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艺术

消失的人类瑰宝图鉴


这是一部寻找被毁、失窃、遭人为破坏的艺术品的指南


你将看到那些遗失在历史长河里的艺术品竟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63分钟读懂本书精华


①“小迷弟”李世民爱王羲之爱到什么地步?


②有哪些会让艺术品失落的天灾?


③盗窃给艺术品带来的只有厄运吗??


④战争为什么会和艺术手拉手?


适合这样的你听


①对艺术品、艺术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你;


②对神秘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你。



为你解决的问题


本书主要通过讲述失落的艺术品的故事,让我们重新认识艺术品和艺术史。

人们偏爱幸存的艺术品,实际上很多失落的艺术品同等重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了解失落的艺术品所经历的天灾、人祸等等各种离奇的故事之后,我们将学会如何对待它们。



主讲人简介

李晓愚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电视节目策划、撰稿及主讲人。


听 前 热 身


艺术史的负空间:失落的艺术品像绘画中的留白一样,虽不是主体,却是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捞瓷:从海底的沉船中打捞出来的瓷器。


孤本:全世界仅存一本的书。


庞贝古城: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


黑手党:是发源于意大利的一个秘密社会组织,进行暗杀、非法买卖、妨碍司法公正等行动。之后,世界其他国家也出现类似组织。



金 句 精 选


①幸存下来的艺术品并非因为第一次展出就必然是最重要或最有影响的艺术品。


②许多失落的艺术品比起那些幸存艺术品更加重要、更加值得赞颂。


③艺术品可以算是政治获利,可以卖钱,可以当战利品展示。


④收藏品是追求自我完善的表现,不可避免与收藏家渴望的社会地位相关。


⑤艺术家融入其手工制品的人文或灵魂不能复制。

读完本文约需48分钟

书友,你好。欢迎和我们一起“多读一本书”,我是李晓愚。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本书,名叫《失落的艺术》。那为什么要去关注那些失落的艺术品呢?我想有三点重要的理由:


第一点,它会让我们去理解今天所谓的艺术品名作,它的地位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也不完全是由它的审美价值所决定的。它们很有可能只是特别幸运的一些作品,而那些不幸的,但是可能价值更高的作品,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因为各种各样不幸的遭遇,它们或者被遗失了,或者被损坏了。还有一些艺术大家的代表作也不是天然形成的,同样是因为幸运所以成为代表。


第二点,我觉得,我们通过了解那些失落的艺术品,可以获得对人性更深刻的洞察,你会发现艺术品的价值往往与人们的欲望密切相关。


人们为什么要去收藏艺术品呢?不仅仅是因为艺术品美,很多时候有的人是为了去炫耀自己的品位,有的人是为了给自己的财富增值,也有的人是为了去标榜自己的某种高贵的出身。


第三点,是因为随着现代人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会对艺术品投资发生兴趣,但是我们也要想:什么是对待艺术品最好的态度?


一方面我们会渴望拥有,另一方面我们会害怕失去,那渴望拥有本身没有错,甚至于它可以提升艺术品的价值,因为大家都想要,艺术品就是稀少的,它的价值就会上升。可是另外一方面,如果这种拥有的愿望过于强烈,变成了一种强大的占有欲,它还可能反过来会对艺术品造成伤害。


那么,我们如何能对艺术品抱有一种比较豁达的态度,这也是我们今天的分享所要探讨的。


《失落的艺术》这个名字就很有意思,对于艺术我们都非常熟悉,但什么是失落的艺术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讲两个故事。


2017年的冬天,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次特殊的展览,当时全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不远千里地飞到台北去看这场展览。


那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呢?因为在这个展览上展出了一件特殊的艺术品,这个艺术品大小只有A4纸的一半,上面一共4行 28个字。飞那么远就是为了看28个字?因为这28个字出自王羲之之手。王羲之我们应该都很熟悉。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他享有书圣的美誉。


那么这张小纸条是王羲之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山阴张侯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也很简单,我们可以在文稿当中看到这件书法作品。大致意思是说:山阴张侯先生,你好,快雪时晴(刚刚下了一场大雪,现在天气放晴了,空气很好),你托我办的那件事情,因为能力有限,没有办成,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无奈,王羲之向你问好。

作者:王羲之

《快雪时晴贴》(局部)

图片来自网络

二十八个字,但是它在中国艺术史上却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从古至今很多人为了这件作品如痴如狂,其中包括清朝非常有名的一个皇帝——乾隆。


大家如果有机会去北京故宫(紫禁城)里参观的话,会在那里看到乾隆的一间小书房,那间书房非常小,只有九个平方米,但乾隆非常喜欢那个地方,大量的业余时间都到那里去观赏绘画、去题跋很多的书法作品等等。


那间小书房有个名字,是乾隆自己取的,叫三希堂。为什么叫三希堂呢?就是因为乾隆收藏了三件著名的书法作品,其中领头的一件就是王羲之的小字条,叫《快雪时晴帖》,因为前面四个字就是快雪时晴。乾隆一生为这件小纸条题跋了五十多次,隔三差五拿出来看一眼,今天挥笔写一个“神”,明天再挥笔写“神乎技矣”,后天觉得感想滔滔不绝写一篇数百字的观后感,再过一天觉得我要给这二十八个字配一幅画……


所以,今天当你去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很多的观赏者根本找不到这王羲之的二十八个字在哪儿,它全都被淹没在乾隆以及乾隆的大臣们所题写的跋语当中。

