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古人头疼的“匈奴”,到了今天是哪个民族?

匈奴是古代汉民族的主要竞争对手,匈奴在秦朝末年逐渐强大起来,统一北方草原,成为草原上的霸主。

因此在汉朝的时候,习惯性把北方草原的胡人称为匈奴,其实匈奴内部也是分为很多部族,也可以称之为多民族的国家。

汉武帝北击匈奴开始,匈奴人在汉王朝的持续打击之下,先后多次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北匈奴西迁躲避汉朝,南匈奴内附汉王朝。

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逐渐融入汉族,直到五胡乱华时期,南匈奴人先后建立了前赵、北凉、胡夏政权,在统一战争中融入汉族。

北匈奴的第一次形成是在汉宣帝时期的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争斗中,郅支单于率领北匈奴被汉朝追至康居击杀,其部族不断西迁躲避汉朝。

匈奴的第二分裂发生在东汉光武帝时期,匈奴国内发生灾害,内部斗争加剧,呼韩邪的孙子日逐王比率部归附汉朝,成为南匈奴。

原匈奴本部的蒲奴单于,仍然留在漠北居住,成为北匈奴,此后北匈奴在汉朝、乌桓、鲜卑的不断打击之下,再度向西迁徙到康居一带,融入中亚和东欧民族。

汉匈战争,匈奴势力大损,内乱不断,分裂为南北匈奴

从汉武帝元光六年开始,汉朝对匈奴全面开战,经过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南之战、漠北之战,汉朝将匈奴的势力彻底清除出漠南草原。

甚至在漠北之战后,匈奴单于不得不远遁西域,匈奴王庭不敢在漠北立足,直到汉武帝后期,匈奴单于在燕然山大败李广利,才获得了漠北草原的控制权。

汉宣帝初期,汉朝先后两次联合乌孙,发动十余万联军进攻匈奴,先后歼灭匈奴主力将近十万人,同时匈奴为报复乌孙,发兵数万进攻乌孙,结果因为遭遇大风雪,生还者十不存一,匈奴元气大伤。

此后,匈奴内部出现权力斗争,日逐王先贤掸争夺单于失败,率部投降汉朝,匈奴势力被迫退出西域。匈奴因为领土的不断减少,连年战败,同时天灾不断,匈奴单于屠耆堂在位时期铲除异己,最终匈奴爆发内讧陷入五单于争立。

匈奴的单于争夺中,最终以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胜利告终,郅支单于击败呼韩邪占据漠北,是为北匈奴,呼韩邪南下向汉宣帝称臣归附,成为南匈奴。

北匈奴郅支单于远遁康居,陈汤远征西域,击杀郅支单于

强大的郅支单于因为怨恨汉朝对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帮助,与汉朝的关系交恶,呼韩邪率部南下归附汉朝后,郅支单于发兵匈奴西域各部,企图统一四分五裂的匈奴各部,重现匈奴的辉煌。

但是在南匈奴和汉朝的联合打击之下,离开漠北的郅支单于不得不西迁进入西域,利用康居与乌孙的争斗,郅支单于在康居东部诸城居住。

郅支单于在西域凭借强大的实力,数次击败乌孙、大宛,迫使西域各国向其臣服纳贡。

汉宣帝建昭三年,西域副校尉陈汤,为解除北匈奴对西域的威胁,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矫诏征调西域各国军队,联合汉军的屯田士卒共计四万大军,分六校远征康居,进攻郅支单于。

汉军到达郅支城附近后,俘虏康居贵族,摸清了郅支城内的情况,凭借强弓劲弩,多次击败郅支单于的反击,郅支单于自己也被汉军射伤,汉军趁夜攻入郅支城,火烧全城,郅支单于重伤而死,北匈奴灭亡。

早在郅支单于西迁进入康居之前,就不断有匈奴人迁徙进入中亚的康居一带,郅支单于被消灭后,其所部的匈奴人四散迁徙,一部分向东融入西域各国,一部分融入康居附近各族,一部分继续向西迁徙。

匈奴的第二次分裂,北匈奴在各方联合打击下,被迫向西迁徙

郅支单于被消灭后,留在北方草原的匈奴人在呼韩邪单于的率领下,再度形成统一的局势,呼韩邪单于向汉元帝求娶王昭君,自此匈奴与汉朝保持了数十年的和平。

东汉光武帝时期,匈奴出现严重的灾害,内部各部落出现大量的人员、牲畜死亡,匈奴贵族内部又出现了权力争夺的斗争。

部分匈奴部族呼韩邪单于孙子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争夺匈奴的领导权,不久之后日逐王率部归附汉朝,被安置在河套地区,成为南匈奴。

蒲奴单于所部继续留在漠北王庭,被称为北匈奴,北匈奴因为连年天灾,同时又受到东汉、南匈奴、乌桓、鲜卑的不断进攻,实力受损巨大,向东汉请求和亲,又被拒绝,此后变本加厉不断侵袭东汉渔阳和河西走廊地区。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汉朝联合南匈奴、卢水羌胡、乌桓、鲜卑等部,发兵数万人,分四路大军进攻北匈奴。

