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被传说抹杀的旷世恋歌,还是传奇女性的政治抱负?

说起《狸猫换太子》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详。数百年来,它所蕴藏的艺术魅力仿佛永远不曾褪色,并被改编成小说、戏曲、影视剧等多种文艺形式,令后人竞相传颂,但做为一个故事,它始终只是一个被文学虚构的事件,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包青天陈州放粮

下面我们简略了解一下,被艺术加工过的这段曲折的历史故事是如何演绎的。

这个故事出自古典名著《三侠五义》,讲述宋朝真宗年间,皇妃李氏产子,刘氏妒忌,于是与太监郭槐合谋,用剥皮狸猫调换了李宸妃所生的婴儿,随后命寇珠抛入九曲桥下淹死,寇珠不忍遂问计于太监陈琳,二人乃将太子藏入妆盒密送八贤王处抚养。李宸妃因为诞下狸猫,被打入冷宫,后在宫人帮助下流落民间。

真宗死后,仁宗(即李妃的孩子)即位,包拯奉旨赴陈州放粮,途中巧遇隐匿寒窑的李娘娘,这才受状查明李妃陈冤,秉公执法的包拯斩郭槐、贬刘妃,最终为李妃洗清冤屈,换来仁宗母子的团聚。

换太子

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这段有名的公案还是与文艺作品的描述有较大出入的。

争议的地方产生在刘妃这个人物,其实,在正统的史料记载中,这个颇具女皇色彩的非凡女性远比故事中更具传奇性。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章献明肃皇后(公元868——1033年)说的就是影视剧中的刘妃(史书称名字不详,也有野史有刘娥一说,为方便讲述,姑且信之),她是大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她本人常被拿来与汉朝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相提并论,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那么,刘皇后一生究竟发生过哪些传奇的故事呢?

明艳动人的章献明肃皇后

1、悲惨的童年

这里不追溯刘皇后的祖上,只说她父亲做过宋初的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等职,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死在征讨北汉的路上(也有说法称刘皇后的家史是她自己杜撰的)。总之,父亲一死,身为二女儿的刘娥便成了孤儿,那时她才九岁。

后面的悲苦遭遇听着便不免让人落泪了。

先是投靠亲戚,可亲戚家穷得连下顿饭都没着落,拿什么养这个外来的累赘。接着嫁给本地的一个银匠做童养媳(就是先养着,等长大了做媳妇),可那时他们的家乡四川成都一带(过去常称蜀中)刚刚经过战乱,银匠难以维持生计,便带着小媳妇一路敲打着(货郎鼓)来到京城开封。

然而在京师度过一段艰难时光的银匠一家仍然是穷困潦倒,或许是京城人看不起他们的手艺,无奈之下,他只得把刘娥这个尚未长成的媳妇再次转手,嫁给了京城王宫指使张耆。

不幸的幼年遭遇

2、情定襄王

可以说,这一次不经意的命运转折,为刘娥一生的传奇埋下重重的伏笔。

襄王(即后来的真宗),当他看到手下张耆领着十五岁的刘娥走到跟前时,又怎么会意识到,这个清纯可人的小女孩将会是他一生永难忘却的记忆(这种感觉很快就会令他刻骨铭心)。

事情正如张耆所料,襄王只一面便对这位刚过豆蔻年华的美少女一见钟情(可见张耆的眼光有多准)。

受尽煎熬的刘娥终于苦尽甘来了。

可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刘娥得襄王专宠,便有风言风语在府中流传,到这时,仿佛连老天都开始后悔给她好运气了,一日,襄王的乳母秦国夫人忽然奏明太宗,称刘娥乃民间女子,出身低贱不能般配襄王,于是太宗传旨,把刘娥赶出了襄王宫。

