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5日读书笔记

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1700小时,第1643日

阅读《晚清官场镜像》第4章

杜凤治不仅对主持考试极为重视,勉力完成这项公务,而且,作为乙榜出身的知县,当官后他仍保持了较高的时文写作能力。同治九年乡试杜充任外帘官,他在闱中拟作的制艺和试帖诗受到上司、同僚的赞许。

知县如果在学问方面没有水平会被童生看不起。高要知县王炳文(质卿)并非正途出身,有“没字碑”的名声,同治九年高要县试,童生们声言“我辈倘取案首,何屑与不识字人为门生”,“至初覆,童生哗言王太爷正场取文不公,将大轿及一切铺设均行打烂,一哄散去”。道、府只好另外委派官员来主持县试。

南海县赴考童生有三千六七百到四千二三百人,杜凤治当然不会写自己卖案首的事。他的第一个幕客顾学传“常说作官钱是定可要的,案首定可卖的”。因为州县官卖案首既不难操作,又不会有后果。 杜凤治更看不过来,因为在省城,自不便再让亲属阅卷,必须请有正途功名者。在光绪二年的县试,杜就聘请了书启教读师爷徐盖升(副贡)、左绍銮(即用令)等六人阅卷。

杜凤治听说张琮在顺德知县任上把案首卖给大族巨富张某,“售得六千数,元乎两乎未确知也”。番禺知县胡鉴告诉杜凤治,张琮所定顺德案首“竟是不通的,抑且满篇别字,众目共见,群相诧异”。但张亏累两万多,只好千方百计求生发。

杜凤治的好友、榜眼、在籍广西道台许其光之幼子许福身 17 岁,光绪三年参加番禺县县试列 17 名,府试头场又名列头图 15 名。府试出图后,许其光老实对杜凤治说:“赴试亦无非令其经历经历。此次府试,文系某人代作,不意蒙府尊取列高名”,“福身实未入门,断不令其覆试”,但怕知府冯端本觉得自己不领情,所以托杜凤治向冯端本解释。

简讼是杜凤治行使司法权力的一个重要原则。按清朝的法律制度,在州县,只有正印官可以理讼,虽然实际上会委派委员、谕令或默许佐杂听讼,但如果绅民健讼,案子就肯定审不过来。所以州县官就必须教化绅民不要轻易兴讼,涉讼后要尽快遵断不得缠讼。杜凤治对能说会道的当事人,不管是否有理都会很反感,有时还特地让其吃点苦头,除了为迫使其具结了案外,也是为警诫其他绅民不可健讼。

在所任州县,杜凤治经常严查“讼棍”予以惩处,在南海知县任上还按照督抚的意旨把有知府头衔的大“讼棍”潘峥嵘关押致死。对涉案人的亲属、家族成员“扛讼”(参与和支持诉讼),杜凤治也持严苛态度,动辄予以惩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年9月5日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