《快雪时晴贴》完整版

图片源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看到这件作品非常非常的重要,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这张字条根本不是王羲之亲笔所写的,它其实是唐代人临摹的版本。为什么一张临摹的作品乾隆还这么喜欢?很简单。因为在乾隆的时代,已经没有王羲之的真迹了。今天我们有一句话,叫作世间已无王羲之。因为战争、因为离乱、因为岁月变迁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王羲之生前所创作的所有的书法作品都已从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了。


那你可能说不对,王羲之的真迹我看过,我们不是到处都可以看到更有名的一件作品,那就是《兰亭集序》,永和九年,我们在兰亭附近曲水流殇……大家看到的《兰亭集序》其实也不是出自王羲之本人之手,也是唐代人的临本,或者后人刻在石头上的拓本。

作者:王羲之

《兰亭集序》

图片源自网络

那么兰亭集序的真迹到哪里去了?唐代有一个皇帝也对王羲之如痴如醉,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说过一句话:我这一辈子心摹手追者惟王羲之(原文:心摹手追,惟此人也),就是我心里最爱的,我每天要临摹、要模仿的就只剩下王羲之了。


他爱王羲之爱到什么地步?当他病入膏肓,很快就要不行了的时候,儿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跪在他的榻前,李世民说:儿子,你是不是个孝子?李治说:当然是孝子了!李世民说:如果你是孝子,你必须满足爸爸的一个愿望,爸爸就最后一个愿望了。我要把我这辈子最爱的这件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带走,我要它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陪伴我。所以《兰亭集序》去哪里了?它很有可能被李世民带入了昭陵。昭陵到现在还没有开挖,所以也许未来我们可以在昭陵中看到这件东西,如果保存好的话。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当年陪葬昭陵的只是《兰亭集序》的摹本,真迹让唐高宗李治掉包了,因为他也很喜欢,舍不得给爸爸带走。最后,李治把它带入了自己和太太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当中。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永和九年《兰亭集序》的真迹已不在人间。


好,讲完了一件失落的中国的艺术品,我们再来看一件失落的西方的艺术品,这件事情刚刚不久前才发生。2019年的12月28日,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里面有一副法国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名画《女子半身像》,被一名20多岁的英国男子当场就给撕坏了。

作者:毕加索

《女子半身像》

图片源自泰特美术馆官网

这件作品价值多少,估价大概是在2000万英镑,大概约合于人民币1.8亿左右。除了经济价值之外,这一件作品的艺术价值更加非凡。这是毕加索的名作,而且他当时是在1944年创作的,这幅画中的女子原型就是毕加索的情人朵拉·玛尔。所以不管是商业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这么高的一件作品,就在刹那间被撕成了两半。


所以,从一中一西这两个故事当中,我们就知道什么叫作“失落的艺术”了。本书作者诺亚·查尼在这本书的一开篇就说:请你想象一家失落艺术品博物馆,其经典藏品数量超过全世界现有博物馆藏量的总和。这样一家收藏失落艺术品的“博物馆”,刻骨铭心的提醒着世人,人间珍宝得之难而失之易。


当你读到这样的开头是不是觉得,有一些伤感、有一些苦涩。我们常讲人生在世生命浮脆,但是艺术品的生命可能更加的脆弱。


盗窃、破坏、战争,还有各种天灾人祸都可能导致艺术品的失落,就算是好好地收藏在博物馆里头,博物馆够安全吧?可是,刹那间就可以被撕掉,也不安全。所以,诺亚·查尼就认为,如果将各种失落的艺术品都收藏起来,这将构成艺术史的负空间。


艺术品的负空间提醒我们什么?这些失落的艺术品,它们曾经和存世的艺术品一样的知名。诺亚就说了:许多失落的艺术品比起那些幸存艺术品更加重要,更加值得赞颂,但我们对艺术品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偏向于可见之物,偏向于那些经历了无数劫难依然幸存的艺术品。本书力图矫正这种偏爱幸存艺术品的偏见,复活和保存那些关于失落艺术品的记忆。


那这本书除了采用一个非常特殊的视角去关注艺术品,还有一个非常可贵之处,那就是它的作者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不仅仅是在谈艺术品,而是聚焦在整个艺术史背后的人情、人性,各种的历史变乱、机缘巧合。所以整本书就是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娓娓道来,让人读起来有那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那么,接下来想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今天所分享的三个组成的部分:


首先我们会跟大家聊一聊由于天灾所引起的艺术品的失落,那第二部分我们会聊一聊由于人祸,比如盗窃、战争、故意破坏等等所引起的艺术品的失落,最后我们会一起去讨论一下我们能从艺术品失落的故事当中学到什么,这些所得如何丰富我们对于艺术史的理解,又如何增强我们对于人性的一种深刻的洞见。

01天灾引起的艺术品失落


好,下面我们首先要来讲一讲,由于天灾所引起的艺术品的失落。讲到天灾让人蛮难过的,一方面它的失落会让人觉得痛心疾首,但同时又感到无可奈何,因为命运是无常的,其实人生在世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好运或者厄运降临到我们的头上,艺术品也是如此。


2002年的一个早上,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一位管理人员到了博物馆当中,眼前看到的一幕让他整个人都吓傻了。为什么呢?博物馆当中有一尊名叫《亚当》,人类最早的男始祖亚当的一尊雕像,大概有两米多高,结果因为胶合板的基座忽然就坍塌了,然后整个的《亚当》就碎了!一片、一片、一片……二十八块大碎片,几百块小碎片。

