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15年了,这次春节到小舅舅家,有幸见到了我初中时代的闺蜜。故友相逢总是让人心生喜悦,短暂交谈,却也不经让人唏嘘人生际遇,再次让我感激15年前那个政策,给了我一份安定的工作和生活。
小璇——初中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是个阳光热心、机灵聪慧的女孩子,在学习上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年级前十,是老师青睐有加的人物。而我在数学方面学得颇为费力,徘徊在年级前70名。刚到初中,都互不相识,没有交好的朋友。因着我姐姐和她邻家姐姐玩得好的缘故,她自来熟的和我十分亲近,晚自习闲着无聊,乐此不疲的教我做数学题。
在她的帮助下,我的数学也明显有了提高,冲进了年级前15。当初虽是被动,也有些排斥老师特别看重的人,但她的乐观活泼、阳光热心却感染了我,我们开始越走越近,成了上下铺的姐妹。她在学习上帮助我,我在生活中帮助她,帮她一起洗衣服、拧被单、提水······一直以为我们会这样形影不离,直到毕业。然而初三时的分班,我们却只能隔楼相望。突如其来的离别,让我们猝不及防。挥泪离别之际,我们一起约好了即使不在一个班上,也要让成绩一起上光荣榜。我们要上同一所高中、同一所大学,还要做朋友。
初三的学业越来越紧张,我们在紧张的刷题中度过。我们的名字也如约出现在同一张光荣榜上,她依然是靠前的那个。填志愿的时候,她还特意告诉我,她填县一中,我也干脆在第一志愿填了一中,第二志愿填了六中,第三志愿填了定向培养。
第三志愿我本来是极其不愿意填的,因为当初在班上流行一句话,“谁脑袋被驴踢了,才会去填定向培养。”我也戏言一般把这句当笑话讲给母亲听,母亲听了并没有笑,反而发现新大陆一般,认真地询问道:“什么是定向培养?”我毫不在意说道:“听老师说,就是国家免费培养你读师范五年,五年后你就要去乡村或山区支教10年左右。如果毁约,就要赔偿。你说这苛刻的条件谁填,等支教回来,人都30岁了,我到时候拿什么养你们。反正我是不填的,我脑袋又没被驴踢。”
“你不填脑袋才被驴踢了。”母亲摁了一下我的头,恨铁不成钢地说:“这是一次多好的机会,你又不是不知道家里的条件,你和姐姐都要读书,妈妈我身体又不争气,医药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你爸爸天天累死累活的,家里怎么吃得消?”说着母亲又哽咽起来:“你也知道旁边的邻里都说我和你爸爸傻,别人家的孩子初中毕业都出去打工了。你姐姐高中后,可能也没有钱供她读了,你也最多只能读到高中。孩子,听妈妈一句劝,有书读总比没书读强。教师是铁饭碗,以后工作稳定。靠自己本事吃饭,才不会仰人鼻息。”
这画风转变得让我脑袋一片空白,我看着母亲情绪激动的样子,也只能端正态度说:“妈,你说的我都懂,但我还是不想填,别人都读高中,就我一个人跟别人不一样。高中我会努力的,争取获得奖学金,减轻家里的负担。以后我也会试着去兼职,自己赚取学费。”
母亲气急败坏:“你真是倔得像头驴,这两天你好好在家学习,星期一我随你去学校了解情况。”
那是我初中三年来,母亲第一次来我们学校。以前我常常盼望母亲也能来学校看我,天冷的时候给我送衣服;下雨了,接我回家;或者给我送一些家里的菜,改善生活。但我知道忙得脚不粘地,连三餐都顾不上的父母,怎么会过来呢?而临近毕业的时候,母亲却来了,真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还记得,那天早晨阳光还是那么的明媚,窗外的树枝轻轻摇曳,泛起深深浅浅的绿,在阳光下绿得发亮,绿得刺眼。我心不在焉地坐在窗前,看着窗外趴在栏杆上交谈的两个身影,我是百感交集,真不想将自己家的窘境诉诸人前。
母亲和班主任交流完后,看我还在上课,就默默地走了。下课后,班主任特意来到我身边,俯下身子,轻声温和的对我说:“元元,你家里的条件老师也是刚刚才知道,听你妈妈的,你有机会读这种学校是最好的选择。你不要听同学怎么说,相信你的父母和老师。”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
“再说,只是填第三志愿而已,对你填其他志愿没有影响的,而且就算填了,也不一定就会被选上,所以就当满足你妈妈的一番良苦用心吧。”听了老师的一席话,我释然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那志愿表如母亲所愿填好交上去之后,我整个人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觉得周围的一切又变得纯碎、清清爽爽了,天还是那么蓝,云还是那么的淡,树叶还是那么绿得可爱!
