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减少,保险上涨,成本上升...2022年会是新能源汽车露出真面目的一年吗?

在过去的几年里,新能源汽车的业务蓬勃发展,许多新势力的销量翻了一番,甚至翻了几番。截至2021年底,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已达20.6%。商业前景好到每个公司都想造新能源汽车,以为这玩意就是躺着赚钱;至于电车公司的老板,他可以自豪地问:“我完全不懂。为什么现在还有人买油车?”

然而,新年刚过发生的一系列风波,给新能源汽车的大好局面蒙上了一层阴影。

首先是保费涨价事件,很多新能源车主发现各种保险都变高了,有的人直接从8000元涨到了18000元,感觉无法接受,相当于把剩下的油钱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其实也觉得委屈。原本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率比传统燃油车高9.3%,新能源汽车的折旧率和维修成本也远高于传统燃油车。如果一个电池或者电机损坏,那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维修费用。随着国家新出台的附加保险规定,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被纳入保险规定,保险公司再也受不了了,不提价就要赔钱。(更多干货:铮说车)

保费还没过,补贴就一个接一个下降。国家发布通知,2020年至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前一年基础上分别降低10%、20%和30%,并折算为实际金额。价格在20万元以上的电动车,大部分都获得了4000到5000元的国家补贴减免。2022年第一天,降坡措施正式落地,大部分车企都不愿意承担这部分的差价,于是乎就纷纷转嫁给了消费者们,导致了新能源车的价格也跟着上涨。

你觉得就这些吗?不不不!新能源汽车还是有很多烦恼的。受疫情和航运拥堵的影响,占新能源汽车成本大头的电池和原材料价格暴涨。锂、镍、钴等矿物元素基本一天一价,动力电池正极、电解液等关键材料价格也持续上涨。那么成本上涨了多少?行业分析师的估计是10%到20%,成本管理和特斯拉一样强,所以他们不得不开始转嫁。Model 3和Model Y的入门级版本分别上涨了1万元和2.1万元,再一次上涨已经超过了补贴金额,明显受到原材料的影响。(更多干货:铮说车)

此外,疫情导致的芯片短缺至少要到2022年下半年才会真正恢复。如果疫情再次反弹,那就不好说了,这是另一个不利因素。在以深圳为首的一线城市,似乎也有收紧车牌的趋势。纯电车车主不能再参加蓝牌摇号。以前买个电车先顶顶,等蓝牌摇到再上油车的方式行不通,只能选一个。而且,今年大量国产品牌大力推出高等级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又无续航焦虑,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压新能源汽车的生存空间。

当所有这些加在一起,2022年将是新能源汽车诞生以来最悲伤的一年。形势空前艰难,就像一句老话:“潮水退去,你就知道谁在裸泳。”

现在看来,最有可能暴露裸体的是造车新势力。毕竟不涉及传统燃油车制造,业务太单一,车型少,抗风险能力差,尤其是近两年争相造车的那些企业。本来产品实力很一般,原来还来得及交车赚钱,现在现金流捉襟见肘了。(更多干货:铮说车)

汽车销量不好,第二个问题在于销量低迷导致的股价暴跌。很多人可能听说过,新造车势力的市值极高,甚至超过了丰田、宝马等传统巨头。毫无疑问,其中存在泡沫。如果股价暴跌,车企大股东将无法套现,这些车企将大量股权抵押来获取资金。一旦股价跌破临界点,他们可能面临被迫平仓,这是一场血腥的风暴。

其实今年年初,对汽车行业颇有见解的玻璃大王曹就直言:“很多人认为新能源汽车是出路,包括房地产、家电、各种科技公司都来造车,现在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泡沫,最终结果可能是浪费金钱和产能过剩。”

我说这么多,并不是因为我不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由于环保和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汽车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并不完全来自于汽车本身,更多的是依靠政策和环境,国家给予的补贴,以及绿牌的支持,让消费者愿意忍受新能源汽车的缺点,新能源汽车在近几年迎来了快速发展。

相反,如果政策和环境变得更糟,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来对抗燃油车。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为推崇环保理念或者追求更快的快感而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燃油车和新能源的竞争,还是电车之间的绞杀,在2022年都会变得极其血腥。车企没有办法控制原材料价格,只能拿出更强的技术来吸引人,谁拿不到,谁就尴尬。

但所有这些坏消息都有恢复的空间。大年初一开市,前年一路暴跌的新能源板块集体股价上涨,原因很简单——油价暴涨。

自己无法突破的时候,只能祈祷对手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所谓“全靠对面抬一手”就是这个意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补贴减少,保险上涨,成本上升...2022年会是新能源汽车露出真面目的一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