作者:图里奥隆巴多

《亚当》雕像

图片源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网

当时博物馆的这些人都难过极了,因为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而且这个《亚当》太重要,它是文艺复兴时期初期最重要的雕像之一。我们知道文艺复兴大部分主要的雕像是在意大利,而这个《亚当》是除了意大利之外在西半球最重要的雕像之一。它就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就破碎了。他们非常痛心,说:这样的损失我们难以接受,但是不能接受也要面对。


那除了这样的意外事故之外,火灾也是艺术品所要面对的巨大的灾难。比如1734年西班牙的阿卡萨宫就发生一起巨大的火灾,阿卡萨宫当中存了很多很多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都在这场大火中消亡了。


其中还有一幅作品是西班牙著名的画家委拉斯凯兹创作的《宫娥图》,这幅绘画地位非凡,因为它既是一幅绘画,也是一副关于绘画的绘画。因为画家除了画了这个小公主之外,还把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样子也画进去了。

作者:迭戈•委拉斯凯兹

《宫娥图》

图片源自Artlib网站

所以,很多的学者讨论过这幅画,包括著名的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他的名著《词与物》的第一章当中就谈论了这幅绘画。他说,这是一副具有自我意识的作品,是一副关于绘画行为的绘画,就是讲画家怎么画的,因为画家把自己放进了绘画当中。


可是在那场大火之中,这件作品也被滚滚的浓烟围绕。在千钧一发之际,有一个人拿着匕首对准了这幅画,把这件油画从装饰的框当中,三下五除二切了下来。这一件作品,西班牙艺术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件作品,启发了无数学者的这件作品,就因为这个人刹那间的应急性的反应被有幸的保存下来。尽管很多地方因为烟熏等很多原因,它遭到了一些损坏,但是后来还是做了一些弥补。


我们一方面感到很庆幸,保存下来了,可是在这场大火中,你要知道委拉斯凯兹好几件作品,包括他早年的很多代表作,以及包括鲁本斯等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都在这场大火当中从此销声匿迹,再也没有了,所以,非常非常让人觉得痛心。


那么除了火灾之外,意外事故之外,还有什么呢?水灾。


比方说,在中国的古代,在隋朝的时候,我们知道隋朝有一个皇帝(隋炀帝)荒淫无度,但隋炀帝干了一件挺好的事情,开凿了京杭大运河,而且自己就乘着船,从洛阳一路巡游到了扬州。


可是漫漫长路多么无聊,他要带一些艺术品随身去把玩。所以,隋炀帝从东都洛阳把很多很多件重要的绘画,重要的书法作品统统都装船,跟着自己一路想要去扬州。结果,没有想到,就在半途,其中装书画的这艘船,它居然莫名其妙地遭遇意外就翻船了,这些书法作品就掉到水里了。


我们可以想象,其中很有可能就包含着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因为我们知道,书画作为一种艺术品,它的材质非常特别,是纸的或者是绢本的,它经不起水火之灾。


还有一种艺术品,它的材质也非常特别,比如说壁画,这是建筑上的绘画。


我们知道唐代,有一个很有名的画家叫吴道子,可能大家都听过。那吴道子画过非常多画,但他的画都是佛教绘画,所以画在佛寺的墙壁上。


吴道子的画画的很有感染力,据说他曾经画过地狱图,然后这个图上没有牛头、没有马面、没有刀山、没有火海,但是就凭着很多生动的细节,他让很多人看了之后望而生畏。感染力强到什么地步,很多的屠夫(卖肉的)看了这个地狱图之后,从此改行了,我再也不卖肉了。很多打渔的看了这幅图之后,从此我再也不打渔了。


但是,同样和王羲之一样,吴道子没有一副真迹流传在人间,原因大家能想到吗?对啊!因为他的画画在墙壁上,那个墙壁是建筑物的一部分,然后那些唐代的佛寺早就在各种各样的战火、时代变迁当中已经化为瓦砾了。建筑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附着在建筑物上的这些图像呢?


不过讲到这里呢,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其实有一些艺术品,它反倒会因为遭遇到水灾而幸运地保留下来,我请你想一想,什么样的艺术品会因祸得福呢?对!就是那些材质坚硬和不怕水的艺术品,比方说金属制品,比方说陶瓷。


我们知道,在西方有很多古代罗马帝国时期,包括希腊的大型的青铜雕像,这些青铜雕像其中一部分就是在运输过程当中,遇到了翻船,结果它们在水下保存了很长很长的时间,然后后来被挖掘出来。


如果它们不遇到水灾,它们可能会遇到更可怕的灾难。比方说金属的艺术品,它们常常会被回收利用去干别的用途。人们把它融化了干别的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就曾经将很多古罗马、古希腊时代的铜像融化,做成了炮弹。暴殄天物是不是?大量的艺术品最后就成了炮弹。


那除了青铜制的艺术品之外,再比方说陶瓷,我们中国有一类艺术品叫作“海捞瓷”,顾名思义就是从海水里打捞出来的瓷器。


在大概十六、十七世纪的时候,欧洲人认为拥有中国的瓷器是一种无上的荣耀,所以我们会看到中国这个字China,大写是中国,小写其实就是指中国的瓷器。那当时的很多欧洲的富人都大量地收藏中国的瓷器,那就带动了整个中国瓷器的出口量。


在明代的时候,外销瓷的生产质量是非常好的,而且瓷器上的这些图案,这些图画也都非常非常漂亮。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拥有特别棒的工匠,手工艺非常非常好,另外一方面因为它们是外销瓷,欧洲的富商很有钱,他们不在乎,就是要买奢侈品,所以可以给你非常高的定购价格,你给我用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工匠、最精的工艺来进行生产,所以这一批的外销瓷艺术质量非常高。


