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一):反向恢复时间

一:反向恢复过程

二极管(一):反向恢复时间_第1张图片

在图1所示的二极管电路中,加入一个如图2所示的输入电压。即在 0~t_{1} 时间内,输入为 +V_{F},二极管导通,电路中有电流流过。

假设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为 V_{D},当 V_{F} 远大于 V_{D} 时,V_{D} 可忽略不计;
如果在 t_{1} 时刻,输入V_{1} 突然从 +V_{F} 变为 -V_{R},在理想情况下,二极管将即刻变为截止状态,电路中只有很小的反向漏电流。

但在实际情况中,二极管并不会立即变为截止状态,而是先有正向的 I_{F} 变为一个很大的反向电流 I_{R}=\frac{V_{R}}{R_{L}},这个反向电流会维持一段时间 t_{s} 后才开始逐渐下降,再经过 t_{t}时间后,下降到一个很小的数值 0.1*I_{R},这时二极管才会进入反向截止状态。该过程如图3所示。

二极管(一):反向恢复时间_第2张图片

一般将二极管从正向导通变为反向截止的过程成为反向恢复过程。其中 t_{s} 称为存储时间,t_{t} 称为渡越时间,t_{re}=t_{s}+t_{t} 称为反向恢复时间。

二极管的开关速度受到反向恢复时间的限制。

二:原因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电荷存储效应。

由于二极管外加正向电压+V_{F} 时,区的空穴向 N 区扩散,N 区的电子向 区扩散,不仅使得耗尽层变窄,而且使得载流子有相当数量的存储,在 区内存储了电子,在N 区内存储了空穴,它们都是非平衡少子。

空穴由 区扩散到 区后,并不是立即与 区中的电子复合后消失,而是在一定的路程L_{P}(扩散长度)内,一方面继续扩散,一方面与电子复合消失,这样就会在L_{P}范围内存储一定数量的空穴,并建立起一定的空穴浓度分布,靠近 PN 结边缘的浓度高,离 PN 结越远,浓度越小。
正向电流越大,存储的空穴数目越多,浓度分布的梯度也越大。电子扩散到 区的情况类似。

把正向导通时,非平衡少子积累的现象叫做电荷存储效应。

当输入电压突然由+V_{F} 变为-V_{R} 时, 区存储的电子和 区存储的空穴不会马上消失,它们会通过以下两个途径逐渐减少:
       1.在反向电场的作用下, 区电子被拉回 区, 区空穴被拉回 区,形成反向漂移电流 I_{R} ;
       2.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消失。

在这些存储电荷消失之前,PN结仍处于正向偏置,即耗尽层仍然很窄,PN结的电阻仍然很小,与 R_{l} 相比可以忽略,所以此时反向电流I_{R}=\frac{V_{R}+V_{D}}{R_{L}}V_{D}表示PN结两端的正向压降,一般有V_{R}>>V_{D},即I_{R}=\frac{V_{R}}{R_{L}}。在这段时间,I_{R}基本上保持不变,主要由V_{R} 和 R_{l} 决定。经过 t_{s} 时间后,P 区和 N 区所存储的电荷已显著减小,耗尽层逐渐变宽,反向电流 I_{R} 逐渐减小到正常反向饱和电流的数值,经过 t_{t} 时间后,二极管转为截止状态。

由上可知,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就是存储电荷消失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反向脉冲的持续时间比反向恢复时间 t_{re}=t_{s}+t_{t} 短,则二极管在正、反方向都可以导通,起不到开关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Embedded,二极管,反向恢复,参数,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