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7岁女儿从“仇人”到和解,她的心路历程值得每个父母收藏

作者 | 高高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河北衡水

《青春期父母行动营》的课程结束了,而我的践行才刚刚开始,回顾以前和孩子的相处状态,改变最大的还是自己。


从大女儿上小学开始,每一次写作业,我就开启吼叫模式。


她不会做,我就发火,觉得她笨得不行;


她哭,我嫌她懦弱;


她被人欺负,我不敢帮她出头,只会虚伪地跟她讲,你要靠你自己。


老师通知我到学校来,我就当着老师的面,自作聪明把她痛骂一顿,她撅着嘴,一声不吭;


孩子被老师留校了,等了一个小时的我,一看到她就只会骂,嘴上咄咄逼人问她,为什么老师不留别人,只留你?抱怨她让我在寒风里等了那么久。


完全没有考虑到,小小的一个她,顶着老师嫌弃的目光,吭哧吭哧地补好作业,好不容易出来了,却看不见妈妈脸上的笑容……


现在想起来,我仍然觉得很内疚,觉得对不起孩子。天哪,我都做了些什么啊!


她被奶奶、大爷、姥姥们贴上“不爱说话”、“胆小”的标签,我却助纣为虐,理所当然地嫌弃她。


现在想起来,她和我太像了,太像那个小时候唯唯诺诺的我,我不喜欢自己,所以也不喜欢和我如此相像的女儿。


孤立无援,寻找答案


不知不觉,她已经踏入青春期。疫情,让她的叛逆猝不及防来到我的面前。我才惊慌地发现,一向“听话”的女儿开始用一种陌生的眼神看着我。


她不想做,会直接跟我说“不”,我认同的,她不再觉得是对的、是好的,她有她自己的想法。她开始反抗,只要稍稍碰到她,她就像报复一样打回来。


自从她有了手机之后,开始沉迷游戏,我越对她小心翼翼,她就越嚣张,作业动也不动,一提作业就关门上锁,理也不理我。


女儿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无所适从,自己偷偷哭了很多次,我感觉到失控了,女儿不再是在哪个妈妈说什么都对的年纪了。


她挑战我的权威、挑战我的耐心、挑战我对她设下的重重限制。


现在连带妹妹也开始沉迷游戏、不写作业、不好好听课,一跟她说作业的事,她就说:“我姐姐就是这样的!”


我着急、大喊大叫、摔过手机、扔过书本,她挑衅的眼神,让我生气、慌乱、害怕、怀疑、无力、甚至绝望……


《家学》在我感觉自己要溺毙时及时出现,是拯救我的救命稻草。


我拼命地抓住、拼命地去问,却没人给我一个现成的答案!


当时,我怀疑自己是不是选择错了,我要快,要马上解决问题啊!随着课程的展开,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没有速效药。


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爱你自己吗?”


不!我不爱自己。或者说,我不会如何正确地爱自己!


不爱自己,你又怎么会爱他人、爱孩子呢!


学习之后,我才明白,我跟大多数的父母一样,只会紧盯着孩子的作业、分数,忽略了亲情的链接,一味让孩子去走千军万马的独木桥。


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自信,感觉不到爱,只有漂浮的根,又怎么可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呢?


我从“积极暂停”开始,从觉察情绪开始,从优先关注亲情的链接开始,慢慢走上了修复亲子关系之路。


长征万里,步步迈进


一开始,孩子们并不买账,虽然我不再大喊大叫,但她们依旧是冷冰冰的,关门上锁经常上演。


在“青春期”课程的第一课中,我了解到青春期的孩子大脑下层脑区会比童年期更活跃,前额叶发育不成熟,所以容易冲动。你越管,她越要你对着干,关门是一个很正常的反应。


这时候,她们需要的是一个理智的大人,而不是和她们一样情绪不稳定的“青春期”。


寒假的一天中午,我做好了饭,她俩的房门依然紧闭,窗帘也拉上了。


我走到门口,喊了两声说,吃饭了,小女儿在屋里嗯了一声,就没动静了,既不吃也不回应。


要是以前的我,马上就火了,会让她们马上开门,如果不开我会不停地骂,急了还会踢门。


但是现在的我学习了,知道自己以前给孩子们挖了很大的坑,这个坑要用我的耐心和爱去填补。


我等了会还是没动静,就告诉她们我们先吃,就离开了。


她爸爸问我:“都不吃?”我点点头,没有像以前一样,不停跟爸爸说两个孩子的不是,然后再你一言我一语地讽刺挖苦她们。


第二天,还是同样的情况,两人除了上厕所,基本上不出门,就算看见我和爸爸也装作看不见。


又到了吃饭时间,我走到门口,敲了敲门,用“青春期”课程讲授的其中一个锦囊——“言简意赅地表达”,只说了一句:“吃饭了”,确定她们听见后马上离开。


吃饭的时候,我和爸爸的话题也不再只围绕着她俩,倒是感觉更加轻松了。


这样过了几天,先是小女儿偶尔会出来说一两句话,甚至自己做饭吃,我马上肯定了她,虽然做完还是回房锁着门,但情况已经缓和不少。


我在心里给自己加油打气、保持镇定,每到了吃饭的时间就敲敲门,只说几个字,她们出来后,我绝口不提作业的事。


有一天,我敲完门走开,刚坐下,就听见她们的房门响了。


大女儿伸着懒腰出来,走到厨房问我今天吃什么,我若无其事地说坐下来吃吧,她说不吃又走了。


我暗自窃喜,万里长征,终于走出第一步。


后来,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了,门开开关关,我甚至可以进去跟她们说会儿话,看她们玩游戏。