那么他们后来,就是通过海上的丝绸之路销往各国,但是在海上有风有浪、有各种想不到的情况,所以有一些船就在海上翻了,然后数百年之后沉船被挖掘出来,在这些船上,一艘船能发现上万件瓷器。所以我们文物市场有句话,叫作“一艘船,十个墓”,一艘船上打捞出来的艺术品的数量,可能相当于十个古墓当中所挖掘的艺术品数量。


所以,你看看,艺术品跟人一样。人常讲,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对于某些特殊的艺术品来讲,水灾反而让它们有幸地被保存了下来。那么,除了意外事故、水灾、火灾之外,你还能想到哪些会令艺术品失落的天灾呢?还有一些更惨烈的,比如地震、火山爆发。


最有名的一次西方历史上的火山爆发,应该是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那个热能比投放在广岛的原子弹热量还要大一万倍。维苏威火山的爆发直接导致了一座城的消亡——庞贝古城。


这座城市当中所有的人口全部都死于有毒气体的窒息,包括动物,全部都死亡。同时,这次火山爆发也吞噬了整个庞贝古城当中的艺术品,包括壁画、雕塑、珠宝等等,全部都被火山灰和岩石埋葬,埋藏了多久,埋葬了1700年,所有这些东西失落了1700年。直到后来,进行考古挖掘,其中一部分在一点一点被复原。


02人祸引起的艺术品失落


在上一部分,我跟大家去分享了,由于天灾所引起的艺术品的失落。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由于人祸所引起的艺术品的失落,如果说天灾不可预测、难以抵御,那么人为造成的伤害就让人更加痛心,排在第一庄的人祸大概就是盗窃,或者说偷。


美国司法部现在已经将艺术品的犯罪列为第三大犯罪交易,因为艺术品犯罪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包括盗窃、造假、抢劫、跨境走私等等,年交易额高达60亿美元到8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毒品交易和武器交易的第三大跨国犯罪类型。而在意大利,每年被报道出来的艺术品失窃的事件,大概在两万到三万起,还有很多我们可能都不知道,没有被报道出来。


那么,讲到盗窃,《失落的艺术》这本书当中也举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那就是英国画家庚斯博罗所绘制的,一幅非常非常著名的油画,叫作《德文郡公爵夫人》。大家可以在我们的文稿当中,看到这样的一幅油画。

《德文郡公爵夫人》

作者:托马斯·庚斯博罗

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那么这幅画中的女主非常的高贵,也非常的优美,她就是德文郡公爵夫人,原名叫作乔治亚娜·斯宾塞。


这个斯宾赛家族出了很多的美人,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戴安娜王妃。戴安娜其实是她的名,她就姓斯宾塞。所以,这个画中的女主其实是戴安娜的先辈,她美艳绝伦,人生命运跟戴安娜也很相似。


17岁生日那一天,她嫁给了全英国最著名的黄金单身汉,第五代德文郡公爵,成为了公爵夫人,这位公爵是集财富与权势为一身。


那么乔治亚娜·斯宾塞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当然是非常非常的美。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一天她走下马车的时候,一个来自爱尔兰的清洁工人就看到了公爵夫人,他忍不住就高声地赞美:“挚爱您,祝福您,夫人,请用您双眸的光辉,点亮我的烟斗吧!”你的眼睛会发光,这个光还能点亮我的烟斗。


我们的公爵夫人,对这个恭维非常非常满意,所以,从此以后,但凡有人称赞她,她就会复述这件事情,并且说跟清洁工的赞美相比,其它的赞美之词……你们这些男人都不会夸,夸我都夸得太枯燥、太乏味。


第二,这个公爵夫人非常非常聪慧,政治、文学、科学各方面的知识,可以说非常非常丰富。


第三,她的人生命运也非常的坎坷,就这一点上,她跟她的后辈戴安娜太像了。她虽然嫁给了全英国非常有权有势的男人,但是这个男人一生就不断地和各种其他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绯闻。所以,有人说,全英国所有的男人都爱公爵夫人,唯一不爱她的男人就是她的丈夫。


一个女人又美丽,又有才华,再加上伤心的爱情故事,注定了就是艺术品当中天然的女主角。前几年有部电影,就是美国著名的女影星叫凯拉·奈特利主演,《公爵夫人》,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找来看一看,讲的就是这幅画中女主的生平故事。

电影《公爵夫人》

那画作的主人公非常的传奇,但这幅画的命运就更加更加的传奇了。画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艺术家托马斯·庚斯博罗,完成创作之后,这件作品就被阿格纽美术馆高价买回去了。买回去后展出没多久,美国有一个银行家,叫作朱尼厄斯·摩根,就现在摩根集团最早的创始人之一,摩根就提出说:我要买这幅画,而且我要把这幅画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儿子。


大家可以想想看,为什么一个美国的银行家或者很多富商,现在愿意投资去买一副名画名作?你想到的原因可能是:


第一,炫耀品位,相比其他物品,购买一幅名画更能够显示出我有高雅的趣味。


第二,除了趣味之外,还有商业的考虑,因为很多的名画是可以保值,乃至于升值的。比如刚才我们所提到的那个在泰特美术馆被撕毁的毕加索的那幅作品,它现在的市值估价是在2亿人民币左右,可是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它没有被撕坏,如果它完整地保存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它的价值肯定会不断不断地生长,肯定不仅仅是2亿,可能是3亿、5亿,甚至是10亿,艺术品尤其是名作是可以不断增值的。


但是,这位银行家去购买这件作品,还有一个更加深层的心理原因,因为摩根先生查了自己的族谱,发现自己的祖上跟斯宾塞家族,这个英国最古老的有皇室血统的家族,原来有各种微妙的联系。


