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怎么死?

小孩子因为智力发育还不完整,并不会多么深入地思考关于死亡这件事,最多是停留在嘴巴上的一句它死啦,用不了多久就又兴高采烈地玩去了。因此他们都是天真无邪且烂漫的,被那些因为长大了学了知识会思考因而每日烦恼至极的大人们羡慕着。

从古代神话到宗教信仰再到现在的医学进步和养生保健,其实我们追求的都是能对抗死亡的阴影长生不老,至少是延年益寿吧。只可惜,这件事从来也没有一个人成功过!哪怕是顶尖的藏传佛教高僧和顶尖心理学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会不由自主地颤抖。

我大约初中阶段思考过这个问题。面对未来可能的黄土抚面想象了一下呼吸困难以及肉体变质腐烂的场景后,就快速地把这种体验演变成了挺尸式的肌肉放松和精神胜利法(只要告诫自己那不是你的肉就可以做到不怕冷和疼痛)。后来在心理学著作上看到对此类行为的解释是,面对不可改变的事实时及时调整自己的信念以获得安慰和平衡。那个放松方法确实有用,真的!

毛主席用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评价一个人死亡的意义,仔细想想可能的确如此。毕竟意义本就是人类自身赋予某件事的价值,所以也应该给一个评价标准作为衡量多寡的尺子。

1/重于泰山之死

泰山,之所以能被拿来做价值比较的砝码和标尺,不是因为它最高或最巍峨最险峻,而是历代帝王们攀登过祭拜过有浓厚的象征江山社稷的指代作用。因此重于泰山的死,必然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种族集体利益之上的无私和勇气支配下的行为,是所能想到的最崇高的。

比如,为抵抗外族侵略而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战士们,为国家强盛人民辛福而操劳的科学家们,思考宇宙和人类文化传承的哲学家们,以及其他一切能被社会普遍公认的有益于人类的,包括且不限于大声疾呼乃至敢言直谏的,他们的价值都应该是这个等级的。

2/轻于鸿毛的死

与泰山相比的鸿毛(是不是雁翅膀底下那层保暖的小绒毛我不知道,但又轻又软是必须的)之死,则被归类为个体的影响力极低甚至是阻碍社会进步的。

比如,吃多了撑死,喝多了打架闹事出意外,闲得无聊逗老虎被咬死,普通人的意外疾病寿终死亡,刑事犯罪,发动非正义战争等等。与重于泰山者相比轻于鸿毛的死占据了人类社会绝对的高比例。原因可能是人才总是凤毛麟角。

3/其他类型的死

有个笑话。上海刚开始试行垃圾分类时会派一个大妈或大爷守在边上,逢人拎着袋子走近首先会问一句,你是什么垃圾?对方则无比尴尬地回答,我是其他垃圾。于是就会听到一句,那就是没什么用的垃圾!丢在那个桶里就好啦。你瞧瞧,垃圾本来就是家里丢弃的,还要再加上一句没什么用,杀人诛心?

不太好确定这类死亡的内涵。我姑且不厚道地把因抑郁、遗传、压力、贪婪等精神层面导致的死亡归类于此吧(如有反对意见请即刻告知改进为盼),它们属于主动结束生命过程的举动。

过去我也肤浅地认同这一类的死亡是懦弱的表现,现在不这样想了,它可能非但是值得尊重的甚至是悲壮的超越于一般生死眷恋的。

这其中最难以言表的我估计应该是憋闷而死。具体表现为你说认知能力,他说我是为你好……你说教育选择,他说我是为你好……你说精神追求,他说我为你好……你说管理逻辑,他说我是为你好……

来来来,请和我一起放松。找一块干净平整硬度适中的场地,平躺下来,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想象着有一把刀从头顶百会穴开始,一寸一寸地像切片面包一样地切割,一呼一吸切一刀,一直到你的脚底板……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想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