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1-3课的串讲思考

课前分析

《物体的运动》单元1-3课在线上学习期间便以上过,本来应该安排的是复习。

为何变为串讲了?是由于在复学第一课了解了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线上学习参与度不足够高;重要知识遗漏;对知识的内在逻辑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结合课时计划,打算对线上学习课程进行串讲。

本单元涉及“物体的位置”、“运动的形式”、“运动的快慢”、以及综合运用“设计与工程”四个模块,四个模块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构建物质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整个单元的基础,第二课和第三课属于物体运动的形式,并且第二课是第三课的基础。

因此基于单元分析,结合课时计划,我将1-3课安排为一个课时,第一课进行单独讲解,第二、三课进行整合讲解。

【教材处理】

由于时间紧张,不能按照教材原计划落实所有教学目标,因此,根据三年级复课建议中这三课涉及的三星教学目标进行重点讲解,对此,结合学生的情况与课堂的实际我将这三课教材做了如下的处理:

调整了《运动和位置》这一课探索活动一图片出示顺序,这样调整是因为公交车站图片中隐含了“切换参照物”比较的活动,需要学生有更高阶的理解能力,因此放在最后呈现。授课实际情况中,有学生能说到,相对于站台上的人,公交车在运动,相对于公交车上的人,公交车未运动,若学生在此不能做切换参照物的表达,课标提示可不做要求。

第一课的探索活动2、3没法进行分组实验与有效的实验演示,因此将该实验做了如下调整:将该方位盘置于投影下,用橡皮做位置的转换,训练学生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橡皮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这一课的探索活动,教材先是让学生描述过山车等5种物体的运动路线,比较运动路线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演示,建构直线运送与曲线运动的模型。在复学第一课进行线上学习情况摸排中发现,学生对于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认识有一定基础,因此,本课的任务是对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科学概念与科学词汇的表达进行训练。

因此本课我是先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可以根据运动路线不同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判断过山车等五种物体的运动形式,以巩固概念。

【时间安排】

在对教材进行处理后,各环节时间安排如下

各时间段安排的教学流程流程如下:



【教学过程】

第一课,首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怎么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有的学生能够说到要与其它物体比较,甚至有个别孩子能够说到,要找一个参照物,教师板书“与其他物体比较”,强化认知。

紧接着进入探索运用环节,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在此基础上,出示蒙古包图片,请孩子判断哪些物体在运动,哪些静止,并说出判断的理由,加深问题探索深度,为后续完整的总结判断物体静止还是运动的方法打下基础。

若孩子在表过程中,存在困难,可提供“和A相比,B的位置移动了,所以B是运动的”“和A相比,B的位置没有移动,所以B是运动的”的句式帮助学生表达。

出示公交车站的对比图,教材上公交车站的图片是在整蒙古包图片之前,这样调整是因为公交车站图片中隐含了“切换参照物”比较的活动,授课实际情况中,有学生能说到,相对于站台上的人,公交车在运动,相对于公交车上的人,公交车未运动。若学生在此不能做切换参照物的表达,课标提示可不做要求。

通过逐步深入探索,总结并板书完善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规范判断方法,解决本课难点。

本课探索活动2和3是“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的分组实验,但由于目前没法做分组实验,该实验进行演示也不便于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进行情况,因此,我将该实验做了如下调整:将该方位盘置于投影下,用橡皮做位置的转换,请学生用“橡皮在明明的XX方向距离X厘米的位置”的句式描述橡皮的位置。在此提示并演示方位盘的摆放要先用指针确定南方,再摆方向盘,使方向盘摆放与教室的实际方位相吻合。

通过上述活动的训练,进行总结归纳。在此提问学生: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时,需要描述他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什么?所有学生都能说出方向、和距离。

探索活动4是对学生认识水平的一次挑战,如果学生学习有困难,可以略过,只完成探索活动1-3就可以了。

呈现拓展环节,让学生画出故障车的位置,通过该活动逆向构建“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这一科学概念。

由于本单元2、3课均属于物体运动形式的内容,因此我将第二课与第三课进行了融合,设计思路是:通过认识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意识到运动方式是可以分类的,由此衔接根据运动路线不同,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具体过程如下。

聚焦环节:依次呈现以下图片,请孩子说一说,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若孩子描述困难可让孩子用手比划的方式进行展现,以了解学生对于各种各样物体运动的了解情况。

探索环节:展示以下材料,请孩子想办法让他动起来,并依次观察记录这些物体的运动形式。该环节要进行记录指导:教师先引导孩子用手比划的方式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式,通过对手势的观察,与感受物体的运动形式后,带领孩子用线条+箭头的形式画出运动方式,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

通过观察记录表,学生便能说出物体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

紧接着提问:各种各样的运动我们可以怎么分类呢?引入到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认识。呈现轨道与小球,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并让孩子们用刚才学习过的线条+箭头的形式画出小球的运动路线。根据所画的路线图,认识物体的运动路线有直线与曲线,根据运动路线不同,可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呈现过山车等五张图片,提问哪些物体在做直线运动?哪些物体在做曲线运动?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训练巩固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认识。

出示小球从桌面飞出的材料,提问:桌旁的桶是为了接住小球用的。那么,桶放在哪个位置能接住小球?并请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出小球的运动路线,学生的反馈如下三种情况,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对此学生会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对物体复合运动路线的思考。

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将本单元复课建议中涉及的单元检测题,摘选出来,发送至班级群,请孩子课后完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1-3课的串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