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丨凌晨12点,6万男女钻进玉米地,只为一夜暴富。

image

这是城君原创的第1090个城市故事

凌晨12点,河南延津县,

近六万名成年男女彻夜无眠。

这都是被一只虫子给搅的。

几乎每一块玉米地里,

总有两三盏头灯晃来晃去,

人们弯着腰,寻摸着蛐蛐。

image

蛐蛐,蟋蟀的俗称,

曾经灭之而后快的害虫,

现在却是比黄金还贵的宝贝。

每年立秋过后,

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会像春节返乡一样,

请假一个月,回家抓蛐蛐。

抓一个好蛐蛐,顶一年搬砖赚的钱,

谁还有心情在流水线旁受气?

image

延津县僧固乡德士村,

人们把抓蛐蛐叫作捉虫,

当地号称“河南第一虫交易市场”。

21年前,村民董瑞印的蛐蛐

在上海的蟋蟀比赛里赢得冠军。

image
image

撬子手是蛐蛐捕手的职业称谓。

入夜后,撬子手趟遍了家附近的田地,

又组成车队,向十几公里外的玉米地进发。

撬子手有一套专业武器:

头顶的矿灯、手里的网罩和腰间的竹筒。

前半夜逮虫靠运气,

撬子手一垄一垄趟过田地逮虫。

后半夜则要靠“听叫”。

吃饱喝足的雄蛐蛐会离开洞穴,

摩擦翅膀发声,找女朋友出来耍。

有经验的撬子手通过叫声,

能听出蛐蛐的大小和优劣。

image

老董,缔造致富神话的那一位,

抓蛐蛐20多年了。

他是神级撬子手,“听叫”功夫一流。

好虫子声音的穿透力特别强,

让你心中一震,怀疑这到底是不是虫叫。

老董说一晚上,好蛐蛐就叫一两声。

他曾经等待确定它的方位,蹲守三夜,

抓住一只,卖了8千块。

哪块地出过好蛐蛐,

当晚就会被地毯式搜索。

唯有考虑到保护种源,

撬子手不捉雌的和幼小的蛐蛐。

image

斗蛐蛐按虫的重量划等级,抓来的蛐蛐都会放在电子秤上量一量。

没过头顶的玉米地闷热不透气,

玉米叶子拉在脸上火辣辣地疼。

不到一个小时,捕手的长衣已被汗水浸透,

拿在手里拧了拧,汗水滴滴答答落在地上。

凌晨两点,实在累得够呛,

老董在田边和衣而卧,

做梦还念叨着“我咋听不到音呢”。

image
image

抓蛐蛐虽然苦,但抓到好虫的乐趣却是无可替代的。

凌晨5点,天蒙蒙亮,

德士村村口两排方桌,夹道摆开。

收虫的虫客和贩子天没亮就出摊,

争着第一个看到撬子手抓到的蛐蛐。

操着各式普通话的虫客们,

还不等他们坐稳,

就被熟悉或不熟悉的撬子手包围。

image

图/Ricky

一个上海小哥连续5年到这边收虫。

他说收虫就像当选美评委,

看哪只蛐蛐长相好,就收哪个。

有北京的大叔说,每年下乡收虫,

最过瘾的就是坐在农村的市场里,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捕手簇拥着,

image
image

蛐蛐装在拳头大的小罐里,

用橡皮筋箍着。

虫客根据自己的眼光给价。

有的把放大镜抵在蛐蛐罐边上,

打量半天:先看头,后看腿,

再看皮毛不后悔,最后打草看牙。

image

图/Ricky

斗蛐蛐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

宋朝的古书上,

列出了青、黄、紫、红、黑、白六类,

共260多个蟋蟀品种。

“乌头金赤、蟹壳青、紫黄、青麻头、

铁头青背、琥珀青、白牙青……”

具备“帝王相”的蛐蛐鲜见,且不易辨认。

image

“看看这个咋样?”

老董对一个上海口音的虫客说。

“个头够,但牙有点薄,”

戴着粗金链的虫客回答。

看了几条虫都不十分满意,

粗金链说:“把你的好虫拿出来吧!”

董瑞印嘿嘿一笑,把“叫无声”捧出。

比赛中蛐蛐一般会叫,威胁对手增加士气。

而不会叫的蛐蛐,就像“不叫的狗咬死人”,

能把对方杀个措手不及。

image

正在俩人商量的时候,

巨大的炮仗声在路对面响起。

当地市场有个规矩,

一只虫现场卖到千元以上,

撬子手就要放炮仗,图个好彩头。

平日在城里送快递的一个小哥,

正低头数着一叠厚厚的毛爷爷。

image
image

延津不是传统的蛐蛐产地,山东才是。

山东自南向北有一条蛐蛐产区带,

当地水质和土壤利于虫子的钙化,

所产的蛐蛐彪悍善战,

曾为历代朝廷进贡斗蟋。

image

然而,山东的“虫运”正渐渐枯竭。

原来麦秸垛墙角里,一翻就有。

现在工业区、开发区的崛起,

加上多年的地毯式捕虫,

撬子手抓蟋蟀的半径越来越大,

好虫却越来越难抓。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延津被好运相中,

成为蛐蛐产地的后起之秀。

目前河南延津县有18个市场,

蟋蟀年交易总额过亿。

image

有人拿斗蛐蛐来赌钱,

输掉上海两套房。

每年新闻里包邮区的民间,

总有几个斗蛐蛐的窝点被查封。

有人把斗蛐蛐视作国粹,

跟西班牙斗牛相提并论。

更多普通的玩家,

只不过想回味儿时抓虫子的快乐。

玉米地里,突然一阵悠长的叫声响起,

矿灯一亮,网罩盖住油亮亮的一只蛐蛐。

image

图/熊亮

image

每晚10点后

在后台回复「碎片」

捡起一块城市碎片

发现一段城市灵感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延津丨凌晨12点,6万男女钻进玉米地,只为一夜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