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学习的HR不是好HR

文/小颐妈

不爱学习的HR不是好HR,不仅如此,从事任何一个职业的任何一个人,不爱学习也终究很难取得什么大的成就。

在企业多年,更是如此感觉,刚毕业别人可以给你成长的时间,可一旦工作三五年甚至更长,各种瓶颈就开始出现,企业不比稳定的编制工作,没有什么铁饭碗的概念,即便你把个人发展要求降低到不被社会/公司淘汰,也必然产生巨大焦虑。

虽说学习也会让人焦虑,但是不得不说,降低当下焦虑的办法,就是即刻开始学习;降低未来焦虑的办法,更是马上开始学习。

可是,很多人是不学习的。究其原因,不爱学习。不爱所以不会持久地去做。最终对前途的焦虑成功转化成了对学习的焦虑。彼此循环,终不得法。

管理团队,我时刻引导下属要爱学习,多学习。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也是从小就知道的道理。“不自救者不救“,实在不学,别人也拿你没办法。

为什么学习,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焦虑,不让自己被淘汰。

学习其实还有更高地意义与追求。

其一,投资与增值。如果说让自己不被淘汰是一种保值的做法,那学习其实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不但保值而且增值。我一直相信那句很常见的话,你说过的话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尽管我们见过很多高逼格的大神,他们从外到内都散发着常人不可为之的成功感,但是生活毕竟是生活,所谓高手在民间,大部分现实中的牛人其实都是其貌不扬的,可是当你听听他们的想法,感受一下他们的思维,你一定会非常崇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骨子里都是货,这些都是你我暂时没有的。所以学习的更大意义就是在于自我投资与增值,不仅不被淘汰,你我都想成为大神。当然,不要觉得今天学习了明天就会成为大神,这不叫投资,这叫投机。投机恰好是焦虑的重要来源之一。记住,时间会赋予学习投资真正的意义,因为比起其他投资的风险性,这世界有两样东西是时间一定可以促就的,一是学习;二是健身。

其二,家教与家风。学习与家庭有什么关系?没为人父母之前,我也没有太多这样的意识。当了父母之后,我才知道一个爱学习的家庭与一对爱学习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常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可能并不一定生长于一个爱学习的家庭,一个爱学习的家庭也不是100%养出爱学习的孩子,但备受家庭环境影响的孩子在这两种情况下的比例一定是大不相同的。80/20原则无处不在。无论父母如何成功,最希望地还是孩子比自己更厉害,一辈更比一辈强。没有学习好习惯的传承,孩子在学习上更多地就是在靠自己修炼,可想而知如果他的竞争对手有一对可以帮助到他的爱学习的父母,是否他会更处于家庭支持系统的劣势。而包括你我在内的很多人,是否都曾经成长于“学习是学生的事儿“的家庭环境,我们羡慕别人家父母的格局与见识。所以,我们要爱学习。

那真正的学习是什么?

看书?实践?拜师?当然可以,这些都是学习的方式。究竟什么是学习,我倒是认为不需要太标准的定义,只要你觉得它是学习,它就是学习。至于其中的成长与变化,更多也来自你自己的感知与体验。

在此,基于真正学习,有两个观点需要跟大家分享,我认为他们是学习的误区或叫做局限。

其一,认为学习就是扩大认知。我们读过很多书,看似学习过很多东西,我们也通过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我们还是在原地,无法从量变转向为更高阶的质变。其实学习及学习能力的升级并不仅仅只是针对认知,还必须要考虑格局。可以说学习这件事,认知和格局一个都不能少。知道了不代表系统化,有经验了不代表全局观。所以把自己已有的认知整合及系统升级,是我们更高阶的学习输出任务和目标。我记得自己在考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的时候就深有感触,对于实操类的大题,没有关联性、系统性的“打法”,没有知识的整合,是非常难得分的,因为考官会认为你还停留在中级甚至初级点对点、单一模块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上。

其二,认为时间一定可以带给你想要的学习成果。开篇说时间一定可以促就的事情之一就是学习,这是否是矛盾的。其实不矛盾,时间可以让你读过的书不白读,可是不白读不一定等于你想要的学习成果。如果认为自己每天学习一点,就一定能怎么样,这其实是不现实的,所以你要的成果,还需要有良好的学习计划和策略。我记得前些年媒体较多地报告说大学图书馆各种花式考研占座,看似同学们都很努力,可是能考上的却只有一小部分,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认为自己坐在图书馆投入了学习时间,就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这一切就像前两年一名HR写的书书名那样《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说起这一点,其实我也吃过亏,回想起自己曾经的一场很重要的考试也是投入时间很多而收获甚小,现在想想也就是有“时间回报必然性”的侥幸,大意对待了学习策略。

有效的学习是什么?

其一,关注学习力提升。ANEW模型,这是艾丽卡安德森在他新作《学习力:知识焦虑的时代,如何升级认知》提出的模型,四个重要要素决定了你学习力的提升。愿望强烈、自我客观、无尽好奇、从低开始。在此推荐此书。

其二,关注最近发展区。这是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有关教学与发展的观念,其中提到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是一对不断相对移动的平行线,并认为只有走在前面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我认为它对成人的自我学习也非常适用。就我自己而言,一名人力资源中层管理者,我需要根据我的前进目标进行“走在前面的学习“,而不是让自己永远在补课。对于我管理的下属,我也引导大家提前思考、提前学习,屁股决定脑袋,先模拟着把自己的屁股挪一挪,才有机会真正地挪一挪。

其三,丰富学习渠道。个人方面,需要自己读书、写文章、讲述,对应而言就是在拓展理论认知、提升信息收集与系统整合能力、加强语言组织表达及自信力。社群方面:参加学习沙龙、加入学习班/团体、提升学历资历,总之就是必须拓展学习性人脉。师长标杆方面:要有自己的对标对象,是HRM就要去找一个HRD对标。此外尽量找到自己的老师,老师可以不止一个,而且可以是生活、工作各方面有自己擅长面的人。比如,想理财,就找一个理财不错的人做老师。对标对象尽量相对稳定,直至你超越他/她,但老师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随时丰富,甚至你的下属也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附:文章的思维导图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爱学习的HR不是好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