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前如何做决定

图片发自App

绿骏马

整个白天,甚至晚上睡觉前都在琢磨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句话:“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一个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最初,刺激到我的是“感受”,自己一直在文字创作中回避感受,觉着我的文字只是感慨,是对事物的看法。缺乏深刻与哲思,为此,找到很多原因,比如书读的少,没有进入研究状态,创作浮于表面等等。这件事后来想通了,毕竟不能拔着头发从水里将自己救起,先放过自己,所有的不满意都得在积累中提升和解决。


感受无时无刻伴随左右,和家人拌嘴有感受,看一篇文章有感受,公交车上有人瞥你一眼有感受,谁也逃不过这种喜欢对事物下定义和判断的习惯。外界的信息如同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感受就是给出的某方面的回答。所以,有感受就说出来,有想法就摆在哪,时间长了就有了对事物更为清晰的判断。


那么海明威所说的青春感受又指什么?又会给当下的自己有什么样的启示与借鉴?我不认为他是对年轻人的忠告,应该是对每个人的提醒。


现在我有一点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让我的青春再来一次,我会在青春时代就开始写作,这样,当我四十岁的时候就有了近20年的沉淀。我看重这20年,事实是我在40岁才开始,而在此前从来没有想过要做这件事。这件事有着众多的机缘巧合,心境、处境到达某个临界值,才触发内心敏感的开关。海明威的这句话可以归结为常说中的老人言,是个人生活历练的一条总结,一条经过时光打磨后的人生感言。谁也无法再次回到过去,回到青春岁月,你只有把握当下。正如公园里见到最多的是老年人,他们最懂健康的重要,而年轻时每个人都在熬夜,觉着自己身体好,扛得住。


青春需要奋斗,但青春不见得明白这种奋斗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为了房子、车子、孩子努力工作,吃苦受累,可以起早贪黑,可以拼命挣钱,这是一个人无法逃避的岁月。你站在岁月的后面,告诉前排的青年人,你要这样,或那样,他无感,因为当下他正面临困境,必须解决眼前遇到的棘手问题,唱不出半点高调。谁也代替不了他。任何感言或感慨都是在经历一段不平的往事之后留下的一句感叹,其实并没有什么可以去遗憾,相反那些走过的弯路更值得怀念。


如果有人愿意听你说出自己的感受,愿意听你讲讲从前,你千万不要客气,尽可能倾囊相授。如果有人躲躲闪闪,你最好收起你的逻辑,老老实实去做自己正在做的事。与爱人交流的时候我常常会说,如果你不上某个人的上司,没有人愿意听你的意见,也千万不要想着给人提建议,因为每个人的自我无比强大;如果有人真心的求教,你也不用太过谦虚,尽可能说出实情。被动的听和主动的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这与马太效应十分类似,越是那些主动的你要给予,越是那些被动的你莫强求。这适用于自己,也适用于别人。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感受和处境经常处在脱节状态,每个人的后悔都是针对从前,也只有看到从前那个不成熟的自己,才能证明现在自己比以前成熟一些。如果自己走过一段时间,也许又会推翻当时的看法,站在当下去评价过去,这件事毫无意义。想当初,或悔不当初,只能用于年轻时,而年轻人自有自的认知,他没有你后来的经历,因此无法真的感知到你最真切的感受。


一个年岁大的人,无须对年轻人谆谆教导,如果你真想帮助谁,说出自己的感受就好,或者带着他一起走进你认为对的那件事就好。再无更好的办法,因为一个人只有走过才有体验,也只有走过才看得清方向,谁也无法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谁也无法真的体会别人的感受。


面对行业困境,多问问那些闯过去的人,面对人生困局,多问问那些走过来的人,所有人的看法或感受只代表他自己,也代表他走过某种经历后的顿悟,他们最为遗憾的一件事,也许就是你最该去关注或增加的维度。


人生终有一些遗憾,有遗憾的人生才丰富厚重。你可以一意孤行,也可以独断专行,前提是行动之前,听过多数人的话,参考过少数人的意见,最后是自己做出的决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动前如何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