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香片》张爱玲

“我给您沏的这一壶茉莉香片 ,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茉莉香片》

聂传庆,一个在家庭中得不到爱,进而逐渐心理扭曲甚至病态化的孩子。当聂传庆后母问到他是不是谈了女朋友,他父亲这样说: "谁说她看上你来着?还不是看上了你的钱!看上你!就凭你?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评价。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聂传庆变得畏缩、怯懦、病态也就无可厚非了。

从聂传庆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原生家庭带给一个孩子的伤害。聂传庆是冯碧落的孩子,可母亲冯碧落不喜欢父亲聂介臣,母亲在传庆四岁的时候去世,父亲把对母亲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她生下的孩子身上,虽然这也是他自己的孩子。书中有段话这样描写冯碧落在聂家的状态,“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锈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这是一段很令人痛心的描写,压抑、不自由,是这个家庭带给人最大的感受。受封建家长制影响的冯碧落,被迫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最终生下一个在人间受苦的孩子。聂传庆曾经自己这样想过,“凭什么传庆要受这个罪?碧落嫁到聂家来,至少是清醒的牺牲。传庆生在聂家,可是一点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屏风上又添上了一只鸟,打死他也不能飞下屏风去。他跟着他父亲十年, 已经给制造成了一个精神上的残废,即使给了他自由,他也跑不了”。

《茉莉香片》

《茉莉香片》


现在经常在网络上看到有人探讨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我们也看到了由于各种原因在孩子心理留下阴影的案例。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真的是相互映衬的。

之前在《八月未央》中谈到未央母亲给她留下的伤害,我说,如果不确定可以让孩子在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请慎重一点,再慎重一点。这并不是说即使家庭中父母已经貌合神离,但还要为了孩子硬凑在一起。我觉得单亲的家庭也可以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成长。农村中我们会听到“生养”孩子诸如此类的词语,所以对于一个生命,如果你决定好要生下他,也就有了“养育”他的责任。

好了,接下来提到这本书里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言丹朱。

言丹朱,聂传庆的同学,一个乐观开朗受欢迎的姑娘。也是聂传庆母亲冯碧落初恋情人言子夜的女儿。言丹朱有一次和传庆这样说,“你老是使我觉得我犯了错误,仿佛我没有权利这么快乐!其实,我快乐,又不碍着你什么”,从这儿就可以看见丹朱是一个善良单纯的女孩。

《茉莉香片》

《茉莉香片》


聂传庆想过,“他有脱逃的希望。他的母亲有嫁给言子夜的可能性,差一点,他就是言子夜的孩子,言丹朱的哥哥,也许他就是言丹朱。有了他,就没有她”,从这儿我们足以看出传庆对他家庭的深恶痛绝。

言丹朱是一个待人很友好的姑娘,即使是面对不受众人欢迎的聂传庆,她也总是投以帮助,甚至这个可怜的男孩子,激发起了她女性天生的保护欲。可她的关心并没有得到传庆的感激,相反,传庆十分厌恶。一次丹朱提到想分些快乐给聂传庆,传庆这样回答,"你要分点快乐给我,是不是?你饱了,你把桌上的面包屑扫下来喂狗吃,是不是?我不要,我不要!我宁死也不要 "。

“面包屑扫下喂狗”这个比喻不得不说真的很贴切,更让我们为张爱玲语言的精巧而赞叹。这句话一听就很符合聂传庆这种心理有些扭曲的人出的话。

其实在看聂传庆和严丹朱他们两个人的交流时,我真的不由自主想到现在言情小说流行的一种写法,“开朗女主救赎阴郁男主”,只不过,小说里的救赎都很成功,而《茉莉香片》中的言丹朱没能挽救这个“陷入自己围城”中的聂传庆。当然,我这样理解太浅显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也只是看到这里的时候偶然想到。

在聂传庆想到言子夜是否记得她的初恋冯碧落的时候的一段话还是令我很触动的。“见多识广的男子,一生的恋爱并不止这一次,而女子只爱过一人”。女性是很感性的,就像《氓》中提到的“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自古以来“痴情女子负心汉”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女子钟情本没有有错,只是希望男子不要让她输在这场爱情的“博弈”。

《茉莉香片》


虽然原生家庭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但是,好不容易来这世上一遭,不开心岂不是太吃亏了。“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希望我们都可以活成想要的自己。

PS:写完自我感觉逻辑性不强,好像也没有特别要突出的中心思想,再一想,我不就是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吗,想到哪写到哪好像也可以。那,是否有一点可以触动到别人呐,可以有一点意义嘛,不可能都是废话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茉莉香片》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