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做父母是人生最亏本的事,为什么总是乐此不疲?
前几天和朋友去看他外婆了
老人家已经90岁了。在这样一个二线发达城市,经济上已经达到了富足,但是老人家生活在农村里,还是一个小小的石屋,里面有一盏很微弱的灯泡。老人家要自己交水费和电费,所以老人家连这盏微弱光线的灯泡都舍不得开,平常吃饭也是一个大问题,老人家太老了,对电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所以她不太敢用电,家里唯一的电器是一台电风扇,平常的吃饭都要用小土灶,自己点火做饭。我看到后觉得很心酸。我问朋友。你的舅舅阿姨们都不来看望吗?
朋友摇摇头,给我指了一个方向,就在不远处 有一栋洋房,楼顶刷成了白色,非常的气派壮观。朋友说那就是他的舅舅家,他家里还有一辆宝马,一辆奔驰。我说那条件不差呀。那给老人家一口吃的。也不过分啊。朋友说了一句话。人老了,还不如家里的一条狗呢。
这话说的虽有些偏破,其实在农村里这种现象非常的多。
当父母的意义究竟何在?
我们所熟知的婆媳大战也是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和战争。婆婆和媳妇之中总有一方是厉害的,两人如果势均力敌的话,那简直会把整个家给吵翻。小时候在村子里读书的时候。路上总是鸡飞狗跳的。
村子很小,几户人家都住的很近,门对门的,谁家有个动静,有个吵闹大家都听的清清楚楚。小时候的暑假的时候我在隔壁婆婆家。我听到婆婆在哭。大家都在他们家门口看。一些女人在劝:就别吵了,都是小事。
婆婆在这边抹着眼泪,媳妇儿叉着腰,虎着脸,在对面瞪着婆婆。婆婆可是村里的能人,帮儿子盖好了房,还了贷款。孩子生了孩子,婆婆也一手把孩子给带大。他媳妇儿可是个彪悍人物,长得精瘦精瘦的。但是嗓门可大着呢。她对着众人说:大家来评评理,这个死老太婆大晚上的趴在我的窗户看。看啥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这也是能看的吗?
婆婆在旁边抽泣着,抹着眼泪说:我,我就是怕我家孙子开电风扇。吹久会着凉。
农村的老婆婆们。他们对孩子的孝顺从不用孩子对我有多好来衡量,而是孩子一家有多和睦来衡量。
到了老一辈,不求从孩子那得到什么,反而是孩子一家平平安安,和和睦睦。
在看心灵鸡汤时,如果里面有正面例子,可能是自己家孩子有可能是别人家孩子,如果里面有反面形象,那么一定不会是作者的孩子。
我们从来都不说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问题,这是我们天生带下来的爱。
反面例子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来,人家说现在我们该怎么养一个孩子?现在的孩子是如何变成了啃老族的?
我们从不肯说自己的孩子身上有半点的不对,心里上总是不能避免的会偏袒他。
自己的孩子做了再大的坏事,父母也总是能够为他找找到一星半点的优点,这点优点就足够承载了父母对孩子的希望。
父母对孩子从没有彻底的死心,这就是父母的爱的伟大之处。
没有孩子能够做到对父母十足的照顾。但是父母却给了孩子十足的爱,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份收入与付出不等比的生意,但是每个人都乐此不疲的前仆后继,在成为父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