也许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本以为这只是母亲一厢情愿的小插曲,谁知道在母亲忙前忙后的奔波中,我竟以高分录取了。想到陆陆续续因家庭和自身原因辍学的同学,在外做苦工,我坚定了读师范的决心,而这儿也成为了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因为我的失信,我和小璇友谊的小船也在风雨中飘摇。两个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习环境,开始产生隔阂,渐行渐远,直到失去联系。
读师范的五年,没有紧张的学业氛围,只有浓郁的艺术气息,这让我有了很多的闲暇时间。16岁走出家乡,走进师范是我阅读的黄金时期,也是挖掘自我潜能的关键期。
五年时间,在图书馆、书城、教室、寝室、火车上、家中你都能看到我读书的身影。从晶莹剔透的冰心,言辞犀利的鲁迅,到浪漫空灵的徐志摩;从诗意人生的安意如、席慕容、纳兰容若、林微茵读到妙趣横生的《意林》、《读者》;从《平凡的世界》了解到《人生》需好好的《活着》,走过《边城》、《呼兰河传》到《家》品《雅舍小品》,看窗外《雷雨》交加,《秋》叶《尘埃落定》,了却《半生缘》,《梦里花落知多少》……与书同行,气自华。在文学的熏陶和濡染中,我的内心变得丰富多彩、细腻浪漫。可是,天性乐观的我,虽内心柔软易感动流泪,但灵魂却坚强刚毅不抑郁。
作为教师,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师范学校的五年生活,为了不虚度光阴,勤工俭学的同时,我坚持着自己对舞蹈、书法、国画的情有独钟。从舞蹈的压提跳转,毛笔的起行顿收,到画笔的皴擦点染。那时的我,无人扬鞭,也毫不懈怠。看着毕业时和画友一同举办地画展,留在学校展厅的画,现在想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切都值了。这些艺术的涵养,增添了我的魅力、丰富了课堂内涵,常常让我在课堂上如虎添翼,给了我自信的源泉。
师范毕业后,我如约而至,到了离家八里外的乡镇教书。残破的教学楼,艰苦的住宿条件,良莠不齐的师资队伍,虽早有心理准备,和繁华的都市相比,心理的落差感不言而喻。随遇而安的我“既来之,则安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教育兴国,国家培养了我,现在正是需要我回报的时候。
“身在其位,必谋其政”。初为人师的我,所知了了。自费外出学习、买书自学,向前辈请教。短短一两年,快速成长,从菜鸟成为了该校的语文教研员。自信从容的在当地展示了一堂示范课。我知道越努力,越幸运,一路向阳,我的脚步不会在此停止。想起刚毕业时,以前的小学同学聚会,不无嘲弄。
幸灾乐祸、嗤之以鼻道:“大学毕业,就在这儿鸟不拉屎的乡里当老师,工资才1400元,还不如我初中毕业,在大城市当粉刷匠也有5000——6000元。”我那时真是气急了那人的嘴脸,虽然是事实,却也意难平。我暗暗告诉自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在有心人的引领下,加上时间充裕,笔耕不辍,书写教学日志。苦心人,天不负,现在如愿以偿进入了我们县城最好的小学,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一线教师。
在县城我收获了爱情,有了自己温馨的小家庭和两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春节走亲戚,碰到了多年不见的小璇,十几年不见,我们都变了模样,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她在大城市教数学,积极备考教师资格证,夫妻分隔两地,两个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相比之下,突然觉得自己幸运多了。
我很庆幸当初填选了定向培养,因为它改变了我,让我生活得很幸福。在人生的长跑中,30岁以前我已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工作稳定,儿女双全。离父母也近,有个头疼脑热的,也能彼此照应。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心怀感恩,感谢党给了我读书的机会,把我从一个土里土气的乡巴佬变得富有灵性,让贫瘠的心灵得到了滋补,让单调的生活充满了艺术,让我走上了教师这条神圣的道路。让我明白中国梦的实现,就依托在我们这些平平凡凡、千千万万的教师身上。让我找到了生命的价值、教学的激情。教学之余,以书画会友,逗小孩玩乐,生活有滋有味。
人生路漫漫,感谢有你,让我活得明白,活得富有诗情画意。生命不止,未来可期,身在其位,总有些或多或少的不如意,不管怎样,心向光明,野百合也有她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