这个联系让这位银行家感到激动、感到兴奋,这意味着我不但有钱,我还有高贵的血统,但是问题是这个联系又太微妙了,我没办法告诉别人,不能逢人就说你们看我的血统特高贵,我虽然是个美国银行家,我虽然是个美国富豪,但是我跟英国皇室有勾连。


那有什么办法?我把我祖先的画像买回来,我把它陈列在那里,每一次当我跟你们讲这幅画像的时候,我可以装作不经意地告诉你,其实我跟它是有关系的,还有什么比用这样一种方式去炫耀自己的血统来得更好,因为高贵的血统你是钱买不到的。


于是摩根决定以天价,再从阿格纽美术馆购买这件作品,双方已经达成了协议,但是,当时阿格纽美术馆提出一个条件,说:这幅画我们还要在展出一段时间,等展期结束就把它卖给你。双方达成共识。


可是,就在这个展览期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有一个小个子的男人偷偷地从窗户爬进了博物馆,偷走了这件名作,当然他的这个盗窃手段非常高超。这个小偷也可能是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小偷之一,他留下了名字叫作亚当·沃斯。


亚当·沃斯出生贫寒,从小靠偷东西谋生,但他不同于一般的小偷,因为他有个特点,他既要做盗贼,还要做绅士。他觉得这样的一种组合搭配完美、和谐、回报丰厚。所以他从来不用武力,他做任何的盗窃、任何犯罪活动,他一律不采用武力,就不搞什么拿刀划一下,我靠的是我的大脑。所以,他做了一系列的盗窃的,但是都设计得天衣无缝,第一能成功,第二成功了之后,即便你们怀疑是我干的,你无法抓到实际的证据证明是我干的,所以你不能抓我。


他为什么要偷这幅画,是因为当时他的弟弟,被牵入了一些法律官司,然后被捕了。为了保释自己的弟弟,他就出了个主意,想:我先把这个画偷出来,然后我让这个美术馆出面、出钱去保释我的弟弟,然后我再把这幅画还给美术馆。结果又发生意外了,他这弟弟请的辩护律师特别特别棒,结果这个辩护律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把他弟弟从牢里捞出来了,就不再需要他保释了,不再需要美术馆的这笔钱了。


亚当·沃斯就把这幅作品自己保留了下来,保留了二十多年,这一件作品从世界上消失了二十多年。大家都在怀疑是被他偷的,但没有证据,他也不把这个作品拿出来。


二十多年之后,因为他破产、缺钱,又跟阿格纽美术馆做一个暗中的交易。就是我把画给你,你把钱给我。所以,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这二十多年画真的在他的手上。


阿格纽美术馆买下这幅画,没多久……还记得那个银行家吗?那个银行家朱尼厄斯·摩根已经不在了,可是他的儿子还在,本来是爸爸送给儿子的礼物,这次儿子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随即以更高的价格购买了这幅画,一方面显示了家族的财富,一方面炫耀了自己的社会的地位。


那《德文郡公爵夫人》这幅画,虽然它一度失落了,这个失落了将近二十年,但不管怎么说,它最终还是回来了。可是,有一些艺术品被偷走的艺术品,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回不来了,也可能永远都回不来了。


那么,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卡瓦拉乔的,《圣弗朗西斯和圣劳伦斯的诞生》。这件名画的被窃,导致了世界上第一支专门打击艺术品犯罪的警察力量。

《圣弗朗西斯和圣劳伦斯的诞生》

作者:卡拉瓦乔

图片源自网络

怎么回事呢?这幅画原本是安放在意大利的圣洛伦佐教堂,1969年的时候,西西里的黑手党,也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到这个教堂当中,把这幅画给偷走了。


当这个盗窃被发现之后,意大利的政府感到非常恼怒并且由此成立了一支文化遗产保护分队,隶属意大利的国家宪兵队。这支队伍目前成为全球打击艺术品犯罪最大的队伍,它由多少人组成呢,有300多名警察,而且是全职警察所组成。他们还管理着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当中保存了400多万件被偷掉的艺术品的信息,而这个数据库的名字叫作达·芬奇。400多万件被偷掉了!


那么,卡拉瓦乔的这件名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被找回来,名气太大了,虽然被偷了,盗窃者不敢拿出来,不敢轻易地去交易。这幅画从1969年开始就不见了,被偷走了,目前在不在人间,如果在,那么在哪里,什么时候还能浮出水面,我们都不知道。


可你要知道卡拉瓦乔是文艺复兴时期,非常非常棒的一个艺术家,但他是个短命的天才,不到40岁就去世了,所以他一辈子的作品非常非常少,存世的作品更少,大概在西西里一共只有4件,但是1969年以后只剩下三件了。


不过讲到这里,我也想请你思考一个问题,盗窃给艺术品带来的只有厄运吗?会不会有什么好处呢?盗窃可以增加艺术品的知名度。


比方说《德文郡公爵夫人》就因为被盗,反而让它的作者庚斯博罗以及它的这个女主德文郡夫人的名声为数百万人所知。


另外一件因为盗窃而声名大噪的作品,你们一定都知道,那就是著名的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在现在法国的卢浮宫。卢浮宫有三件镇馆之宝,其实就三个女人,打首的一件就是《蒙娜丽莎》,然后第二件是《断臂的维纳斯》,第三件是没有头的《胜利女神像》,基本上去到卢浮宫美术馆的,导游会带你先看这三件镇馆之宝。

