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éans de Jacques Perrin 雅克·贝汉的海洋

雅克·贝汉的海洋


        向大家推荐一部不一样的纪录片。这不是一部单纯地记录壮阔海洋的寻常作品,这是一曲含蓄而有张力的咏叹调,这是一部诗歌式的隽永独白。

        影片开始就是一组震撼的长镜头。镜头从空中俯视追随着海浪,海浪如条条白线平稳缓慢地涌向海岸,最终平静地消散为白沫。当镜头转为平视,景观为之一变。海浪狂暴而肆虐地冲击着海岸,一波接着一波。那一刻,天地间只有狂暴的海涛和巍然矗立的岸涯。没有雄壮音乐的渲染,安静地只剩下汹涌波涛的咆哮。没有鲜亮色彩的烘托,低调地呈现风暴来临之际的晦暗和压迫。当看到这一刻,我感觉到这是一部独特的不同寻常的作品。

        导演雅克贝汉是位知名的法国演员,演而优则导,Océans (海洋) 这部影片是由他指导的纪录片之一。他的其他几部纪录片,Microcosmos(微观世界),Le Peuple Migrateur (迁徙的鸟) 和 Les Saisons (四季)也都是各具特色 。法国拍摄的记录片比较少见,市面上大多都是英美的作品。BBC大制作的系列影片,像Planet Earth , Frozen Planet, Blue Planet等等,大家想必耳熟能详。最近Netflix刚出的Our Planet 更是其中集大成者之一。而法国的文学和艺术一向独树一帜,在英美商业流行文化的大潮中,一直努力地保持着自己的特立独行。无论是小说,绘画,还是电影等等,都深深烙着法国式的隽永味道和人文情怀。虽然比较小众又貌似平淡,但如果你细细品味,其中细腻之处含余音袅袅之韵。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正在于此。

        这部作品与以往同类题材纪录片相比大相径庭。首先是迥异的风格。以文学做类比,传统意义的记录片是记叙文,是说明文。尤其是英美纪录片,强调叙述性和知识性,类似百科全书式的全面而精准。整体风格偏重写实主义,结构严谨而连贯,同时注重细节的跟踪和解说。而这部作品则类似散文随笔。笔调优美而含蓄,松散的结构带有一种节制的跳跃。并不着眼于细节,而是层层叠进地,将观众引入一种氛围里。导演并不要告诉什么,不想解释什么,他只是把他的眼睛借给观众,用他的视角引领着观众去触摸去感受。

        纪录片是对现实的记录,一般突出的是壮阔,是细节,是神秘,是猎奇,基调往往是明亮而轻松的。为追求视觉和感官效果,在表现上用色比较着力,色彩鲜亮,色调饱和。虽然赏心悦目,但并非真实的还原,味道稍过浓郁。而这部作品手法上却更加接近于现实主义,不刻意追求视觉冲击。色彩的基调带些许灰度和黯淡,更加接近我们所感知的真实世界。颇类似黑白照片的感觉,那种灰度衬托出质地感。换言之这部作品是淡妆素颜,而非浓妆艳丽。

        在表现上,这部作品的留白也是独到之处。这部作品的解说很少,很多场景都没有旁白。也许是导演觉得类似的解说已经太多,会让观众分神而忽略大自然本身。反不妨无声胜有声,让观众直接体会。少量的旁白也不是一般性的描述语言,而更像是内心独白。语调是收敛的,文字是含蓄的。不光是旁白,配乐也是如此。我总觉得现在纪录片的配乐,制作虽都是精品,但稍嫌太满,国画中留白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部作品的配乐让人感到恰到好处。或者和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但不喧宾夺主,你始终能听清大自然的声音。或者完全沉寂,只回荡着海洋自己的呼吸。正所谓大音希声。其配乐本身也是值得一书的。不单纯是背景音乐,而更像一部完整的音乐剧。海洋是舞台,生物是演员,海浪是合唱。不同乐器突出不同的生物,蝠鲼鱼群的提琴协奏和双簧管的独奏,螃蟹群迁徙时的打击乐,海豹遨游时的竖琴,水母群飘摇时的童声独唱,巨浪冲击灯塔时雄浑的合唱团。音乐和镜头相配合,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张力。比如海豹遨游的慢镜头配以悠缓的竖琴,一切似乎怡然自得。突然间大白鲨从海里跃出击杀海豹,琴声不变,没有出现常见的震慑轰鸣般的管乐和打击乐。那种强烈的对比,犹如震惊后不及反应的失神。自然就是这么不可预测。

        我个人觉得这部作品的最别致之处是味道。这部作品选择一个少年和一个老人。少年默默地看着听着,没有任何问题。但你能感觉到,那少年清澈的眼神下面带着些许忧郁和迷惘,似乎说出了他的困惑和不解。老人是导演自己本人,沧桑的面容淡然而坚毅。他用自己饱经岁月的声音,娓娓道来,平静而克制。你能感到那份希望和寄予。

        这里我要特别介绍三个场景。

        场景一:老人携少年漫步博物馆。展厅最前方是被人类灭绝的海洋动物,他们无声地直视着走进的人们。老人少年默默无言,简单一句句‘disparu’(灭绝)。事后我查明那些是阿拉斯加海牛(Steller's sea cow),大海雀(Great Auks),日本海狮(Japanese sea lion),白鳍豚(Baiji dolphin),加勒比僧海豹(Caribbean monk seal)。当镜头摇起来,高阔的博物馆展厅中,无数的海洋生物错落在悬挂摆放,或前或后,或高或低,他们都超着同一个方向,仿佛就像他们生前,随着海流,自由自在地漫游在无垠的海洋中。老人和少年黯然走过,没有解说,没有对话。展馆的设计布局有大师手笔,气势逼人。令人惊艳,震撼。这一幕,着实是叹为观止。

        场景二:鲨鱼被活取鱼鳍后扔回海里,它们拼命扭动着躯体。但没了鳍,再也无法游动,只能缓缓沉入海底。鲨鱼无声地挣扎着,血从腮中,从伤口流出,在海水中弥散开来,最后无力地在海底等待着死亡。这组镜头现实而残酷,有评论批评其血腥。一般英美影片畏于分级,不会直接描述。而法国人没有这种顾虑,将贪婪而残酷的真相展示给世人。这组场景很震撼,但也是倍受争议。

        场景三:在片尾,出现一个蒙太奇式的镜头。一只海豹在海里静静凝视着镜头,仿佛凝视着人类,又仿佛期待着什么。被人类污染的海水混浊,海豹若隐若现,最后慢慢隐褪进黯淡的海洋深处。我不禁感叹其意境深远,这明明就是一部披着纪录片外衣的文艺片。

        欣赏过许多优秀的纪录片,看时感到壮观和震撼,可事后却很难回想起其中的场景。而这部作品很多镜头多年后依然清晰浮现,依然令我唏嘘。好的艺术作品都有相同之处,你能直接触摸到作者的思绪和感情,无需解说和诠释,你感受到了也就被感动了。

        这世上有许多别样的情调和深刻,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体会。最后再向大家推荐一首别样的歌曲 Concerto Pour Deux Voix 和一部别致的电影 Le Hérisson。

你可能感兴趣的:(Océans de Jacques Perrin 雅克·贝汉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