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万物经过冬天的蛰伏、春天的勃发,在初夏开始轰轰烈烈重建大地的模样。
曾经满目疮痍的四川地震灾区,早已成为锦绣巴蜀。13万多平方公里面积上城镇林立,近2000万受灾民众家园得以重建。绵阳市安州区千佛镇,这个2008年在大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小镇,也已经凤凰涅槃。
翠绿葱茏的山峦,将一幢幢错落别致的居民小楼轻揽入怀。山间盛开的花朵,点缀出这座小镇的勃然生机。山下,一条清澈的小溪静静流淌。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悠然安谧。
与这片土地上的重建家园比起来,心灵家园特别是孩子们心灵家园的重建,虽然肉眼不可见,却同样恢弘壮阔。
李长安就是其中之一。
从13岁的懵懂少年成长为英姿勃发的26岁青年,他在地震中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如何完成了心灵的“重建”?一路走来,他有哪些酸甜苦辣?
01 作为幸存者,他仍笼罩在震后的恐惧中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0级地震。大地痉挛,满目疮痍。那短短几十秒钟的震动,让李长安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当时,他躲在课桌下面,两手死死地抓着桌腿,在剧烈的摇晃中,人和课桌像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课桌,一排排倒下,墙皮,大片大片脱落,墙壁裂开一道道长长的口子。耳边,尖叫声和哭喊声响成一片。
李长安恐惧到极点,他浑身颤栗,想喊却发不出一点声音,只在心里一遍遍反复地问:我是不是要死了?我就这样死了吗?我才13岁啊!
恐怖的晃动终于停止,李长安和同学们拼命跑到楼下的操场。万幸的是:学校没有房屋倒塌,没有人员伤亡。
爸爸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赶到学校,劫后余生的父子俩抱头痛哭。爸爸告诉小长安:家里新建的房子没有倒,家人也都好好的。但是村子里房倒屋塌,不少乡亲遇难了。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李长安的好几个同学、发小都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他和家人从电视里、报纸上了解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近7万人的宝贵生命被夺去,还造成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
刺目的灾情数据,村子里失去亲人的乡亲号啕的哭声,如一道道波浪,拍打、冲击着小长安脆弱的心灵。原本因为自己和家人安然无恙而有些小欣喜、小庆幸的他,陷入无尽的悲伤和惊恐中。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曾被称为炮弹休克或战斗疲劳综合征,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威胁、严重受伤、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会引起强烈恐惧、无助或惊恐。
13岁的李长安,正是被“创伤后应激障碍”所击中。他经常做噩梦:有时梦见自己被一堵墙重重地压在下面,喘不过气来,他大声呼救;有时梦见自己死了,清晰地看到亲人的悲伤、听到亲人的哭泣。
李长安莫名地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掉眼泪。说来就来的余震,更是让他如同惊弓之鸟。有时风吹动窗户发出些许响动,他误以为又地震了,慌里慌张往外跑,边跑边哭喊:“救命啊!地震啦!”
短短几十秒钟强震撕裂的心灵创伤,在一次次余震中又被扒开,难以愈合。
02 中俄友谊的幸运儿,在海洋的怀抱中擦去泪水
没有什么比山摇地裂家破人亡更让人战栗,没有什么比房塌地陷生离死别更让人悲怆。坚强的川人擦干眼泪,重建家园。生活,在巨大灾难的创痛中顽强地翻开了新的一天,太阳照常升起……
汶川地震后,中国开展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规模最大的救援行动,国际社会也纷纷伸出援手。俄罗斯更是邀请灾区的孩子们前往俄罗斯疗养,1500名来自四川等地震灾区的孩子于2008年、2009年分两批赴俄疗养,其中737人来到了坐落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郊区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李长安有幸成为幸运儿。
“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成立于1983年,占地面积265公顷,是全俄最大的国家级儿童和青少年教育培养机构。而接待737名中国地震灾区的孩子,是该中心成立25年历史中,规模最大、任务最特别的一次接待。
海洋中心宛若一艘洁白的帆船,面朝大海,敞开怀抱,为中国地震灾区的孩子们擦去泪水,抚慰伤痛。第一次游泳、第一次跳舞、第一首俄语歌……那是怎样五光十色的21天呀!