《蒙娜丽莎》

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

图片源自Artlib网站

可是《蒙娜丽莎》最早的时候根本就不出名,也不是作为镇馆之宝来宣传的,这幅作品命运的转变和它被盗有关。


大概是1911年的一天,在卢浮宫里有一个油漆匠叫作佩鲁贾,在闭馆的时候,闭馆人都要出去,佩鲁贾没有出去,他偷偷地躲进了储藏室,躲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周一)。我们知道博物馆一般周一是闭馆的,周一那一天佩鲁贾就把这幅《蒙娜丽莎》取下来,藏在大衣当中就把这幅画带走了。1911年可能当时的整个防护措施还没有现在这么先进。


一直到第二天,卢浮宫美术馆才发现《蒙娜丽莎》不见了,于是开始进行闭馆调查,并且出了高额的悬赏金,谁知道下落我们给高额的悬赏金。问题是一直都没有,佩鲁贾不敢把这件作品拿出来交易,大概捂了两年。这两年期间,卢浮宫就不断地在各种各样的报刊上做悬赏启事,于是《蒙娜丽莎》的这幅作品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响、越来越响。


直到两年之后,佩鲁贾觉得风头已经过去了,要把《蒙娜丽莎》拿出来卖给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意大利的一家美术馆。这个时候才被发现,佩鲁贾也被警方逮捕了。


你们可以猜猜看,像佩鲁贾这样把世界名画从法国的博物馆直接给偷走,卖给意大利的博物馆,他大概会判多久?他其实只判了6个月的监禁,而且是象征性的,因为佩鲁贾是一个意大利人,他说:《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画的,所以这是我们国家的,所以我理所应当,我不是偷,我就是让我们国家的国宝回到了我们国家而已。所以,他的这个解释就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同情,最后只象征性地拘禁了6个月。


《蒙娜丽莎》还是回到了法国,回到了卢浮宫,它回去之后的两天之内,就吸引了10多万人前来观看。因为它的失窃,它引起的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冲突,使得这幅画成为了世界名。所以,唯一我们能想到的,盗窃对艺术品好的方面。


那讲完了盗窃这个人祸,我们再来讲讲战争。战争和艺术,听起来是截然相对的,战争是暴力的,是血腥的,是残酷的。而艺术呢,是高雅的,是文明的,是优美的。那战争为什么会和艺术手拉手?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想请你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穿越回古代,如果你是像凯撒大帝、拿破仑那样了不起的征服者,那你如何去展示自己对被征服者的胜利呢?你怎么去展示自己特了不起,我征服了你们。


最古老和原始的手段,是把被征服者的头颅砍下来,悬挂在城头上。这听起来阴森森的,而且很野蛮,一点都不优雅。所以,后来人们不采用这种方式,有一种更长久、更优雅的方式,就是我去展示我抢劫到的艺术品。


比方说,我们知道古罗马有位非常著名的君主,叫作屋大维,屋大维的妹妹,她就在罗马建了一座户外雕塑园。这个雕塑园里面的雕塑,全部都是战争当中所劫掠的雕塑。古希腊最优秀的艺术家,包括菲迪亚斯的作品,都在这个雕塑园当中得到了展览。


另外一位很有名的——拿破仑。拿破仑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也是一个对艺术有着狂热追求的人。那他就非常喜欢用武力去霸占艺术品,来显示他对征服者的一种主宰,就是我不仅让你失去领土,更重要的是我要让你失去你最珍爱的宝物。


那1793年的时候,卢浮宫成为了博物馆,当时的馆长叫作德农。德农就把一张纸交给了拿破仑。这张纸上写的是什么呢?德农作为一个博物馆馆长的wish list(我的心愿清单),就是我们这个卢浮宫,我还希望有哪些艺术品,哪些人的艺术品在这里。比方说,上面有鲁本斯(都不是法国人)、有拉斐尔、杨·凡·艾克。


德农太了解拿破仑了,我用各种国家的艺术家的一流作品的名单去刺激你,刺激你的野性,也刺激你对艺术品的热爱。我提供清单,拿破仑就让他的士兵用行动来帮我完成各种各样的心愿。


所以,拿破仑在征服的很多地方都提出条件,交艺术品,你把艺术品给我作为停战的前提条件。甚至于拿破仑还专门组建了,从事艺术盗窃的部队,他把这种掠夺的行为进行制度化。在拿破仑那里战火、箭、艺术品是三位一体的,铁骑指向哪里,那里的艺术品就会被我全盘地接受下来。


那么有组织纪律的军队会小心地去搜寻战利品,但是无组织的军队就很可怕,他们会销毁艺术品。我想作为中国人,我们都不会忘记圆明园的,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那场大火,烧毁了圆明园当中无数的艺术珍品。类似的故事发生在德国的德累斯顿的历代大师画廊。


在二战当中,德国的德累斯顿这座城市遭到了轰炸,这是一个多重性的悲剧,当时有4000吨燃烧弹,几乎将这个城市夷为平地,2.5万人被炸死,7.5万多个家庭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毁灭。而它的艺术馆当中,154件艺术品全部被炸毁。在二战以前德累斯顿的画廊,是世界上最好的美术馆之一,但是二战之后,在这种无序的轰炸当中,这个美术馆连同这个美术馆中所有的艺术品都被毁坏了。


一方面,我们为战争当中艺术品的消亡而感到难过、痛惜,但是也有一些故事,会让我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有一个故事我印象非常的深刻,这是我读博士的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的范景中教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也是关于战争和艺术品的。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的一件作品——壁画《基督复活》。


