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被看见 |《河流与潮汐》观后感

文:张慧姝

纪录片《河流与潮汐》讲述了英国艺术家安迪·高兹沃斯(Andy Goldsworthy)艺术创作的故事。安迪喜欢在自然中创作,所使用的材料不拘,所表达的形式多样,而促动安迪创作的,是那看不见的流淌在风景中的生命和能量。这些看不见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形态与流动,安迪为之心动,他所做的,就是试图把这些看不见的流淌与消亡,通过他的创作表达出来。本片画面精美,每一帧都堪称画作。本文截取部分画面,供回味与欣赏。

冰雕的形态,是安迪抽象出来的流淌在万事万物中的能量的形态。冰,是睡着的水,用冰这种材质来呈现能量流淌的一个瞬间形态,最切题不过了。创作冰雕的当日,安迪四点钟就开始了工作,是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完成。太阳出来了,用她的光芒为冰雕着上一层阳光的色彩,晶莹剔透的冰雕,似乎达到了它生命的最高峰,之后,冰,在阳光之下渐渐苏醒,冰雕,也随时间的流淌慢慢融化。时间的要素融入进了作品之中,那种让作品消亡的东西,正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倘若安迪知道中国的老子,他应该会用“上善若水”来解释他的作品。安迪想表达的那种能量与流淌,可以理解成为那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道。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宇宙万象背后更本质更深邃的存在,是创生与滋养万事万物的力量,如同水一般流动的能量,在万物之间流淌。

这种看不见的能量的流淌感动着安迪,他睁开他艺术家的眼睛,打开他灵敏的心,随处见到,随时感到,于是,他运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式不停地创造、不断地表达。

如果说,那种令安迪着迷的形态,以及他所创造的一系列这种形态的作品表达的是一种能量的流淌,一种会随着时间消亡,但似乎又消亡到无限中去的流淌的话;那么,安迪创造的另一类作品——石锥——就是要表达确定,任凭时间的流淌而永恒不变的事物。是一个旅行的纪念物,无言无语;一个展厅中央的展品,默然述说;是一个转角的守候,无声等候;潮起潮落前的任凭风吹浪打、春生夏长下的任而东西南北风,确定、不变而永恒。

当影片在缓慢的推进中展示这些作品的时候,我觉得美极了。这种美感,来自一种确定性的呈现。事物的成住坏灭、时间的单向流逝、思想的今非昔比,凡此种种,传递出的变的信息让焦躁与不安徒增,而确定性的寻求,是人类文明的方向。生命的指向,就是要在不确定的现象中找出确定性。人类文明的生长,就是确定性的探索历程,就是更高更深更有效的确定性的获得历程,就是不断在深度和广度上战胜不确定性的过程。(《杨鹏:“无常”背后的“确定性”之光》)

当看到石锥终于被草淹没的时候,我想到了《见与不见》,(因被误会为是仓央嘉措的作品而广为流传,但其实是广东肇庆女子谈笑靖(笔名扎西拉姆·多多)的作品),石锥似乎在说: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不见的被看见 |《河流与潮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