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狂人日记》,隔着外衣认识到的本质,人性是最好的照妖镜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上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这一段熟悉的文字很容易把我们带回到小学时光,这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已》。如今重新品读,除了有温故而知新感,不得不对文章中人性解剖的精准度佩服到五体投地。


无论是孔乙已,还是祥林嫂,或是阿Q,都被他老先生打上了标签,他对人性的条分络析,简直是一针见血,见血封喉,使得人在阅读过程中如被扼住了咽喉,无力为人性中最黑的暗处辩解。


倘若人不升空成为天使,毫无疑问,他将下沉成为魔鬼。他不能停留在兽性。最野蛮的人并不是野兽,他更坏,非常坏。——柯尔律治


多少年来,人类经过无数代繁衍、进化,依然无法更改身上最原始的野性,或许只有文化的洗礼能够给我们以光的指引。

而鲁迅先生的书籍无异于最好的、最透彻的剔骨尖刀,能够拨开各种伪装,体现人格中最深的阴暗,直指人心。

这本《狂人日记》推荐给大家,这是先生的第一本白话集。由北京汇智博达出版社出版。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在周作人所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和许寿裳所著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两部书中,两人都曾引用过鲁迅的医专同班同学医学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鲁迅学年成绩:



 难怪他的文章中剖析人性会如此透彻,原来和他的学问有关,他伦理学的分数碾压其他学科。


这本《狂人日记》以短篇小说的形式,为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暗黑系人性打上烙印,虽经时光晕染,依然无法改变其本质。

少时,我们所解析这些文章,背景是一个吃人的社会,然而迈步入当代,这些人性中无法洗刷的恶依然存在,依然如新,它并不因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只是披了件时髦的外衣,继续扮演着另类吃人的角色。 


一、人性与现实意义

世上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但教育和习惯却使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隔着各种外衣对它们加以认识。——切斯特菲尔德

 

鲁迅文风是自成一家的,尖锐,辛辣,充满着讽刺与醒示意味。

先生擅长刻画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深入人心,比如我读到:《孔乙已》中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更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

难免在我的心中也浮现出一个人物形象,朋友小睿,本是个从福建学习雕刻归来的能工巧匠,许多人慕名而来,追着他想要个精品。

他却总是说要雕刻最出色的作品,拿了人家的石料或玉料,一件小玩艺要拖个一、两年,实在囊中羞涩了,才会紧赶慢赶雕出一件来,又未免有敷衍之嫌。

后来,他的姐姐有了孩子,他终是可以抛开手艺不做,借口去帮忙带孩子,一个二个三个,竟生了三个,后来挨个儿带大了侄女,而手艺竟荒废了。

然后,机器雕刻兴起,他终是一日挨一日,从欣欣向荣的年青人,延跎至中年,光景就和孔乙已一般,其间也有女孩子为了他而抛弃家庭,甚至在冬无暖气的房间中伴他,而他也终是做了负心汉。

他这个人并不是骨子里运气不好,不知什么原故,就是不肯努力,不肯向上,总是说,人世间就这样罢。

抱怨这,抱怨那,独独不想,其实是有人愿意给他提供房子、材料,只要肯认真出成品的,于是一辈子就在朋友们的可惜里过去了。


孔乙已是被封建社会所耽误的“士大夫”,但个人的原因占比更大,如果他肯好好工作,正确认识自己,也许不会如此悲剧收场。

如果小睿能够读懂孔乙已的故事,说不定人生也是另一番天地。

浅薄的闪躲并不能避开现实,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要你肯努力,肯向前走,肯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你终究不会活成孔乙已和小睿。



二、人性与社会的关系


 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于丹

小说中除了人物,更多描写的是人所处的环境,而这些环境依然可以映射到当今的社会,不与时光转移而变化,讽刺的痛感依然存在。

《药》里面的人血馒头,荒诞可笑,吃了沾血的馒头人的病就能治好吗?人的命就能挽回吗?

江歌为刘鑫挡了刀子,用自己的生命换了她的命,她居然还在几年后沾着人血馒头,消费江歌和她的妈妈,在微博上改名变成大V敛财,她和《药》中愚昧无知,为已利益而不顾别人死活的老栓一家有什么区别呢?

