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百字计划15

看完了好几个《寄生虫》的电影评论。跟此时此刻听到的鹅屋的音乐并不相符。想着是否要跟之前认识的韩国小弟弟谈论一下这部电影呢。有人说,它讨论的是生命的下限,即人的尊严。我比较认同这个说法。现代人时常感到迷茫和焦虑其实是因为,

大部分人所在乎的,从来就不是事实,我们在乎的,是观点,是立场。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的独立思考,也只是因为对方的观点和立场跟自己不一致,我们把独立思考当成捍卫自己、贬低对方的另一种方式。

首先,独立思考是反人性、反直觉的。我们谈结构化思维,因为它能帮我们理清思路,让我们沟通和表达更顺,非常符合大脑的思维习惯。

然而,独立思考本质上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而批判性思维本身就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目的是去考量我们自己(或者他人)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它是违背我们下意识的思维方式的。

其次,独立思考的结果常常是让人难过的。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有钱的人往往不快乐;30岁之前必做十件事;他很忙,因为他不够爱你……

这些结论根本无需独立思考就能判断,然而却非常受欢迎。因为它满足了很多人的急切心理:人生这么复杂,如果能用一句话、一篇文章概括,那该多好。

最后,我们受教育所限。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目的都在于让我们记住“结论”,至于论证是不是完整,这是无需讨论,甚至也是不可讨论的。

在我们还没观过世界之前,就被植入了大量的世界观。


在此教育体制下长大的我们,几乎所有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这样的过程:刺激(外界的刺激摧毁我们的固有观念)、怀疑(怀疑自己小时候被灌输了权威思想)、解构(过去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终于被打破)、重建(吸收新的信息,见识更大的世界,重建思维和观念)。

Who:这是谁说的?对方可信任吗?

What:这是一个描述性论断还是规定性论断?有足够的理由么?是不是有所保留?

Where:在哪里说的,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其他人有机会发表不同意见么?

When:什么时候说的?当时是怎样的场景?

Why: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有意在美化或丑化一些事情/人?

How:是怎么说的?说的时候看上去开心?难过?真诚?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百字计划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