其中奉车都尉窦固及骑都尉耿忠率军一万两千人,从酒泉直击天山,击败北匈奴呼衍王部,追杀至蒲类海,攻占伊吾卢城,派兵屯田后班师。

此后东汉与北匈奴在西域展开了长期的争夺,窦固、耿恭率军击败匈奴呼衍王、左谷蠡王部,攻占车师,班固复通西域至鄯善国,恢复西域都护府。

汉章帝章和元年,鲜卑部从东面猛攻实力已经大损的北匈奴,北匈奴大败,优留单于战死,北匈奴在天灾人祸之下,再度大乱。

东汉趁此机会,发起了对北匈奴的决战,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耿秉率领汉军联合南匈奴军队,在稽落山大败北匈奴,此战获胜后,窦宪、耿秉与班固等人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功”。

次年,汉军再度出击北匈奴,北匈奴单于受伤逃走。永元三年,耿夔与司马任尚率领汉军出击金微山,再次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单于率部西迁,逃到了乌孙和康居一带。

“五胡乱华”南匈奴进入中原,各部落融入汉族、蒙古族及西北各少数民族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冒顿单于建立的匈奴帝国,其主体是发源于阴山的匈奴部落,随着匈奴部落的强大,逐渐统一包括楼烦、林胡、东胡等一系列生活在北方草原的部落,建立了匈奴帝国,所以匈奴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帝国。

东汉中后期,曾经在匈奴统治下的鲜卑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在北匈奴遭遇天灾人祸,被汉军节节压制的情况,鲜卑部落联盟一举击败北匈奴,在北匈奴被汉军追击西迁的过程中,迅速在草原发展壮大,成为北方草原新一个霸主。

在鲜卑统一草原的过程中,肯定不可能将曾经匈奴征服的草原部落全部消灭,很多留在草原的小部落,有再度臣服鲜卑,成为了鲜卑联盟的一员,这种情况在草原一直都存在。

鲜卑南下之后,柔然在草原崛起,这些草原部族又再度被强大的柔然征服,突厥崛起后,他们有臣服于突厥,蒙古崛起之后,再度成为蒙古帝国的一员,这就是物竞天择,强者为尊的竞争规律。

这里其实有两种情况,一是包括西域各国在内的国家,民族属性并不是以部落来区分的,而是以语言属性来区分,就如同汉族是以文化属性来区分。

草原部族在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内附之后,不断被强大的鲜卑、突厥、蒙古征服,融入到他们的语系中,严格来说匈奴在草原上已经灭亡,因为他们的语言基本消失了。

另一个是北魏拓跋氏,其虽然崛起于鲜卑部落联盟,但是不同鲜卑联盟中望族慕容氏,拓跋氏一直都是匈奴人混在一起,因此就有怀疑其实拓跋氏并不属于鲜卑部族,而是较早加入鲜卑联盟的匈奴人。

内附的南匈奴,在西晋八王之乱后,首领刘渊率部在并州离石起兵,自称汉王,拉开五胡乱华的序幕,公元316年,刘渊之子刘聪攻占长安,灭亡西晋。

公元318年,刘聪的族弟刘曜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公元328年,羯人石勒击败前赵,擒杀刘曜,前赵灭亡。

在这次民族的大融合中,南匈奴最先入局,也最先被灭亡,此后经历后赵、前秦、北魏、北周等王朝更替,最后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南匈奴人彻底融入汉民族。

西迁的北匈奴的去向,是否与“上帝之鞭”的阿提拉有关系

北匈奴西迁康居之后,走向了哪里,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部分学者认为西迁的匈奴人,后来成为席卷欧洲的匈人帝国,被称为“上帝之鞭”。

当然这种说法是肯定不为被西方的主流学派认可的,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中国的伟大,更不愿意承认,曾经在中国无法立足的匈奴人,转过头就开始修理他们引以为傲的罗马帝国了。

不管怎么说,被称为“上帝之鞭”的匈人帝国,必然与西迁的匈奴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一:匈人最早被罗马人成为“Hunnis”,汉语即为“混奴”,与匈奴的发音基本相同,不管是汉朝还是罗马人,称呼这支游牧民族,肯定不是凭空杜撰的,这必然是根据他们的自称音译过来的。

第二:匈奴西迁进入康居之后,康居国被迫进行南迁,将其北方的大量领土让给了强悍的匈奴人,康居作为东连大宛,西接安息的国家,其向西不远就是里海。

“上帝之鞭”的匈人帝国,其征服欧洲的出发点就是里海,匈奴西迁过程中,康居国已经让出了通向里海的通道。

如果里海还有一个叫“混奴”的国家,与北匈奴人脸对脸,两个部族是不是得干一仗,来确定谁比谁“凶”呢?

试问如果英国旁边还有一个叫英国的国家,英国人能愿意吗?美国跟前还有一个叫美国的,美国人能答应吗?

第三:应为气候和生活习惯的原因,当时在中亚、西亚的国家,包括安息、康居、大月氏、大宛等国,都是农耕与游牧相结合的农牧国家。

基本在这一区域是很难形成纯游牧的民族,而作为游牧民族的匈人帝国也必然是从其他游牧地区迁徙过去的。

里海附近的民族,有谁能够比从蒙古草原迁徙过去的匈奴部落,更有实力迅速崛起呢?

西方学者认为是从西伯利亚南迁过去的游牧民族,这完全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强大的匈奴称雄北伐,西伯利亚的游牧民族都得跪下称臣纳贡,主人就在旁边,他们有什么底气撒野呢!

入侵欧洲的北匈奴人,在阿提拉死后,帝国迅速崩溃,其部族融入东欧的其他民族,其中一支比较独立地成为了现在保加利亚的保加尔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令古人头疼的“匈奴”,到了今天是哪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