好的克制自己、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吃第一块糖的孩子,长大后许多人在社会上都有很好的发展,而没忍住吃掉的孩子,长大后表现平平。这个试验说明了自我控制能力对一个人发展的重大影响。
我们学校是一个寄宿制学校,孩子从早上7点多来到学校到晚上7点多回家,在校时间长达12小时,加上孩子在学校午餐晚餐午休,管理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令老师感到头疼和棘手的则是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了。课间在走廊奔跑追逐打闹,随手乱扔垃圾,在餐厅吃饭的时候大声说话,在宿舍里不但自己不睡觉还影响别的孩子睡觉,往往生活老师在的时候赶紧闭嘴,等老师一走就开始说起来。儿童的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情绪自控、行为自控、言语自控。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对孩子有针对性的引导与训练。
一、情绪自控
情绪自控包括不随便乱发脾气、能经受得住批评、能承受失败与挫折。小a同学就是典型的情绪不能自控。
现实生活中,孩子不如意时要宣泄不满情绪,但孩子的宣泄可能受阻,因为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宽容。有的专制的父母,认为孩子发脾气,大逆不道,不能容忍,于是强压下去,父母情绪占了上风,而孩子情绪没有宣泄出来,抑郁纠结,逐渐积累,到了学校相对宽容的环境就大爆发。之前来做咨询的一个高年级男生就是一个家里压抑学校放纵的典型案例。
因此,发展儿童的情绪智力,应该特别重视家庭情感氛围的作用和影响,建立理解、宽容和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实现情绪的宣泄。
此外,我们还可以交给孩子一些自我控制情绪的方法。学前的孩子家长可以冷处理,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稍大的孩子我们可以用小步前进帮他慢慢消退。比如孩子发脾气时,慢慢从肢体动作转换成语言,再慢慢正常表达情绪。
二、言语自控
言语自控指的是不说脏话,不骂人、不在该安静的场合讲话,不接话插话。我家宝宝老师反映称,喜欢插话。大人讲话孩子爱插嘴,特别是学前的孩子,一般与儿童的心理有关。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窄,求知欲却很高,他们往往等不及大人说完话,急于问问题或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可贵之处。当孩子插嘴时,我们往往会说“打断别人谈话是不礼貌的。”但打断插话的人同样是不礼貌的,父母在要求孩子讲礼貌时,不能用同样的不正确的方式,“我希望把话讲完”,等事后教导他们,应在大人讨论的间歇插话,这样,既不失礼貌,又可以让大人倾听,这才是懂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三、行为自控
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根本没有什么规则意识,课堂规则、就餐规则,书包作业一团糟。正面管教中的建立日常惯例表对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非常有益。在民主的情况下,约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并有奖励和惩罚。
与成人相比,儿童行为的一个特点就是冲动性强,行动前缺少思索,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不像成人那样,会在具体行动前仔细考虑利与弊,从而采取适宜的方式。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想一想,该怎么做。比如我要带孩子去饭店吃饭,我们要怎么做呢,不来回奔跑,防止撞着别人也防止自己不受伤。别人在夹菜的时候不能转盘子等等。
在社会中,都有一定的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一个大的标准其实就是15个字:不伤害自己、不影响他人、不破坏环境。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把我一下四条原则:
以身作则
孩子的耳朵就是录音机,孩子的眼睛就是摄像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缺少自制的父母,必须先进行自我教育。
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首先,要有规矩。习惯在父母所设规矩下生活的孩子,会知道生活会有很多界限的。比如玩具玩完了要收回去,拿出的东西用完要放回原处,在孩子未上学之前就对他设限,才能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更好的走进社会。
其次,让孩子学会自己负责。如果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关掉电视,那明天的看电视时间就取消了;如果玩具没有收回,那么将被放入回收箱,一个星期之后才能再玩。
孩子若不能控制自己,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因为你的态度代表了对他的期望、信赖和爱。
巧用激励
“被积极的强化刺激后的行为更能重复出现。”在行为矫正中,代币管制法法是改变行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当期望的行为出现时,可以给孩子奖励一个笑脸或小花。集够一定数量,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延迟满足
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不适合立刻兑现时,给孩子一个期限,到了时间,就实现孩子的要求。慢慢得,孩子有了这样的体验:想得到的东西,等些时候会有的。于是就形成了等待的习惯。
总之,当看到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或是被老师反映孩子在学校出现的问题,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跟老师好好沟通,家校合力,让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