虽然表面上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其实我的心里,还是有些焦虑的。


有时候,感觉自己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去青春期课的学习群里看看伙伴们的践行。看到人家孩子的变化,我羡慕之余也更有信心了,因为确实看到了转变。


我开始写肯定日记,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她们看到我的肯定,我拿一张纸折半,让俩孩子各占一半。


看到好的地方,我不再吝啬自己的赞美,全部写在纸上,写完之后,我就拿小磁铁吸在她们房间的墙上,这样她们也能看见。


有时候,一整天都没有出门,实在找不到可写的东西,我就写:


“今天一天,妈妈看见你都好乖啊!情绪很稳定,真棒!”


连续写了几天有天晚上忘了,第二天早上我才把写好的肯定日记往墙上贴,这时大女儿对我说:“妈妈你干嘛呢?”


我说:“这是肯定日记,我每天都把你们做得好的地方写下来,让你们看看自己有多优秀!”


大女儿轻飘飘地说:“切!又没人看!”


我心头泛起一丝难过,但还是微笑着说:“你们不看,那妈妈就写给自己看!”


她嘴里不知道嘟囔了句什么。


我刚想质疑自己,马上就被自己否定了,因为我看到很多伙伴的践行,大家这么做都很管用。


我肯定自己说:“坚持吧,你先试试!”


当肯定日记写到第15、16天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我老感觉大女儿在盼着,我把纸贴到墙上的那一刻。


我感觉到,如果有一天我肯定到了点上,她的情绪好了,话也自然多起来。


黑夜里,突然出现了一丝光亮,这丝光亮,让我感觉到了希望,我惊喜极了,开始撒开腿狂奔。


携手前行,收获幸福

我同时也在想方设法,让女儿们动起来。


大女儿喜欢下五子棋,小女儿喜欢打羽毛球,我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时间,不管下得好不好,打得好不好,我都在一旁夸张地哇哇叫好。


虽然我知道可能看起来会有点儿假,但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很喜欢,假的高兴和真的愤怒,她们情愿选择的是前者。


我也在努力地治愈自己。


我看见自己内心缺乏力量的小孩,回忆那些被伤害的事,自己跟自己对话,假设对面就是伤害过我的亲人,我真诚地跟他们交流,告诉他们我的伤心、难过。


透过想象,我看着自己在大雨里撕心裂肺地哭,我的情绪流动了起来。


我反复回到那些情境里,一遍遍哭诉、一次次发泄,直到再想起那些事的时候,心里再无波澜。


我告诉我自己:我很重要,我爱我自己,在家庭里我自己排在第一位,我要先把自己照顾好。


慢慢地,再看女儿,我发现怎么看怎么好,我接纳了自己,也接纳了孩子,接纳了自己的缺点,也看见了孩子的优点。


因为自己的变化,孩子也开始给我“惊喜”,开学后大女儿的考试前进了一百多分,不再频繁地关门,小女儿的成绩也有所提高了,隔些时日,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我刻意去拥抱比我还要高的大女儿,通过肢体接触,让她感受到爱和抱歉,化解一直以来积累的怨恨,我们的亲子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同时,我不断在察觉自己的言行,18个锦囊挨个试一遍,每天用放大镜去看她们的优点。


家里从以前的父母混合双打,变成了温和的提醒和自省。


我的成长之路,磕磕绊绊,但即使这样,我还是看见了变化和惊喜,真的非常感谢《家学》。


前些日子,女儿第一次离家,一个月才放一次假,当她从车上走下来的时候,我一边喊着闺女回来了,一边像个孩子一样跑过去抱住她,在她耳边嘟囔:


“一个月好长啊,妈妈好想你呀。”


女儿笑着给我一个拥抱,爸爸帮孩子把东西拿下来的时候,嗡里嗡气说我:“至于吗?不就一个月吗!”


可是,我还是瞥见他上扬的嘴角,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啊!


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我会一直把《家学》当做灯塔,它指引着我和我的家人,走向一条光明的路。


*注:《家学》,幸福双翼《幸福生活与家庭教育》专业课程,一门升级自我、幸福家庭和教育子女的系列课程。

编辑 / 黄慧文,斗斗

排版 / 周新蓉

图片 / Pixabay

※如无意间侵权,联系即删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17岁女儿从“仇人”到和解,她的心路历程值得每个父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