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这道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最初听说这本《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是在一场求职分享会。演讲者中一位优秀的学长以高于同届入职者的头衔和收入加入了法国最大的实体企业之一达能。我很佩服他的经历和生活工作态度,自然地,当他推荐这本书时我自然地也加入了书单,作者邱天的履历简直是完美又令人艳羡的,7年麦肯锡咨询顾问,5年互联网行业运营管理,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但一开始无法避免地会觉得这是一本所谓的鸡汤、成功学。但读罢我才发现这本书比这些的意义要深厚。作者完美的履历背后有着6岁时的白血病,30岁的离婚,种种压力与挫折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但作者反而是在全书的最后才淡淡地提到。更让我唏嘘的是,在全书的最后一篇她写给女儿的信中,“生命本身就是礼物,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我们也许会经历很大的创伤与损失,但是活着,日光、书本、音乐、游戏、食物...种种生活中几乎唾手可得的东西,让我们感受到愉悦与意义,这本身就值得庆祝。 ​​​​”或许正是因她经历过生命和重要的人都握不住的无力感说出这样的话才格外动人。


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作者的写作叙述态度是真诚的,读书的过程就像听一位亲切的前辈讲述她的已经走过的人生,从职业选择到职场逻辑,从爱情到婚姻和育儿。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处处都在兜售焦虑时,这本书就像一缕清风,告诉我们人生的正确答案太多了,所以人生的选择才是困难的。不谈所谓的平衡工作和生活,而是在贪心的世界里保持清醒。在本书给我的诸多启示中,我想聊聊我最有感触的4点。

在贪心中保持清醒

作者说人生是资源有限的选择题,我们都是很贪心的,我们想要的很多,而且永远都不知足,每个选择背后都有不止一种被牺牲的可能性。但是我们要清楚资源是有限的,而我们总是倾向于“全能”,“快捷”,好像总有方法能让我们拥有分身然后坐拥一切。就好像各种知识付费的课程越来越多,能帮你快速入门一门宏大的学科,有了很多干货总结和讲书将电影节目,好像十几分钟就能浓缩和理解了人类深邃的智慧。

有厚厚的书,长长的网课,当然,也就有了短短的干货分享。所有的营销,都基于对人性的洞察;所有的标题党,都是对我们内心欲望的回答。生命短暂,年华似水,我们太需要诀窍了,我们太渴望捷径了。于是,我们太想要几篇文字、几小时课程、几分钟阅读,就直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顶点了。

贪心是我的缺点之一,从小到大总是被妈妈说是“多吃多占”,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不够用,就这样揽下来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然后在被各种事情压得喘不过气来,顾此失彼时陷入焦虑。作者的一席话让我反思自己,确实每个目标都有人曾实现过,都有完备的方法论,但是每个目标都要占用时间和精力,学会量力而行是一生的功课,把有限的每一个目标做到极致是更理性地选择,因为“所有精彩的经验之谈都需要十载寒窗、百炼成钢”,所以我们不妨试着像作者说的那样:

人生是一场在谈心中保持清醒的游戏,于是我划掉暂时无法付诸行动的金句,划掉了对人生的急于求成,划掉了对自己的求全之毁,划掉了战场上与自己对打的挣扎与沮丧。

职场最宝贵的品质是靠谱

职场人的压力是不言自明的,工作压力情绪控制健康管理,样样沉重样样伤脑筋。从找工作的面试、态度、前期准备的tips到职场中的品质、态度、人际处理、底层技能和思维,作者全用化繁为简的方法拆解了一遍。

曾经的我在经历之前的3段横跨实业,商业分析和咨询的实习中也反复思考,工作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呢?是什么让大家信任和认可你呢?作者的答案就是:靠谱。听起来很简单,但我们不一定能够真正明白和做到其中的内核。作者不愧是资深咨询顾问,对靠谱的本质一针见血,无非是以下4点:

记得(记笔记,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

想想(根据目标思考战略,不做简单的任务完成者而是而是问题解决者)

回应(汇报进度,保持沟通。让别人在不确定的世界中获得多一点确定性)

复查(任务不清,提问;方向不同,反驳;执行困难,求援)

只要在任何项目中做到这4点,就起码可以成为令人安心的队友。因为“靠谱”这样的判断来自于对他人期待的满足甚至超出预期的表现,我们对国家和政府的满意度取决于公信力(也就是公共信任资本),我们在工作中更要不断积累自己的口碑,爱惜羽毛,注重细节,打造他人对自己的“个人信任资本”。

职场中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吗?

