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斗

小A的一些回忆。

忘记就是背叛。小A在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记录了这一切,让自己和后来人不会忘记现在的一切从何而来。

北斗是其中的一个碎片。

那年,小A刚进入军校,彼时,正是汶川大地震过去两年。当年这几期学员,之所以考去军校受训,相信有很多人是觉得应该做些什么。

关于北斗,几件小事。

第一件:入学后的军事地形学课,是甘教员授课,讲授了最基础的军事地形学知识。但当谷教员对北斗进行知识拓展时,学员们都以为北斗虽然暂时还比不上美国的GPS,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可当教员一进教室门,画风就不对了:一个超大箱子,当场开箱,组装,穿戴上身——如果这是还能叫穿戴的话,更应该说是架到身上——这就是背负式北斗一号。如此硕大的导航系统,确实震撼着无数萌新学员的心——背着这个玩意儿奔袭,先散架的是人还是机器?谷教员淡定的说,大家出来,去操场。

大家大眼瞪小眼。

嗯,在建筑物内,北斗一号,没有信号。

操场上,教员当场演示定位和短报文(就是短信)功能,但是,短报文只能×分钟发一条,定位,哪怕是连续定位,也是×时间定一次……

想着被收到队里集中保管的手机,个个都能用GPS定位,一秒一刷新,小A不由得心里一凉。只好安慰自己:至少,北斗不受制于人,不怕对方掐断信号。地震时就是靠着它传回灾区的消息,这点GPS都不具备。

第二件事:一个月的校内新训结束后,开始野营拉练。期间,徒步拉练到位于远郊区的一个单位。那里的班长展示了装备上的定位系统,是两套,美国的GPS和俄国的格洛纳斯。原因很简单,北斗还不成熟,我们一手托两家,以免需要定位服务时被断网。

新训结束,回到营区。小A后悔自己分不够高,没上得了通信这类专业。同学们也有议论,为什么美国导航系统的体积小又好用,到了我们这就这样呢?是啊,只需要四颗卫星,计算四个距离参数,四个方程解四个未知数就能确定空间位置的技术,我们从九十年代就在努力,为什么到了2010年还是这样呢?然而,现实是,原理很简单,但工程化、实用化非常难。光一个授时用的高精度原子钟就攻关了多少年,遑论各种其他高精尖技术。彼时,少年时期的北斗一号,还只是双星加基站的系统。

第三件事:2015年,胸怀坎坷不安的心,小A进入英雄的师——那个再也回不来的部队。师里的干部干事一抬头,“呦,xx大学的,也是一样啊”“师兄,多关照”“都是师兄弟……你去直属队吧,专业对口”

在第一个连队,小A见到了那个迷彩的手持北斗一号。“至少体积小了”,A暗忖。

两个月后,朱日和基地,基地化演习开始,这场演习,让一个萌新排长在大尺度地幅中实践了学校里多次推演的测距、引导打击等多种技能,当然,还有定位——带领分队的第一项技能,至少是在沙漠里不迷路。

这个迷彩的北斗一号,除了必须面向南方才有信号和定位慢,也算是物尽其用。

三件事说完了。好在,中国军队的努力,是持续的。

2017年,北斗二号入列。小A发现不太一般了。总之,GPS能干的,它能干,GPS不能干的,它也能干。

到2019年,小A举着它带人在朱日和广袤的草原和大漠中来回穿梭。

而今,已经有了第三代。具体的,A说不能讲了。

故事就到这,没什么结尾,也不需要结尾。网上有很多关于北斗研发背景的故事,A说感兴趣就自己去看吧,真假姑且不论,但有一点,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科学从来都有国界。核心技术合作不来、乞讨不来,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道理都是相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