《一件小事》中的人力车夫,撞倒了老妇人,勇于承担责任,去警察署自首。

而玛莎拉蒂的女车主谭明明,酒驾追尾后逃逸,再次撞车,导致两人死亡,因迟迟未判决,受害人奶奶得知后,绝食而亡。

两相对比,责任、担当、人命的轻重,浮现在眼前,黑白分明。

《故乡》中的杨二嫂,那个圆规似的女人,不正映射了我们身边的亲戚朋友?

借了钱,拖着一年又一年不还,你若敢催得急,他就敢说:不就是欠几个钱,早晚会还你。或是干脆振振有词,仿似你们的债务关系应该调个儿,他是爷爷,你成了孙子。

电视剧《安家》中老洋房的主人,当年可怜自己的远房亲戚,让其借住在自己家中,多年过去,因经营不善,需资金周转的时候,想卖掉老洋房,这一家亲戚却想要分一半儿的钱,反养成了斗米恩升米仇了。

这也是真实事件改编的,也许正发生在你的身边。

这种人心中有种便宜不占白不占的思维方式,占了反而再压你一头。

对于别人的富有,不是羡慕,而是嫉妒和恨,我穷你应该帮我。

仿佛不是人家通过努力获得的财富,却是托他的福份而来,理应对他一直无私奉献。

理所当然,毫无愧色,这种“圆规”的角色永远未曾消失。

而《阿Q》这个符号,代表着后浪淘尽前浪的时候,总会有裸露在浅滩上的人物,甘愿搁浅于这里。

这就是他的自欺欺人、自嘲、自解、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简言之,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是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


比如,想学一门新学科,努力了一段时间,而不见成效,就说这玩意儿是骗人的,赚不到钱,或是我做不了这行,这行业不适合我。


行百里者半九十,不竭尽全力,爬到最高峰上看风景,又如何能够知道尘世皆在脚下的自豪感?

学习者、工作者、做学问者,切警惕阿Q精神侵袭。


《祝福》中的祥林嫂身边的人,堪比当今的网络暴力。

失去孩子,失去信仰已经是这个不幸女人的极限了,在半疯的状态中,周遭一点关于善意的温暖都全无踪迹,人们为了满足自己踏踩她的优越感,专戳祥林嫂的疼处说,直到把人完全逼疯,选择走上绝路。

这和当今网络暴力逼迫明星,导致自杀有什么不同的呢?

2016年9月16日,乔任梁在上海家中意外身亡,9月17日由经纪公司通过媒体发布声明,确认乔任梁因网络暴力而患上抑郁症自杀身亡。

韩国明星崔雪莉,被发现在自家二楼房间探照灯上吊自杀。年仅25岁,后被确诊在自杀前曾被医院确诊抑郁症。

变性艺人张彩苑也是在浴室上吊自杀,由于其不常见的身份,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恶意留言,其中还有一些人身攻击,这令她不堪压力,最终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每一件看似自杀的背后,其实都是他杀。所以,希望那些喜欢在网上以辱骂别人找存在感的,俗称的键盘侠们,可不可以请你学着对别人善良一些。

像这些明星有不足的地方我们可以指出来,但是请不要恶意攻击,因为谁也不会知道,你的哪一个词,哪一句话,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读先生的书,一个个短而精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其中的人性,点点滴滴刺入心中。

对于人性的暗,我们厌恶鄙视,就连牛顿都说: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文学,修正自己的人性之路,先是认识到坏的、恶的,再加以摒弃,也许我们做不到象曾国藩那样,每日自检,每时自省,毕竟他的心中有一个天大的理想,所以他做到了,最终成为半圣人。

但我们至少可以做个善良的人,与慈悲比邻而居,给这好不容易挣来的人生入场券,做个和谐的收尾,莫让人性中的污点无限放大,不知不觉成为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那才真是可悲可怜呢!

让我们建立一座人性的小庙,供奉自己的魂灵,避免成为大自然的暴君,唯以读书修心养性。


虽然人性,总是伴着朽坏,但是在读完《狂人日记》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些道理:面对不可躲避的人性,何不争取一下,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它,或是改变自我,在改变中引发质变,只要心志坚定,人性虽然有朽坏的一面,但它的隔壁就是善良

 【我是人鱼薇沫】年读书超过100本,提升自我成长,帮助他人认清世界,离开狭窄的个人天地,如果这答案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点赞,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狂人日记》,隔着外衣认识到的本质,人性是最好的照妖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