在麦肯锡这样的顶级咨询公司,很多人都有职业病,那就是对废话容忍度较低。我们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充斥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长篇大论。作者提出了追问So what的方式来压榨信息背后的意义与结论,由此提高思考的深度和效率。不仅仅能让我们更快提炼外部的信息,也能让我们的输出更有价值,特别是让我们这些“学术垃圾制造机”和“堆砌事实的画PPT机器”进行更有效的输出,远离低效的勤奋。


怎么提炼信息呢?

那么如何学会追问So what呢?以下三项练习,只要我们可以日常持续训练可以帮助我们言之有物,言之有用

1. 追问目标:不断追问自己的目标,直到最本质的最后一层

例如,如果有一项工作交给我,是完成预算分析,曾经的我一定会参考该公司往年的预算编制模型然后提炼其中的逻辑,进行基于专业知识的模型改进,最后利用数据进行改进。这种解决思路有一定的专业度,任务也完成了,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的分析能解决对方真正关心的问题吗?他们的诉求是什么呢?作者建议,我们在实施前要反复厘清工作的目的和作用,除了完成预算编制,我们还要调研并解决对方最关心的问题,分析不仅要准确,更要让对方快速听懂....如此下去才能做到真正明确前进的方向。

2. 分析受众:思考沟通的受众特点

还是之前的例子,我们的成果汇报对象是谁?利益相关者有哪些?这些人有什么特点,在什么场景下接受我输出的信息,如何才能让受众更好地接受我传达的信息呢?如果对方很忙,那我们就要总结重点,提纲挈领。如果他重视细节,那我们就需要仔细盘逻辑,准备充分的论据和令人信服的推理链。

3.压榨So what:用So what穷追猛打

对信息进行层层追问,从基本事实到事实背后的启示,最终着眼于后续策略与行动。

婚姻是一种彼此见证

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讲述了作者的爱情婚姻育儿经历,我的读书笔记中在此之前都是清晰的条目结构,到了此处更多的是记录下来作者的很多爱情观:关于如何选择伴侣、一段好的亲密关系是怎样的和怎样构建一段成熟的幸福婚姻等等...此部分更是令我感触良多,我仍是个“爱情废柴”,但也有着自己的向往,恰恰是作者的很多描述,让我对爱情有了更具体的想象:

在离婚后的自我怀疑与自我治愈交错的日子,作者也想过“我还能遇到幸福吗?”经过一位朋友的开导,她说:

如果有人早早地把结局告诉我,我在某年某月某时会遇到一个对的人,那该多好啊!可是,知道了结局不就没劲了吗?我告诉自己,我要相信,我一定要相信,然后当那个人出现时,我会好高兴。

在这样的信念下,她真的遇到了,而且她对那个人的描述让我都好心动:

他迂而不腐,直而不粗,柔而不腻,朴而不俗。他抚慰我脆弱时的脆弱,也珍惜我勇敢时的勇敢。 

作者也说过婚姻是什么的体悟:

婚姻是什么?是彼此的一种见证。世界很大,人海茫茫,对于旁人来说你是谁、你做过什么都微不足道,但是结为夫妇就意味着承诺:我看见你,我看着你,我见证你。 彼此了解,彼此接受,彼此容让,在日日期待我们更为强大的世界上,创造一个柔软的空间吧。

艳羡作者的第二段婚姻的同时,也让我坚信,我一定能遇到幸福。在读到这本书的这部分时,我听到了张雨生1989年写的一首歌,叫做《大地的天使》,其中的歌词就是我对爱情和婚姻的向往的诗意表达。

我们是一双天使的眼眶

一起看着大地绿水和山川

我们是一双天使的翅膀

一齐越过春暖秋霜和冬寒

宿草原,喝清泉

寻找爱的家园

天涯路,长又远

难免有些疲倦

有你在我身边

可以相扶共勉

所有甘苦酸甜

都将留在记忆之间

结语

人生这道题确实很难,这场长跑没有尽头,不论我们走到人生的什么阶段都会遇到新的欲望,有新的贪心,惆怅于新的焦虑,但不论如何,我们都会勇敢地走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这道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