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简单租约合同纠纷引发笙馆再次被社会各界关注!

笙馆门牌

笙馆是什么

笙馆,位于上海市绍兴路54号,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杜月笙和其四姨太--姚玉兰的公馆。这是一幢典雅的海派风情的公寓别墅,当年上海滩一位非常有名的风水大师为了报杜月社的恩,在得知杜月笙要为四姨太在此地建一个公馆,特地提前来到这里,用了三天三夜,等待良辰吉时,并运用八卦、星象等,设计出所有的建筑结构和内部摆饰。所以这里的风水是相当有讲究的。凡是来过笙馆的风水大师们,都对此啧啧称奇,赞叹不已!

杜月笙

杜月笙,相信各位看官不会陌生。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三百年帮会第一人”杜月笙离世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他所建立的庞大黑帮王国和在中国现代史上刻下的独特印记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连《剑桥中国史》的注释上都说:“杜月笙是上海最难以认识清楚但最有势力的华人。笙馆就是杜月笙一生最得意最风云岁月时在上海的住所,很多民国时期的大事的决策都是在笙馆发生的。

笙馆现状

十年前,笙馆和上海商报社(上海世纪出版社下属单位)签订长约来利用和保护笙馆时,看到笙馆当时的模样也吓得不轻。建筑的外部满目疮痍、破败不堪,房子内部墙壁、地板、天花板、各种摆设陈旧腐朽、千疮百孔。整个笙馆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气若游丝的等待救护。

笙馆的全体同仁们,面对现状后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积极的去修复笙馆,投入大量的金钱,修复室内外建筑。笙馆当时也被定义为民国时期的建筑需要保护。十年前对于如何保护利用和保护古建,大家都是一头雾水,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行。

笙馆花园

笙馆的同仁们,在笙馆修复的初期花了大量时间和文化保护单位做深入的沟通,甚至为了复原一件民国时期的家具,要去当时上海周边的旧家具市场去寻找替代的部件,再找老工匠来修复;为了修复墙上的一副油画,要专门去美院找专家过来当场会诊。可以说笙馆的恢复,比当初的建设还要费心费神费力,笙馆前前后后花费了几百万的资金才让笙馆重新恢复生机。

记得笙馆恢复经营那会,有多位海外的杜月笙门生后人慕名来访,看到笙馆的面貌由衷的感叹,就像当年一模一样,嗟叹不已。笙馆的同仁们把这些赞美当作最好的奖励和以后继续好好保护好利用好笙馆的动力。尤其在如何利用使用笙馆这方面,笙馆也与商报也和文化保护部门反复沟通。

笙馆内部

笙馆当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笙馆作为开发者的利益关系,另一个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效益,由于笙馆当时归属权和使用权是分开的,既要回避存在多头管理问题,又要在这两个大方面获得平衡,并不是个简单的事,如果不能很好的协调利益,那么利益各方就会各占山头,最后的结果很难达到整体最优!笙馆同仁们对于笙馆的合理使用利用,经营管理,也是煞费苦心。

在笙馆的使用长短期利益的协调上,到底是杀鸡取卵还是等鸡下蛋呢?

笙馆坚决的选择看长远利益,所以在经营初期定下以保护笙馆为主利用笙馆为辅的方针。暂时不追求笙馆自身经济利益。为保护合约另一方商报方面的利益,笙馆在明知亏损的情况下,及时的给付房租和各项管理费用,并有效的配合商报在笙馆举办各种活动。期间双方二代合作一直很愉快,这样合作是基于双方对于笙馆的态度决定的。

双方都想把笙馆保护好,合理利用好。从这个基础上来发挥各自的优点,来保护利用好笙馆。

笙馆出大量资金配合团队来管理来修复笙馆,商报作为当时上海当地的传媒发挥传媒的优势帮助笙馆一起来宣传笙馆,组织社会各界一起来研究笙馆背后的民国文化,尤其和杜月笙有关的民国上海滩帮派文化。

笙馆内庭

双方精诚合作了近十年,双方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保护和利用好笙馆。可就在2015年10月份商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要求在2016年4月份收回笙馆。为此笙馆也多次和商报及其上级单位世纪出版社多次沟通,对方始终没给予合理的答复,而且完全无视当初双方的约定,并与2017年5月将笙馆以租约合同纠纷为由告上了法庭。

关于这次纠纷,笙馆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此间的各种来龙去脉及这桩官司的后续发展,我们在以后的篇幅里会继续和大家披露交流。

关于纠纷的起因,我们觉得问题还是利益分配上面,笙馆在笙馆同仁们的多年苦心修复和经营上已经慢慢恢复当年的风采,正是期待完全绽放的时候。商报要求收回,其实这是前面我们说的问题,对于笙馆的合理利用是“杀鸡取卵还是等鸡下蛋呢?窃以为商报方面,有点杀鸡取卵的意思了。

如果你真的爱花,请让她自由生长。爱花之人,不摘花!这个道理浅显易懂,但知易行难。根源在于双方对利益分配的能否达成共识了。

笙馆,经历近一个世纪的风吹雨打后,本该重新焕发新春,继续重新在新上海书写它的传奇。天不遂人愿,一起简单的租约纠纷,就让笙馆走到了台前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笙馆合同纠纷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起简单租约合同纠纷引发笙馆再次被社会各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