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config/ip addr 检查IP地址
pwd 检查当前的位置
su root 切换到root目录
cd命令是linux中最基本的命令语句,必须熟练掌握
cd / 返回根目录
cd ~ 用户主目录
cd ..返回到上一级目录
cd 直接回家
目录创建删除操作
mkdir a // 创建 a目录
mkdir -p a/b // 创建 a目录,并在a目录里创建b目录
mkdir -m 777 c // 创建一个权限为777的C目录
rmdir 目录名 // 删除空目录
rm -rf 目录名 // 不提示递归删除目录下所以内容
文件创建删除操作
rm n.txt // 提示删除文件 y删除 n放弃
rm –rf * // 删除所有文件
rm –rf /* // 删除所有子目录所有和文件
rm -rf 文件夹 // 删除该文件夹
touch n.txt // 创建文件
vi/vim文件编辑
1、文件创建或打开
vi 123.txt
vim 123.txt
2、编辑模式
按i,在光标前开始编辑
按a,在光标后开始编辑
按o,在当前行的下一行开始编辑
按u, 撤销之前的操作
3、Esc退出编辑模式
底行模式:按 shift+:冒号
:%d 清空文件
:q! 不保存退出
:wq 保存退出
:/world 从当前光标处,向上查找world关键字
:?world 从当前光标处,向后查找world关键字
复制 修改 移动文件
cp nginx.conf n.txt // 复制单个文件
cp –R tomcat1 tomcat2 // 复制整个目录
mv 文件名 修改后的文件名 // 修改文件名字
mv /root/123.txt /root/a/123.txt // 移动文件
浏览文件
cat 123.txt //输出文件所有的内容
more 123.txt // 输出文档所有的内容,分页输出,空格浏览下一屏,q退出
less 用法和more相同,只是通过PgUp、PgOn键来控制
tail -10 nginx.conf 查看nginx.conf的最后10行
tail –f nginx.conf 动态查看日志,方便查看日志新增的信息
ctrl+c 结束查看
文件目录属性和权限修改
1、查看文件属性
ls -l 文件路径 //查看指定文件的属性
ls -al 文件夹路径 //查看指定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属性
第一栏:文件类型与权限
1)第1个字符:文件类型,比如这里显示是d,说明是目录,事实上可以是l:链接文件,c:字符文件,-:普通文件,b:块设备文件等等。
2)第2至4字符(r-x):文件拥有者权限,其中,r表示可读(read),w表示可写(write),x表示可执行权限。而如果没有权限,则出现**-,比如此处,没有出现w**,说明文件所有者不具备写权限。
3)第5至7字符(r-x): 所属组权限,表示该文件所属组的用户的组权限,权限说明同上。
4)第8至10字符(r-x): 其他用户权限,即非本人且没有加入本用户组的其他账号的权限,权限说明同上。
第二栏:文件名链接数
每个文件都会将它的权限与属性记录在文件系统的inode中,操作系统就是根据inode号来识别不同的文件(可以采用“ls -i filename”查看)。每个文件都会有一个inode,但是在Linux系统允许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inode,这意味着可以用不同的文件名访问同样的内容,对文件内容修改会影响所有文件名,并且删除一个文件名,不影响文件名的访问,这就是Linux中的硬链接机制。回到正文,这栏的属性记录的就是多少不同的文件名链接到相同的一个inode号码。
第三栏:文件所有者账号
第四栏:文件的所属用户组
第五栏:文件容量的大小,默认为Bytes
第六栏:文件创建日期或最近修改日期
这一栏分别为日期(月、日)及时间,如果时间太久,那么可能仅会显示年份信息。
第七栏:文件名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文件名前多一个**.,比如上图的“.readhead”文件,表示此文件是隐藏文件。可以使用ls和ls -a感受下隐藏文件与普通文件的区别。
另外不晓得大家有没有注意,目录…与目录.**的权限是一样,实验证明,根目录的上一层与根目录自己是同一个目录,其权限和目录属性完全一致。2、权限
Linux文件的基本权限有9个,分别是拥有者,所属组,其他人,三种身份各有“读、写、执行”三种权限。Linux使用了数字来代表各个权限:
r:4 w:2 x:1修改权限:
chmod 777 m // 给m文件添加读、写、执行权限。
chmod -R 777 m // 给文件m及其子文件添加777权限
切换用户:
su root
tar命令位于/bin目录下,它能够将用户所指定的文件或目录打包成一个文件,但不做压缩。一般Linux上常用的压缩方式是选用tar将许多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再以gzip压缩命令压缩成name.tar.gz的文件。
-c 创建一个新的tar文件
-v 显示运行过程的信息
-f 指定文件名
-z 调用gzip压缩命令进行压缩
-t 查看压缩文件的内容
-x 解开tar文件
tar –cvf n.tar ./* 压缩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目录,文件名为n.tar
tar –xvf n.tar // 解压压缩包中的文件到当前目录(如果长时间未解压成功 Ctrl+C推出)
tar –cvzf m.tar.gz m // 将文件m压缩成 .tar.gz
tar -zxvf m.tar.gz // 解压m.tar文件到当前目录
解压zip压缩包
unzip [选项] 压缩包名
选项 含义 -d 目录名 将压缩文件解压到指定目录下。 -n 解压时并不覆盖已经存在的文件。 -o 解压时覆盖已经存在的文件,并且无需用户确认。 -v 查看压缩文件的详细信息,包括压缩文件中包含的文件大小、文件名以及压缩比等,但并不做解压操作。 -t 测试压缩文件有无损坏,但并不解压。 -x 文件列表 解压文件,但不包含文件列表中指定的文件。
直接解压缩:unzip dir1.zip
使用 -d 选项手动指定解压缩位置 unzip -d /tmp/ ana.zip
grep root /etc/passwd 在文件中查找关键字root
grep -n root /etc/passwd // 查找并显示行数
ps -ef // 查看所有运行软件的进程
ps -ef | grep java // 查看java相关的进程信息
标题 数值 简介 UID root 用户 ID(当前使用用户的唯一标识) PID 4781 当前进程 ID (当前进程的唯一标识) PPID 1 父进程 ID (父进程的唯一标识) C 0 CPU 用于计算执行优先级的因子 (反映的是 CPU 调度情况) STIME 10:53 进程启动的时间 TTY pts/1 启动进程的终端名 TIME 00:00:01 进程占用 CPU 的时间 CMD /usr/bin/docker -d 启动进程的命令 kill -9 PID // 杀死pid对应的进程
lsof -i:8080 // 查看8080端口是否被占用,被占用打印信息
netstat -tunlp|grep 8080 // 用于显示tcp,udp的端口和进程等相关情况
kill -9 PID // 杀死指定pid的进程
killall -9 java // 通过程序的名字,直接杀死相关的所有进程
将window目录挂载到linux
(1)首先设置window目录为共享目录,关闭windows的防火墙
(2)挂载命令
mount -t cifs -o [email protected],password=2543828838aa //192.368.21.18/windows /mnt/package/linux
防火墙状态检测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service
然后在下方可度以查看得到“active(running)”,此时说明防火墙已经被打开了。
关闭防火墙
关闭防火墙: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永久关闭防火墙: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开启防火墙
启动防火墙: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service
设置开机自启: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service
重启防火墙:systemctl restart firewalld.service
centos7防火墙添加白名单
添加8180端口 :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8180/tcp --permanent
重新加载策略配置,以使新配置生效 : firewall-cmd --reload
1、修改该文件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2、我们需要首先找到ONBOOT=no ,需要修改为ONBOOT=yes然后保存退出。
3、service network restart #重启网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