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认识下习惯的原理,所谓知己知彼,知道习惯有些什么特点,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养成好习惯。
首先,小习惯的积累能够带来巨大的改变。
从前面作者自身的经历中,我们看到好习惯让詹姆斯从创伤中走出来,重新找回自信,取得很多成功。我们再来看下书中的另一个例子。
2003年英国自行车协会聘请了戴夫·布雷斯福德做绩效总监。在这之前将近百年的时间里,英国自行车队都没有什么成绩。因为表现太差,欧洲最大自行车商甚至不愿意把自行车卖给他们,担心别的运动员看到英国人在用他们的自行车,不想再买同款车。
戴夫加入英国车队后开始一系列调整:包括重新设计自行车座,让人骑着更舒适;以及用酒精擦车车胎,获得更好的抓地力;还有骑车时穿电热鞋套,保持肌肉理想的温度。每个改动都不大,但类似的小改动,前后积累了数百个。
五年后英国自行车队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该项目60%金牌;此后又在伦敦奥运上,打破9项奥运纪录和7个世界纪录,还在最大的环法自行车赛获得五连胜,被公认是自行车史上最出色的成绩。
不难看出小习惯不管对个人,还是对团体,都能带去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习惯的影响会更加明显,习惯累积的影响,就像金钱的复利一样。有这样一个公式,可能很多人都看过。
一年有365天,如果每天进步1%,一年后就是1.01的365次方,结果是37。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一年的时间里每天进步1%,一年后成绩提高37倍。
但如果每天变坏1%,一年后是0.99的365次方,结果是0.03,基本就到零了。
好习惯帮助人们过上自律的生活,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有足够的掌控和信心,人生也越来越好;相反,坏习惯则会让人失去对生活的掌控,让人的身心状态越来越差。
如果是每天晚睡熬夜,饮食也不健康,身体和精神长期受到压力,压力持续积累个几年,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状况。
这种坏习惯的影响,跟飞机航线角度出现微小偏差的影响类似。如果把飞机航向调整几度,去北京的飞机,最后可能会在广州降落。
知道了习惯很重要,要养成好的习惯。接下来,我们看看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一般来说,我们在一个环境里做事情,大脑会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然后决定如何行动。
比如你进到一个陌生的房间,光线很暗,这时大脑告诉你,要开灯。然后你就去找房间里找灯的开关,这里摸摸看有没有,没有就换一个地方再找,一番摸索后,你找到了开关,解决了问题。以后你再要进到这个房间,一开始那种到处找的动作就不会有了,直接走到开关处开灯。
这其实就是人类行为的反馈回路:遇到问题会尝试找解决方案、失败后再学习,最后找到可行的办法。下次再遇到同样问题,就重复以前的有效动作,同样的情况多次出现,动作不断重复,就是在形成习惯。本质上,习惯是重复了足够多次后变得自动化的行为。形成习惯后,大脑就能用最少的精力去完成基本事情,然后腾出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和解决更需要注意力的事。
在开灯例子里,一拨动开关,灯就亮,效果很明显,接着就养成固定位置开灯的习惯,这是习惯养成的简单模型。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习惯养成不是这样简单直接,需要动作不断重复,突破一个临界点后才能养成真正意义上的习惯。
想象下房间桌子上有块冰,这时候房间温度零下10度,然后你打开空调,房间里温度开始慢慢升高,零下8度,零下5度,零下2度,桌子上的冰块没有任何变化。看着冰块的状态你可能会产生怀疑,但这个过程你打开的空调一直在工作,房间温度也在持续升高。一直要到温度升高到0度,冰块才开始融化,效果开始显现。培养习惯也是类似的,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效果,直到某一天你突破了临界点,进入一个新的状态。
生活中,我们经常希望采取行动后,能看到逐步增加的效果,比如你开始健身锻炼后,希望体重能一天天下降。但实际上,我们做出努力后,结果的显现是滞后的。就是说,我们努力了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会看不到什么效果。这时,我们会感到很失望,作者把这称之为“失望谷地”。
作者在书里,把突破临界点前,那个效果不如人意的阶段,称之为潜能积蓄期。其实,所有的功夫都没有白费,所有的效果都被积蓄起来,在坚持足够长时间后,以前努力的全部效果才显现出来。
那我们怎么样能够坚持足够长时间,安全度过潜能积蓄期,最终养成好习惯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下习惯改变的层次。
第三,习惯改变的层次
作者在书中指出,习惯改变分为三层。最外层是结果的改变,就是你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比如一年看完30本书,成功减肥10斤;中间一层是过程的改变,就是怎样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比如一天看20页书,定时去健身房锻炼;最里面一层是身份的改变,就是改变你的信念,具体来说就是你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你是一个爱看书的人。这里身份的改变最深层次的改变。
我们以前改变习惯经常是先设定一个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去行动,没想过要转变身份,也没想过我们行动背后应该抱有一个什么样的信念。这也就是我们习惯很难改变的原因之一,我们根本没找对要改变的东西。真正有效的习惯改变,是冲着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去。
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戒烟,而是成为一个不抽烟的人;我们的目标不是阅读一本书,而是要成为阅读者;我们的目标不是学习一种乐器,而是成为音乐家。
先改变我们的身份,再做出身份相对应的行为,最后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身份转变了,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的做得事是对的,不用再使劲说服自己“我应该要这样做”。我是一个爱阅读的人,所以空余时间就应该多看书,而不是刷手机。
转变身份来做事情,我们内心会充满动力,我们的行为也能更持久,每一次行为动作又进一步加强了我们的身份。你看,“我每天都看书,一本接一本的看,我确实是一个爱阅读的人”。最终让你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身份转变了,接下来具体的习惯改变。在我们习惯改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另一个让人放弃的原因:我们经常喜欢盯着目标看,然后又觉得目标太难实现,然后放弃。
比如,你想成为作家,你的目标可能是出版书籍,但出书对普通人来说是感觉比较难的,如果你一直想着要出书,你放弃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实际上,想要成为作家,你具体要做的是,看书、写文章以及从读者那里获得反馈等。这些行为就是成为作家需要打造的习惯体系。把这些做好,你才能一步步成为作家。
“争取每天都有进步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方法”,目标的意义在于确定大方向,落实好习惯体系才能促进你的进步,最终取得成功。
小习惯带来巨大改变,好习惯让你蒸蒸日上,坏习惯则让你越来越差。习惯是一个动作重复足够多次数后变得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习惯是解决我们生活中反复出现的问题的可靠的方法。习惯养成过程中,你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看不到什么效果,其实你的努力都没有白费,他被积蓄起来了,在你坚持足够长时间后表现出来。为了能够把习惯长期坚持下去,我们改变习惯的时候,需要由内而外的改变,先转变身份,冲着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去改变,然后根据身份来调整行为习惯,最后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