一对被拆散的恋人

3、入主后宫

刘娥被赶出宫后,情深义重的襄王立刻命张耆安顿了宅院,神不知鬼不觉地在他父亲面前上演了一场金屋藏娇的好戏。

天资聪颖的刘娥便利用这段时间苦读诗书,同时兼修才艺,而襄王对刘娥的爱情丝毫没有弱化,可以说一直到他死都保持忠贞不渝(有此佳偶,刘娥还有什么不知足呢)。

公元997年,宋太宗因箭伤发作死去,即帝位后的襄王迫不及待地将刘娥接回皇宫。

到此,刘娥的社会地位终于是稳如磐石了。

景徳元年(公元1004年)封美人,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封修仪,不久进封德妃,三年后,在大臣们的一片反对声中和真宗的一再坚持下,刘娥正式成为大宋朝的皇后,母仪天下。

苦尽甘来

4、鹤立鸡群的知识女性

此时,大家不禁会问:在刘娥与真宗相爱一生的背后,她究竟还有哪些可贵的品格值得后世颂扬呢?

是的,我们要讲述的并不是一个“爱美人不顾江山”的故事,刘娥——这位来自封建时代的知识女性,正是用她一生的智慧和超越凡人的坚忍和付出,才使皇帝为她倾尽一生的感情来信任。

据史书记载,刘娥入宫以后,做事尽心尽力,不骄不躁,平日着装朴素淡雅,与普通宫女不分二致。

加上刘娥博览群书,通晓古今,朝廷大小事务入耳不忘,很快就成为真宗的“贤内助”,批阅奏章有时甚至比皇帝还要到位。尤其从天禧年(公元1017年)真宗得了风症以后,很多朝廷大事全凭刘娥做主,这一方面固然是饱受非议,但另一方面又怎能否认刘皇后为大宋社稷所做的不朽贡献?

以身作则的非凡女性

5、垂帘幕后还是君临台前

后世对刘氏的诟病多与她独揽朝政有关(与武则天当年面临的处境相像,毕竟一个以男权为主的社会怎么会容忍一个女人来指手画脚)。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钟爱刘娥一生的宋真宗赵恒终于走完他的一生,按照遗言,太子赵祯即位(即宋仁宗),皇后刘娥为皇太后,因皇帝年幼,一切军政要务皆由太后执掌。

之后的路子,便与武氏有些雷同(这也是事情非得已,否则号令难行),朝中大臣(主要是一些不怕死的)担心她起僭越之心,便处处使梗,这便使得刘娥不得不面临两个艰难的抉择:要么做一个彻彻底底的王者;要么只做摄政的母后,不再越雷池一步。

经过深思熟虑(或者说,刘娥原本就没做他想,只是想尽心打理好夫君托福给的基业罢了),刘太后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这也是历史评价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主要原因。

夫唱妇随的“皇室鸳鸯”

6、“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缘由

让我们再把目光回到开始,看看被“狸猫换太子”这个传奇故事抹黑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那还是刘娥在任德妃期间的事,且说她身边有个伺儿李氏,生得端庄贤惠,颇识大体,被真宗封为司寝,后来李氏怀了身孕,生下龙种,刘娥因为自己无子,就让人把李氏的孩子抱来,并对李氏说:你好好将养身子,孩子让我带吧!

李氏心虽不愿,怎奈刘妃有恩于己,只得接受,从此皇子就由刘娥收养,外人少知内情。

在这件事情上,刘娥的做法固然是不对的,可能是出于喜欢孩子的心理(因为自己生不出来嘛),这一喜欢就再也舍不得放手,硬是生生拆散了一对母子,不过,孩子在她一手调教之下,最终成长为一个颇有建树的帝王。

大家都知道,在仁宗时代,能人倍出,大宋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为题外话。

饱受争议的皇太后

就在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默默无闻的李氏悄然离开人间,数年之后,当仁宗得知这段隐情,感叹他们母子一生不能相认的凄苦时号啕大哭,又想到太后歹毒行事的传言,就想亲眼看看母亲的样子(以证实是否死于毒杀),谁料打开棺木一看,李宸妃身着皇后衣服,面色栩栩如生。

仁宗不觉潸然泪下,一为感怀母亲,二为自己误信谗言的行为自责,从此对太后更加礼遇。(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狸猫换太子——被传说抹杀的旷世恋歌,还是传奇女性的政治抱负?)