“每一天都是那么新鲜,充满希望,充满期待!”
每天都充实有趣,随时被呵护关爱,心里踏实又幸福。李长安和小伙伴吃不惯面包黄油,第二天餐桌上就多了面条和辣椒酱。
后来他们才知道,为了让无辣不欢的四川孩子顿顿都有辣椒吃,年近六旬的老主任马尔佐耶夫想尽了各种办法:他先给自己在绥芬河的朋友打电话,托他们买300瓶“老干妈”辣椒酱。
之后,老人又想办法联系到一个即将从北京返回符市的旅行团,央求团员们每人帮忙携带3瓶辣椒酱,随后特意从中国运来350公斤辣椒。为此,李长安和小伙伴们亲切地喊马尔佐耶夫“马爷爷”。
在营地开放活动中,李长安结识了一位叫斯达斯的15岁俄罗斯小伙伴。李长安送给他一张中国京剧脸谱、一张十块钱人民币。
万万没想到,第二天斯达斯竟然站在营地外,用中文一遍遍喊李长安的名字,并把自己心爱的帽子和墨镜送给他:“这里的阳光很厉害,晒黑就不帅了”。从此,两个人成为了最要好的兄弟。
沐浴在爱的海洋里,中国孩子们逐渐忘记了地震中的伤痛与恐惧,过去那个爱说爱笑、爱唱爱跳的李长安成功“重启”,成为很受大家喜爱和欢迎的“开心果”。
分别的前一晚,大家在营地后面的草坪上踏歌起舞、拥抱告别、互送祝福。李长安与斯达斯坐在草坪上,一起看星星。晚风轻拂脸颊,他们用各自国家的语言,哼唱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友谊地久天长》,歌声越来越响亮。
忽然,斯达斯的歌声停止了,他低着头,一言不发。李长安转过头,才发现斯达斯已经热泪盈眶。李长安和斯达斯紧紧地、久久地拥抱在一起,互相诉说着,仿佛完全能听懂对方的话。
03友谊的使者,重返“海洋”儿童中心
13年前,从海洋中心疗养回国之后的李长安,萌发了成为铁路人的梦想。
李长安对交通之变和交通之“便”有着切身的体会。
小时候,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双雨鞋。
从村子到学校是条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在学校里,看到谁的屁股蛋儿上都是泥浆,大家就知道他在上学路上重心不稳坐在了泥浆里。小长安只有凉鞋,有时脚拔出来了,鞋子还陷在泥浆里。索性把鞋子拎在手上,打着赤脚去上学。
后来,爸爸给长安买了双雨鞋。小长安每天眼巴巴盼着下雨。但天公不作美,连续好几天都是大太阳。他按捺不住,穿着雨鞋顶着大太阳去上学。
高中毕业后,李长安以优异成绩考取西南交通大学。从家乡到峨眉校区,每次返校都是一次苦旅:早上天刚亮就要爬起来,搭乘大巴车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赶到绵阳。在拥挤不堪、空气污浊的普速列车里“闷”坐六个来小时,抵达学校的时候,整个人基本累散了架。
2014年12月,成绵乐客运专线开通,从绵阳到峨眉山只需要短短两个半小时。这几年,家乡的动车越开越多,高铁的飞速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红利,让李长安对铁路事业越来越着迷。
毕业后,李长安凭借优异成绩,如愿以偿成为一名铁路动车组机械师。
2018年6月底,得知我国即将组建交流团回访俄罗斯的消息后,李长安超级激动。而“动车组机械师”这个职业身份,成为他最终进入正式名单的关键因素。
9月7号,时隔13年,李长安和40名小伙伴,代表当年赴俄罗斯疗养的灾区孩子,再度回到了海洋中心。
九月的叶马尔湾深邃幽蓝,波光点点。
“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歌声悠扬,暖意融融。
10年前,包括李长安在内的1570名四川地震灾区少年赴俄疗养,在爱的“海洋”里医治心灵创伤;
10年后,包括李长安在内的40名代表组成“情同手足、爱如海洋——四川青少年赴俄交流团”,重返“海洋”。
故地重游,海洋中心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笑脸依旧,这里仍保留了当年汶川孩子们在此生活的痕迹:主楼中挂着一幅毛笔字——“海洋中心是乐园”,而在它旁边,则是一幅当年中方赠送的写有“患难见真情”锦旗。
10年前亲手制作的礼物、一张张珍贵的合影,让李长安和小伙伴们再次感受到了中俄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为了表达对俄罗斯人民的感恩,回访团决定排练一首合唱歌曲《感恩的心》。大家每天从早到晚排练数个小时,一次次、一点点完善每个细节,力求让演出更朴实、真诚、精彩。
紧张的排练期间,李长安认识了漂亮、热情的海洋中心工作人员妮莉。得知她的父亲是名老火车司机,李长安把自己从国内带来的复兴号动车组模型送给她,向她介绍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兴致勃勃地聊了许多普京总统到中国访问时乘坐复兴号列车的故事。
当看到李长安工作时的照片和动车组在夜幕下整齐排列的壮观场景时,妮莉和同伴们“哇”声一片,对中国高铁的发展赞不绝口:“我要把这个模型拿给父亲看,告诉他复兴号动车组是中国的骄傲!”