《基督复活》被收藏在意大利圣墓镇,一个小镇的教堂当中。这件作品非常的重要,除了它的艺术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意大利的这座小镇得以在战火当中保持下来。

《基督复活》

作者: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

图片源自网络

当时是二战,英军的大炮已经对准了圣墓镇,眼看就要开炮了,这个时候英军的一个低级军官,叫作安东尼·克拉克,他忽然就意识到,在我们对面的这座小镇的教堂当中有一副世界名画。他忽然想到这一点,你想想看,一个低级军官的艺术知识这么丰富。他马上就下令,说:停止开火,你们不能开火,开火这座镇毁了,这座镇当中的艺术品也会被毁坏。


因为这样的一念,艺术品保留下来了,圣墓镇也被保留下来了,这个小镇当中居民们的生命也得以保存。所以,你想《基督复活》是一种奇迹,但是因为一件艺术品,一个城市中市民的生命都得以保存,那更是奇迹当中的奇迹。从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保护艺术品的过程中,他们作出的努力以及为了保护人类文明所付出的代价。


我们常常在讲文明,文明是什么,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命脉和遗产,但这样的遗产我们如果想要去感受它,想要去看见它,想要去实实在在地触摸它,我们只能通过艺术品。文明是非常脆弱的,意识到它的脆弱,我们会格外地珍惜它,也会格外地去想,我们如何更好地去保护和保存它。


人祸我们讲了盗窃,我们也讲了战争。但是,还有一种故意的破坏,有的时候可能是艺术家本人。


比方说,米开朗基罗曾经将自己的几十幅素描稿全部都用火烧掉。是不是觉得不可理解,为什么艺术家自己,一个头脑清醒的艺术家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作品毁掉?很简单。因为他想告诉世人,我的技术是最高超的,我是完美的。他在画一幅油画之前,他会画很多的素描稿,他不让你看到他创作的过程,他只让你看到最后那个完美的呈现,为了表现最完美的一面,为了显示我很轻松,那我把这些素描稿都毁掉,但其实这些素描稿本身不仅有艺术价值,它也是有历史价值,它记录了艺术家整个创作和构思的过程。


那除了艺术家之外,有一些收藏家也会去破坏艺术品,而他们破坏的理由可以简单地用一句话概括:因为爱,所以伤害。爱这个东西很奇怪,因为爱,我们会格外地呵护,可有的时候爱得太多了,我们可能也会去做一些伤害的事情。


比方说,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李世民太爱王羲之了,所以要把他带到另外一个世界去陪伴自己。


再比如南朝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才子皇帝梁元帝萧绎。他才艺过人,自己喜欢画画,也收藏了很多的名画,但是很可惜的是他很有艺术才华,但是国家治理的能力非常差,是一个亡国之君。


在都城失守之前,这个萧绎就站在城墙上哀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文武之道,到今天就终结了)。“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我读了这么多书,看了这么多画,艺术水准这么高,可是今天我仍然要面对这种国破家亡的命运)。


最后,他干脆让人把自己一辈子收藏的所有的名画、书法作品,还有书籍全部汇总在一起,放了一把大火,把它们全部烧了,自己也打算跟这些伟大的艺术品一起葬身火海。但他被救下来了,可那些画、书法、珍贵的古迹统统没有了。所以,这大概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国书画名作最大的一次浩劫。


不仅仅是中国的艺术品,其实西方的艺术品也会有这样的命运。

《加歇医生的肖像》

作者:文森特·梵高

图片源自Airlib网站

比方说,梵高有一件非常著名的作品,叫《加歇医生的肖像》。这件艺术品在1990年的时候,被一个日本的商人叫齐藤良平,花了8250万美元买回去了,但是这个日本的大亨也非常喜欢梵高的作品,他在遗嘱中明确表示,我死了之后,这幅画得跟我一起火葬。当然,后来他也说我只是说说而已,并不是真的如此。但不管怎么样,这位大亨1996年去世,而这幅画自他去世以后就再也不明下落,所以,是不是被拿去火葬我们不知道,很有这种可能。


所以,这些被收藏者伤害的绘画也在提醒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不是贪婪的占有,很多时候其实是舍得,对艺术品来讲你要好好保管它,当你不能保管的时候,你要放手。

03从失落的艺术中获得启发


刚才我们去讲了,由于天灾以及人祸所引起的艺术品的失落,那么,在最后一部分我想和大家聊聊我们能从艺术品失落的故事当中学到什么?那么,这些所得如何丰富我们对于艺术史的理解,又如何增强我们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我想说三点:


第一点,有一句诗可能大家都听过:彩云易散琉璃脆。《失落的艺术》这本书其实就是时刻提醒着世人,艺术品是多么容易失去。


遭窃、故意破坏、捣毁圣像、 厄运、有心或无意的毁灭,无数种理由能让它们消失,只有极少数失落的艺术品能重现、复得。那对于前现代的艺术家,其实他们能够流传存世的作品,只是他们已知作品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很多古代艺术家、前现代艺术家大量的艺术品其实都是失落的。


作者反驳了一种习以为常的艺术史观念,他认为,我们熟知的那些代表作,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但它们并不天然就是艺术家最伟大的作品,很有可能他们很多伟大的作品已经失落了、已经被摧毁了。而那些失落的作品并不是微不足道的。


这也告诉我们,一件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并不是一蹴而就地获得的,而是在历史的接受和流传当中形成的。它能不能幸存,能不能被人们看见,能不能被人们爱上,其实当中也有很大随机的因素。


如果《蒙娜丽莎》不被盗窃,它当然是一件伟大的作品,但它能不能被称得上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不知道。这里面有各种各样偶然的因素。


