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数据生命周期:用户行为数据的4个来源

数据收集是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的初始环节,埋点数据是驱动业务的指标,这一切都需要基于数据。那么,我们需要收集的数据有哪些?

谈到数据驱动业务,离不开数据是怎么来的,数据收集是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的初始环节。

数据生命周期的大体介绍,在过去的一篇文章中有提到。虽然文章的部分内容我准备重新构造,但是对于这部分的基础环节,并没有太多的变换。

文章会涉及到不少技术相关的知识,我会尽量减少这部分的细节。相信经过一系列的讲解,你会明白埋点数据怎么成为驱动业务的指标,文章也会提供网上的公开数据,帮助你实际上手操作。

需要收集的数据主要能划分成四个主要类型:行为数据、网站日志数据、业务数据、外部数据。

Web日志数据

网站日志数据是Web时代的概念。

用户浏览的每一个网页,都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具体的技术细节不用关注。只要知道,当服务器和用户产生数据交互,服务器就会把这次交互记录下来,我们称之为日志。

127.0.0.1 – – [20/Jul/2017:22:04:08 +0800] “GET /news/index HTTP/1.1” 200 22262 “-”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2_5)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60.0.3112.66 Safari/537.36”

上图就是一条服务器日志,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用户who在什么时间段when进行了什么操作what。

127.0.0.1是用户IP,即什么样的用户。不同用户的IP并不一致,通过它能基本的区分并定位到人。[20/Jul/2017:22:04:08 +0800] 是产生这条记录的时间,可以理解为用户访问的时间戳。

“GET /news/index HTTP/1.1″是服务器处理请求的动作,在这里,姑且认为是用户请求访问了某个网站路径,/news/index。这里省略了域名,如果域名是www.aaa.com,那么用户访问的完整地址就是www.aaa.com/news/index,从字面意思理解,是用户浏览了新闻页。也就是what。

who、when、what构成了用户行为分析的基础。Mozilla/5.0这个字段是用户浏览时用的浏览器,它的分析意义不如前三者。

如果我们基于who分析,可以得知网站每天的PVUV;基于when分析,可以得知平均浏览时长,每日访问高峰;what则能得知什么内容更吸引人、用户访问的页面深度、转化率等属性。

上面的示例中,我们用IP数据指代用户,但用户的IP并不固定,这对数据口径的统一和准确率不利。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研发们通过cookie或token获取到用户ID,并且将用户ID传递到日志中。它的形式就会变成:

127.0.0.1 – 123456 [20/Jul/2017:22:04:08 +0800]…

123456就是用户ID,通过它就能和后台的用户标签数据关联,进行更丰富维度的分析。

案例的服务器日志,记录了用户的浏览数据,是标准的流量分析要素。但是网站上还会有其他功能,即更丰富的what,譬如评论、收藏、点赞、下单等,要统计这些行为靠日志就力有未逮了。所以业内除了服务器日志,还会配合使用JS嵌入或者后台采集的方式,针对各类业务场景收集数据。

在这里我提供一份网上公开的数据集,年代比较古老,是学生在校园网站的浏览行为数据集。数据原始格式是log,可以txt打开。需要的同学可以在后台发送「日志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掌握数据生命周期:用户行为数据的4个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