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是改出来的?一篇作品的好坏大多取决于修改的功夫。

怎样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很多人会说要多练多写,可事实却是文章要经过多次修改。写完后文章就像毛坯房一样简陋粗糙,想要变得精致漂亮,还得对其进行装修和布置。

先前《北斗》杂志社问鲁迅先生,创作要怎样才会好?

鲁迅图片图片发自App

鲁迅先生回答的时候,其中一点是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作品要写得好,修改这步功夫,实在是不可少的。而且修改越仔细,作品便会越发好起来。

托尔斯泰曾经讲过:“他自认为他不能使他所写的任何东西‘不经过无限的把它修改并变化’,他说,‘我修改并变化,一直到我感觉到我在开始摧残它。’”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安娜·卡列尼娜》,所以永世不朽,苦心修改,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托尔斯泰图片发自App

福楼拜尔写的《波华荔夫人传》,也是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每字每句,均经作者仔细推敲润色过。有时为了使其音节和谐,还一面按奏钢琴,一面高声诵读文稿。

都德说:“我的作品是迟钝的,除了初稿以外,此后的修改都是益加艰苦的工作。”

都德图片发自App

歌德的《浮士德》先后写了40年。其中修改的功夫都当然占得不少。

歌德图片发自App

曹雪芹的《红楼梦》据他在第一回上讲“披阅读十载,增删五次。”其修改的苦心,也不难想见。

曹雪芹图片发自App

葛莱作的一首《墓畔哀歌》,曾经过14年的长时间修改。

有的人不仅在原稿件上修改,甚至出了一版两版之后还在尽量增删。如丹尼荪的诗集,果戈理的小说、剧本,就都是最后的版本和第一版是不相同的。总之,好的作品总是要经过修改的。

一篇好文章,应该力求简洁,语言简练,而不是长篇累赘,复杂冗长,让读者难以抓住要害。

经过反复修改,尽量把长句拆短,该删的删,该省的省。留心标点符号使用,不要让别人读完一个句子,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这是一种不好的阅读体验,难以吸引读者,继续往下阅读。

分好段落也很重要,段落不要太长,那样会给人一种压抑感,尽量把段落分短一点,当然意思要表达完整,各段之间也要衔接得当。

同时不要只想到输出而不懂得输入,当你越学越迷茫,越写感觉自己文笔依旧不好时,就需要停下来,往回看!看自己网上写的文章,你会发现确实有许多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

一个人的成功,并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成功是场持久战,靠的是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

实在找不到话题写时,不妨去改改自己写过的文章,那也是一种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作品是改出来的?一篇作品的好坏大多取决于修改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