所以,这就告诉我们,对于现存的艺术品,一方面我们要好好地珍惜它们,但是也要明白它们并不是艺术史的全部。


第二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什么是艺术品的价值,艺术品的价值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简单由它的这个审美性决定的,很多时候艺术品的价值恰恰是由人的欲望计算并且赋予的。


艺术品一旦被完成了之后,它在人世间就完全地超越了它组成部分的价值之和。我们在谈一个花瓶的价值的时候,我们不能说它是一堆泥巴和粘土;我们在谈雕塑的时候,它不意味着这是木头或者石块的组合;我们再谈一幅画的时候,不意味着它是纸或者颜料的组合,甚至它的价值也不是由于它有多好看,线条有多么的美,风格有多么的独特决定的,很多时候真正的价值评判体系,是存在于艺术品之外的人的欲望。人们对它存在多少占有的欲望,这个艺术品就有多少价值。


当然,这个欲望是非常丰富的,因为收藏家的收藏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就像我们前面说到的,一位美国的富有的银行家,他之所以希望购买《德文郡公爵夫人》,那是他希望找到祖先的贵族血统。那么这样一来,其实这种审美欲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收藏者为了宣示自己的血统,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权力。


欲望可以赋予价值,但有的时候,欲望也会给艺术品带来伤害。这就体现在那些活着要占有,死了还舍不得放手的收藏家的身上。


那对于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我们都是普通人,人都会有欲望,我们怎么去面对它呢?其实,我们中国有一位古人,提出一个特别好的观念。这个人大家都熟悉,叫苏东坡。


当时的驸马王诜建了一座小型的艺术品博物馆,叫宝绘堂,在宝绘堂当中,收藏了非常非常多的名画、书法作品。苏东坡就曾经受邀到宝绘堂参观,参观完以后,苏东坡回家写了一篇文章。


文章中,他说道:我也很喜欢书画,我也经常做收藏,但是如果别人喜欢,别人拿走了,或者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我不会觉得可惜。为什么呢?他说:我把这些艺术品当作“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烟云从你的眼前飘过,你欣赏了烟云那些动人的姿态,但是飘过就飘过了。鸟儿在你的耳边吟唱,你欣赏了鸟儿美丽的歌声,但是听完就听完了,所以你不会一味地留恋,不会想要永远地占有它。苏东坡非常清楚,每一件艺术品都有自己冥冥之中的去处,能够相逢本身就已经值得倾心,所谓的占有欲是非常虚妄、非常荒诞的。


很多时候,那种相对瞬间的欣喜、那种珍惜本身就是缘分,珍惜恰恰就意味着随时随地都想到我可能会失去它。烟云过眼看似忘情,其实它所隐藏的恰恰是一往情深,这种不能忘怀的情愫当中,没有自私、没有贪婪、没有占有的欲望,而是包含着一种更加明亮、更加高旷的东西。


这样的一种豁达的念头,我觉得,对于艺术品来讲反而是更有益处的,至少它可以避免那种因为爱,所以想占有,因为占有,所以带来伤害的危险。


第三,我觉得《失落的艺术》这本书也在提醒我们,世间上有一些艺术品,虽然它还存在,但却已经失落。


比如说,很多被偷走的艺术品,它也许还在这个世间,但是,因为它没有被找回,它从公众的视线当中消失了,没有人能够看到它,没有人能欣赏它,没有人能够去研究它,它其实就从人类传承的这一环当中消失了。


我自己举个例子,我曾经去法国巴黎的国家图书馆,那里收藏着一部明代的古籍。这本古籍印刻得非常非常精美,是用四种颜色套印的山水版画,反映的是明代人怎么去旅游。


可是,当我到了法国国家图书馆,我发现,法国国家图书馆的电子目录当中根本没有这本书,而一般的管理人员也不清楚,他们拥有这本书。我其实当时是在另外一个学者的书中偶然看到,这本书在法国国家图书馆。这本明代印的书目前已经是孤本,所谓孤本就全世界只有这一本,这一本藏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但是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的人,也不知道我们藏着这样一件艺术珍品。


后来,因为有幸找到它,那么我也对它做了一些研究,虽然这个研究非常非常的不成熟。但我特别开心地看到,后来图书馆的人告诉我说,每当有其他的重要游客来,他们都会展示他们藏的这件宝物,而且会把这个前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就觉得非常开心,因为你的研究,重新唤起了这样一件确实存在,但可能已经“失落”的艺术品。


所以,对于艺术品而言,存在本身不是全部的意义,它必须要被观赏、被研究,甚至它要能启发更多的创作灵感,它才是真正地进入了一个传承的链条,我们才能说这是真正有意义的艺术品。


那么,在对《失落的艺术》这本书的分享当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去了解了艺术品可能失落的各种原因,包括天灾、包括人祸等等。


我们也从这些失落的故事当中获得了一些启发,获得了对于人性更加深刻的洞察。那么,当我们谈到艺术品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艺术品属于谁?


我想它部分地属于历史、属于过去、属于那些曾经创造过它、收藏过它、观赏过它的人们,它也部分地属于未来、未来的收藏者、未来的观赏者,我们的后代。


而我们这一代人,居于历史与未来之间,所以,我们是有责任的,我们不仅仅是要去欣赏艺术品,我们也要很好地把这个艺术品从过去传递到未来。了解艺术品的脆弱、了解它容易失落,我们会更加小心地去呵护它,同时我们要去想怎样去培养一种达观的对待艺术品的态度,以保证他更好的在过去和未来之间顺利地流转。

你可能感兴趣的:(失落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