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35岁,互联网却已经没我立足之地!

在1983年的日本电影界出了件大事,一部横空出世的电影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举拿下了那一年里日本全国几乎所有的电影奖项,之后不久又进军海外,斩获了第3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名留影史。

而这部传奇影片的名字,叫做《楢山节考》,讲的是日本古代长野地区的“弃母”习俗。

《楢山节考》剧照

由于当时长野一带的村落居民们都极端贫穷困苦,以致于当地人中的男性到了70岁、女性到达60岁之后,这些失去劳动能力的“无用人口”就会被自己的子女背到山中遗弃。

电影把故事讲得很好,以致于直到今天,长野县内部这座“姨舍山”(翻译过来为“弃母山”)还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著名景点,每年从世界各地来此观光凭吊的游客都络绎不绝。

(日本长野县内的“姨舍山”)

不过说实话,这些外国游客如果对这种野蛮残忍的风俗感兴趣,那么与其去日本对着苍山和翠树怀古一番,倒不如来趟中国,近距离观赏甚至是切身体验一下21世纪的“弃老”习俗。

10月28日,一张关于阿里巴巴天猫兼淘宝总裁蒋凡的言论截图,开始在互联网上疯狂传播,一度登上了多家社交媒体的热榜头条。

虽然随后阿里巴巴官方进行了紧急辟谣,称这一切都是“不实信息”……但甭管这事之前到底是真是假,现如今既然被暴露在了阳光之下,那自然只能是在一番常规操作之后被坐实为“不实信息”了。

话说回来,其实天猫总裁蒋凡本身到底说没说过这段话并不重要,毕竟这种一切论据完全建立在一张“聊天截图”,满满“开局一张图后面全靠编”既视感的讯息本来就不太站得住脚。

真正让这条消息得到病毒式传播,并引发网友广泛讨论的根本原因,除去阿里巴巴本身带来的知名度之外,核心还是在于我们心中的一个共识。

一个由陆续的“华为清退35岁以上员工”、“新浪阅读裁员90%”、“中兴码农跳楼华为码农卖房”等讯息轮番轰炸之后(此处单指民众们能接触到的热点话题,对话题真实性在此不做展开),在所有人心中建立起的“35岁等于与互联网绝缘”共识。

连曾经一度被视为避风港的外企,后来都曝出了“甲骨文中国大规模裁员”的教训,互联网人几乎可以化用特朗普那句名言来自嘲“没有人比我们互联网更懂裁员”。

善于苦中作乐的国人在逐渐习惯了这种现象之后,甚至还以“互联网人的35岁”作为母题,创作出了大量自黑的搞笑作品聊以自慰。

(以上调侃漫画图片来源于煎蛋网,侵删)

一个令人无奈的事实在于,如今的国人对于“互联网行业清退35岁以上员工”这类新闻,已经快要感到司空见惯了。

如果说过去第一个这样干的企业,还存在一丝被民众在背后戳脊梁骨的可能,控诉企业“忘恩负义,员工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企业,企业回报的却是一份连法定N+1补偿都未必有的裁员通知书”。

那么到了2019年的今天,“因为大环境不景气,所以一切要向减员增效看齐,对公司人员结构进行调整也是艰难却又必须去做的事”,已经成为了能够获得所有人理解的正当理由。

要说国内的大环境现在不太景气,这倒也没错,从10月8日公布的国家GDP增速就能很好地反映出来: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

国家GDP增速都快(反向)破6了,对于大环境的经济情况如何,想必每个人心中也都有着自己的判断。

具体到互联网行业,我们不谈那些捕风捉影、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各大厂裁员消息(避免吃律师函),单纯从招聘岗位上也能来一次简单的管中窥豹。

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一份《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IT/互联网行业的有效招聘岗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1%,其中互联网/电子商务子行业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达57%,整个互联网行业在职位的收缩幅度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至于2019年的就业数据,大家看一下某些关键词的搜索指数与往年对比一下就行了,更具体的咱都不敢往上贴,毕竟还要防一手查水表。

OK,现在我们能确认那些互联网大厂确实存在自己的困难。

但问题来了,如果在客观因素上存在困难,就代表企业可以心安理得的把那些“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拿的比年轻人多,家里的杂事还比年轻人多,加的班却又比年轻人少”的老职员清退。

那么,这与古代那些因为客观上的确存在“粮食短缺”问题而遗弃自己父母的古人,又有什么不同?

无论洗地党们如何诡辩,这条道德上的诘问始终是这些大厂难以回避的问题,即便是再双标的人也难以否认,现代中国互联网行业内部愈演愈烈的“赶走那些35岁以上员工”的风气,事实上就是古代“遗弃老人”风俗在21世纪的一次变相重演。

还有个值得一提的点,虽说我们承认当前大家的日子过得都不太顺心,但硬要说起来的话,不景气那也是全体行业一起不景气(君不见近期连房地产都有点焉了吧唧的)。

怎么偏偏就互联网企业这么跳,这么牛逼轰轰,敢大搞特搞所谓的“35岁生死线”,别的同样不景气的行业就没有?

甚至相反,很多传统行业的老板这几年简直快被“招聘难”、“好不容易招聘来的新员工没两天就离职跑路”等问题愁白了头,一副恨不得把新员工当菩萨一样供起来的悲情模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这才是我国就业市场里该出现的正常现象……毕竟各位专家教授天天在网上嚷嚷着这么久的“人口老龄化”、“新生代劳动人口开始出现下滑”,反映到就业市场上的直观改变就是求职者变少,企业招聘成本上升。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差异,可以说完全是因为求职者本身的原因导致的……不是指某个具体的求职者个体,而是整个社会上新生代求职者这个群体。

显著高于传统行业的薪资、动辄数月以上的高额年终奖、弹性自由的工作时间、免费的下午茶和零食,甚至是对工作着装的随意、吹得天花乱坠的扁平化管理;再加上马云、马化腾等从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偶像企业家带来的光环效益。

说句不太好听的,在那些准毕业生眼中,恐怕互联网企业放个屁都大概率是粉红色的草莓味,连互联网企业中盛行的、挑战人类身体极限的996工作制度,在那些大学生看来都成了充满“奋斗、成长、福报”等因素的正向吸引力。

拿每次互联网企业裁员时裁得最狠的开发岗位,也就是程序员来举例,在短短几年里为了迎合年轻人们对于互联网的向往,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开设“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专业的高校数量翻了170多倍!

这还只算上了那些“科班出身”的毕业生,其余那些由生化环材专业自学的、通过社会上多如牛毛的IT培训班改行的,其数量更是难以估量。

在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最集中的论坛——知乎上,你可以看到满坑满谷的“零经验/基础想要入行互联网”的年轻人。

前两年新生代想要进入互联网行业的那种迫切的欲望与热情,哪怕是放眼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能也只能找到“参加科举考试去做官”这一项可以勉强与其媲美。

没有人会对自己轻而易举得来的东西太过上心,当一份互联网行业的offer可以随便招惹来成百上千嗷嗷叫唤着的青年劳动力时,稳坐“买方市场”的企业主,又怎么会稀罕那些“吃得多还干(加班)得少”的老员工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企业的“35岁红线”政策,其实都是被求职者给惯出来的,又一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戏码。

只不过这块石头砸下来的时间,还要等到这一批新生代也熬到了35岁左右年龄的那一刻。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才35岁,互联网却已经没我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