04 坚强的孩子,在追梦路上成就自己
距离“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13年。这是一段说长不短的时间,短到那些地动山摇间的惊恐和失去,仿若如昨,那些在大灾大难中所迸发的勇气和大爱,从未离开;长到足够一代人老去、另一代人悄然长大。
那些灾区的孩子,当年曾经在地震废墟中惊恐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毕竟灾难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乃至身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汶川大地震幸存者。
灾难让他们更早地学会了坚强,懂得了感恩。13年后,他们成了有着笃定眼神、温暖笑容的人,各自拥有着五彩斑斓的人生色彩。
而这13年,所有人的成长,已深深嵌入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其中有跌宕起伏,有扣人心弦,有歌哭欢笑,更有平静安然……
蓝色天空里,大型运输机快速掠过。机腹之下,一朵朵伞花依次绽放,飘然而落。
顷刻间,数十名空降兵官兵从天而降。他们快速集结成战斗队形,向“敌”目标展开突击。冲在队伍最前面的,是“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程强。
当年,在最后送别救援部队的人群中,12岁的程强举起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这一幕,成为汶川灾区群众为人民子弟兵送行的经典画面:“空降兵救了我,给我埋下了一颗想当空降兵的种子!”
10年后,程强梦想成真,成为空降兵某部“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
地震后的22小时,郑海洋从学校废墟的夹缝中获救,“夹缝男孩”因此得名。虽获救,他却永远失去了双腿。从曾经绝望想自杀,再到一次次创业,13年间,郑海洋的人生跌宕起伏。如今他再次创业,致力于残疾人医疗康复事业。
还记得当年青川那个“举牌男孩”徐广吗?那一年,他手举自制的纸牌,上面写着“你们辛苦了”感谢前来救援的官兵,让人动容,成了网络“小红人”。13年过去了,如今,徐广已成长为一名医学院学生。
就像一粒粒草籽,虽然不起眼,但却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它们破土、生长。转眼间,李长安成为一名铁路人近3年了。2018年、2019年春运,他主动申请担任临时列车员,值乘开往四川家乡的列车,护送老乡们回家过年,李长安心里美极了。
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中,李长安主动担负起班组消杀工作,背上几十斤重的消毒水前往检修消杀;
李长安在动车组检修上肯学肯动手,很快就成为了班组骨干力量。夏天,在接近50摄氏度的检修库内,排查空调故障、更换制冷剂,确保动车组空调正常工作。
还有许多昔日的幸存者,在这13年中默默书写着属于他们这个群体的人生篇章,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个耀眼的词语——坚强、乐观、勇敢、自信、奋进、感恩……
曾几何时,很多人担心,中国的下一代,那些伴随着市场经济和电脑、快餐长大的孩子,能否担当起将来建设国家的大任,担心他们不能吃苦耐劳,担心他们心里唯有自己、没有他人……
但是,一场大灾难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拥有让人多么自豪的下一代!那些如石子如草般普通的孩子,却迸发出土地所赋予他们的最坚韧的力量。
坚强的孩子,苦难没有击垮你,却让你更加强大;坚强的孩子,奔跑吧,生活将慷慨地给予你无私的馈赠和奖赏!
致敬,为那些坚强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